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这个好像 将得有点绕,得好好看看。
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是类的创建模式,其用意是定义一个创建产品对象的工厂接 口,将实际创建工作推迟到子类中创建。
工厂方法模式是简单工厂的进一步抽象,由于使用了多态性,工厂方法模式保持了简单工厂的优点,克服了简单工厂的缺点(简单工厂优缺点可以通过上一节知道。)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核心的工厂类不再负责所有产品的创建,而是将具体创建工作交给子类去做。这个核心类仅仅负责给出具体工厂必须实现的接口,而不接触哪一个产品类被实例化这种细节。这使得工厂方法模式可以允许系统在不修改工厂角色的情况下引进新产品。
抽象工厂(Creator)角色: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与应用程序无关。任何在模式中创建的对 象的工厂类必须实现这个接口。
具体工厂(Concrete Creator)角色:这是实现抽象工厂接口的具体工厂类,包含与应用程序
密切相关的逻辑,并且受到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产品对象。在上图中有两个这样的角色:
BulbCreator 与 TubeCreator。
抽象产品(Product)角色:工厂方法模式所创建的对象的超类型,也就是产品对象的共同父类 或共同拥有的接口。在上图中,这个角色是 Light。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角色:这个角色实现了抽象产品角色所定义的接口。某具体产 品有专门的具体工厂创建,它们之间往往一一对应。
来张功能图:
客户端创建 BulbCreator 对象,客户端持有此对象的类型是 Creator,而实际类型是 BulbCreator。然后客户端调用 BulbCreator 的 factory 方法,之后 BulbCreator 调用 BulbLight 的构造函数创造出产品 BulbLight 对象。
工厂方法模式与简单工厂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与简单工厂模式再结构上的不同不是很明显。工厂方法类的核心是一个抽象工厂类,而简单工厂模式把核心放在一个具体类上。 工厂方法模式之所以有一个别名叫多态性工厂模式是因为具体工厂类都有共同的接口,或者有共同的抽象父类。
当系统扩展需要添加新的产品对象时,仅仅需要添加一个具体对象以及一个具体工厂对象,原有工厂对象不需要进行任何修改,也不需要修改客户端,很好的符合了"开放-封闭"原则。而简单 工厂模式在添加新产品对象后不得不修改工厂方法,扩展性不好。 工厂方法模式退化后可以演变成简单工厂模式。
额,是不是有点多了。呵呵对我来说内容已经有点多了,因为我习惯一个一个字的看。还好好像不明白的地方不是很多,还算学到了点。
来总结一下这个工厂方法模式吧,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这个工厂方法模式是简单工厂的一个升级版,它在简单工厂的基础上有添加了一个抽象类(或者说调用基类)然后在实现调用产品的时候都是先继承这个基类,然后再去实现真正具体的产品类,最后客户端调用的就是这个基类,然后再通过继承这个基类的子类去调用对应的产品,样子就避免了简单工厂复杂的调用逻辑(简单工厂的缺点)。
但是好像从来没有见到过 哪个场景会用到这个工厂方法模式。 希望通过后面慢慢的学习过程中能补充一个场景例子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