1.定义和背景
cocos2d::Vector<T> 是一个封装了动态大小的数组的顺序型容器。
它的元素是连续存储的,cocos2d::Vector<T> 的存储是自动处理的。其内部的数据结构实现实际上是STL标准的顺序型容器 std::vector。
在 Cocos2d-x v3.0 beta 之前,存在另一个顺序性容器 cocos2d::CCArray,这将会被弃用。
官方很细致地设计了 cocos2d::Vector<T> 容器作为 cocos2d::CCArray 的替代品,所以我们要使用 cocos2d::Vector<T> 代替 cocos2d::CCArray。这种数组的插入数据的方式和删除数据的方法有很多,而且也很灵活,既可以当表,也可以当栈
2.数据类型
T - 元素类型.
-T 必须是一个指向 cocos2d::Object 子类对象的指针。不能是其他数据类型或者原生类型,因为Cocos2d-x 的内存管理模型已经集成到 cocos2d::Vector<T> 中(从 v3.0 beta 开始)。
3.创建和释放
_data 的内存管理是由编译器自动处理的。如果你在栈上声明了一个 cocos2d::Vector<T> 对象,那就不需要关心内存释放问题。
如果你调用了 new 操作符来分配一块 cocos2d::Vector<T> 的动态内存,那就需要在使用完后调用 delete 操作符来释放内存。这同样适用于 new[] 和 delete[]。
4.具体用法
//用一个容量初始化一个 vector
Vector<Sprite*> vec1(5);
//定义一个数组要在HelloWorld类的属性中定义,语法是Vector<某个对象的类名*> 数组名;
Vector<GameController*> gcs;
//在一个确定的位置插入一个确定的对象(这里是在位置0插入一个Sprite类型的sp1变量指针)
vec1.insert(0, sp1);
//我们也可以加入一整个 vector
vec1.pushBack(*vec0);
//从 vector 中移除元素
1.vec1.erase(vec1.find(sp0)); //sp0是一个对象实例,可以是节点,精灵或者其他一些数据类型
2.pVec1->erase(1); //下标为1的变量
3.pVec1->eraseObject(sp0,true); //sp0是一个对象实例,可以是节点,精灵或者其他一些数据类型,这个方法在移除一个元素后,其他元素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比如
auto it = lifes.begin();
(*it)->removeFromParent();
lifes.eraseObject((*it), true);
移除后,原来在1号位的变量就变成0号位了,也就是lifes.begin();用这个方法可以做一个血量减少,爱心从右往左减少的效果
4.pVec1->popBack();
5.vec1.clear(); //移除所有元素
//其他用法
//如果两个vector 相同的话返回真
if (vec0->equals(vec2)) {
log("pVec0 is equal to pVec2");
}
//判断vector是否为空
if (!vec1.empty()) {
//获取 vector 的 capacity 和 size,要注意的是 capacity 并不一定等于 size
if (vec1.capacity() == vec1.size()) {
log("pVec1->capacity()==pVec1->size()");
}else{
vec1.shrinkToFit(); //收缩 vector 以便内存对应上元素的数量
log("pVec1->capacity()==%zd; pVec1->size()==%zd",vec1.capacity(),vec1.size());
}
//pVec1->swap(0, 1); //通过索引交换 vector 中的两个元素
vec1.swap(vec1.front(), vec1.back()); //通过值交换 vector 中的两个元素
if (vec2.contains(sp0)) { //返回一个布尔值,用于指示该对象是否存在于 vector 中
log("The index of sp0 in pVec2 is %zd",vec2.getIndex(sp0));
}
}
5.遍历
如果要遍历某个数组,要用到数组对象的begin()方法和end()方法,再定义一个指向各个具体对象的指针,这个指针值加1的时候,所指向的实例对象会后移一个,初始时让它指向第一个实例
for (auto it = gcs.begin(); it != gcs.end(); it++) {
(*it)->onUpdate();
}
注意:如果我们在插入数据的时候是每个都在0的位置插入的话
pic.insert(0, pic1);
pic.insert(0, pic2);
pic.insert(0, pic3);
pic.insert(0, pic4);
那么各个变量在数组中的顺序是
pic4--pic3---pic2---pic1
所以遍历起来的话是pic4为pic.begin(),产生了一个倒序的效果,并不是因为数组是什么先进后出,那是错误的思维,这个数组的遍历还是老老实实按照从左往右从0下标位开始的顺序的。
6.详解(*it)=sprite
如果定义了auto sprite=Sprite::create();之类的精灵节点,那么在
for (auto it = gcs.begin(); it != gcs.end(); it++) {
(*it)->onUpdate();
}
中,(*it)=sprite,而不是it=sprite,所以it是一个指向精灵节点指针的指针
- //从 vector 中移除元素
- vec1.erase(vec1.find(sp0));
- //pVec1->erase(1);
- //pVec1->eraseObject(sp0,true);
- //pVec1->popBack();
- vec1.clear(); //移除所有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