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数与宏定义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

    (1)6.4.2.1编写由三角形三边求面积的函数

    • 调用area()函数求三角形的面积
    • 在求面积函数中运用海伦公式

    (2)6.4.1.2编写求N的阶层

    • 定义符号常量
    • 使用长整型变量存放累乘积
    • 在函数中,使用局部静态变量存放累乘积
    • 使用全局变量存放累乘积

    (3)6.4.1.3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调用gcd()函数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掌握辗转相除法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4)6.4.1.4打印输出的指定图形

    • 调用trangle()函数输出三角形
    • 在trangle()函数中用for循环的嵌套输出指定的结果

    (5)6.4.2.1模块化程序设计

    • 掌握C语言中定义函数的方法
    • 掌握通过值传递调用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实验练习1:6.4.1.1 编写由三角形三边求面积的函数

    • 问题的简单描述:
      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三角形的3条边,调用三角形函数求出其面积,并输出结果。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clude<math.h>
    float area(float a,float b,float c)
    {
        float s,p,area;
        s=(a+b+b)/2;
        p=s*(s-a)*(s-b)*(s-c);
        area=sqrt(p);
        return(area);
    }
        main(){
            float x,y,z,ts;
            printf("请输入x,y,z:
    ");
            scanf("%f",&ts);
            ts=area(x,y,z);
            if (((x>0)&&(y>0)&&(z>0))&&((x+y)>z)||((x+z)>y)||((z+y)>x))
             printf("area=%f
    ",ts);
    else printf("data error!");
            
        }

         

     问题分析:if()的条件很简单,但实现起来其所对应的正确格式确总是出问题。可能对它的语法还是不是很了解吧。

    运行结果:

    实验练习2:6.4.1.2编写求N的阶层

    • 问题的简单描述:
      编写函数,求出从主调函数传来的数值i的阶乘值,然后将其传出主调函数并输出。
    •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N=5;
      long function(int i)
      {
          static int f=1;
          f=f*i;
          return f;
      }
       main()
      {
          long product;
          int i;
          for(i=1;i<=N;i++)
           {
               product=function(i);
               printf("%d
      ",product);
           }
      }
    • 流程图:
      问题分析:其实主要还是对阶层函数代码实现的一个要求,main()函数对它的一定范围的实现,加上用for()循环进行约束。在搞清楚阶层函数的思路后就比较好处理了。
      运行结果:

      实验练习3:6.4.1.3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 问题的简单描述:
      编写程序,从键盘输入两个整数,调用gcd()函数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并输出结果。
    •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gcd(int a,int b)
      {
          int c;
          int remainder;
          if(a<b)
          {
              c=a;
              a=b;
              b=c;
          }
          remainder=a%b;
          while(remainder!=0)
          {
            a=b;
            b=remainder;
            remainder=a%b;
          }
          return b;
      }
      main()
      {
              int x,y;
              int fac;
              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x,y:
      ");
              scanf("%d%d",&x,&y);
              fac=gcd(x,y);
              printf("The great common divisor is :%d
      ",fac);
          }

      问题分析:有两个地方我觉得是关键所在。第一个是,引入一个值“c”实现a与b的互换。还有就是在while循环中为什么要加入‘remainder=a%b’。因为在第一个‘remainder1=a%b’结束之后,我们将要进行下一步‘remainder2=b%reminder1’,也就是为了循环计算“‘remainder=a%b’”,我们令a=b;b=remainder.但是该循环是在while中进行的,并不会经过第一个‘‘remainder=a%b’’,所以需要在while()循环中再加一个‘remainder=a%b’。

       运行结果:

      实验练习4:6.4.1.4打印输出的指定图形

    • 问题的简单描述:
      输入整数n,输出高度为n的等边三角形。
    •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void trangle(int n)
      {
          int i,j;
          for(i=0;i<n;i++)
          {
              for(j=i;j<=n-2;j++)
              printf(" ");
              for(j=0;j<=2*i;j++)
              printf("*");
              printf("
      ");
          }
      }
      main()
      {
        int n;
        printf("亲输入一个整数n:
      ");
        scanf("%d",&n);
        printf("
      ");
        trangle(n);
            
      }
    • 流程图:
    • 问题分析:几何图形的代码实现思路一般是将其分为几个部分,用过for()循环分别进行完成。当然对于for()中的循环体语句有不同的表达,其中一般为前者为变量,则其约束条件为常量;前者为常量,则约束条件为变量。另外,“<=”比“<”范围多一,当自变量取“1”/“0”时约束范围又有所改变,不过都不是很大的问题。 

    • 运行结果:

    实验练习5:6.4.2.1模块化程序设计

    • 问题的简单描述:
      若正整数A的所有因子(包括1但不包括自身,下同)之和为B,而B的因子之和为A,则称A和B为一对亲密数。例如,6的因子之和为1+2+3=6,因此6与6为一对亲密数(即6自身构成一对亲密数);又如,220的因子之和为1+2+4+5+10+11+20+22+44+55+110=284,而284的因子之和为1+2+4+71+142=220,因此,220与284为一对亲密数。
      求500以内的所有的亲密数对。
      具体要求如下:
      (1)编制一个函数facsum(m),返回给定正整数m的所有因子(包括1但不包括自身)之和。
      (2)编制一个主函数,调用(1)中的函数facsum(),寻找并输出500以内的所有亲密数对。
      (3)输出要有文字说明。在输出每对亲密数时,要求从小到大排列并去掉重复的亲密数对。
      (4)所有函数中的循环均为for循环。
    • 实验代码:
      #include<stdio.h>
      int facsum(int m)
      {
          int sum=1,f=2;
          while(f<=m/2)
          {
            if (m%f==0)
            sum=sum+f;
            f++;
          }
          return sum;
      }
      main()
      {
         int m=3,n,k;
         while(m<=500)
      {n=facsum(m); k=facsum(n); if(m==k&&m<=n) printf("%d%d ",m,n); m++; } }

      流程图:

     

    问题分析:其实首先要理解“亲密数”的概念才能够看懂流程图,但是要进一步自己构思出流程思路还需要加强训练。那么,看到程序的‘m的因子之和’的函数,其核心是通过在给定的范围不断相余,再通过“return”返回到下一个循环进行累加的一个过程。

      main()函数里关键还是其判断条件以及要输出的是哪两个数。由其概念我们知道,输出的是facsum()函数的输入值m以及该函数的的输出值n.k值起到的是一个检验效果,所以在if()条件里要判断是否m==k。但其实,我个人对为什么要同时m<=n,表示很迷,知道的宝贝们欢迎为我解惑留言.

    运行结果:

    实验小结:

     对着流程图慢慢来,都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操作完之后还是一脸懵逼,正在着手解决这一“世纪”难题。

    其实,对一些细节要求还是要忒别注意的,不然很难发现,导致自己码下去的心情都么有了。

  • 相关阅读:
    poj 2886 Who Gets the Most Candies?(线段树)
    Android开发之SoundPool使用具体解释
    Win8.1应用开发之动态磁贴
    开发人员获取苹果技术支持
    Win32 Windows编程 十二
    华为上机练习题--压缩字符串
    PS 滤镜算法原理 ——马赛克
    JS版汉字与拼音互转终极方案,附简单的JS拼音输入法
    mybatis入门基础----动态SQL
    windows上如何搭建Git Server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rtificial/p/1080526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