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星|林毅夫《解读中国经济》:完美解释中国经济奇迹和现存问题


    解读中国经济

    作者解读了建国以来的重要经济事件和我国当前经济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最重要的观点是:应该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盲目追赶发达国家技术的赶超战略已经证明是错误的。

    本书内容的高度广度深度都远超绝大部分财经作家、财经评论人,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文风相对偏学术,喜欢看故事看轻松内容的朋友可以绕开了。

    完美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奇迹,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了双轨制等稳步推进的路径,选对了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双轨制在改革开始的时候不被西方看好,被西方看好的苏联和东欧的休克疗法则最终失败。

    解释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这一部分,可以跟2016年出版的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985年出版的雅各布斯《城市与国家财富》互参,本书弥补了后两者理论上的一些不足。文一强调工业革命成功的必经之路是纺织工业,本书则说明中国等国家稳步推进的价格双轨制也是重要的成功条件,还给出更具体的发展路径,可以不限于纺织工业,符合比较优势即可。雅各布斯强调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是城市,城市发展的基本路径是进口替代,举了不少工业革命前后的正反案例。但是最近几十年的各国实践已经证明了进口替代策略基本是错的,本书解释了为什么是进口替代策略错的,比雅各布斯的解释更有说服力。

    此外书中重要的观点与信息还有:
    1:三农问题的根本是农业增速太慢;唯一长期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数量,让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
    2: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工作机会不多,因此城市化程度比较低;
    3:中国当前的最优金融结构,也应该是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同时辅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
    4: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只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好,短期可以创造需求,长期可以提高增长率、增加政府税收;
    5:中国储蓄的独特之处在于较大的企业储蓄份额太大;
    6: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是在我们这代才出现的问题,想从斯密或其他过去的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去寻找经济转型的答案是缘木求鱼。

    版权页上说2012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2018年第三版,不过书中的《初版序言》注明写于2008年,并且提到书名叫《中国经济专题》。貌似是2008年出的《中国经济专题》在2012年改版并改了名字,现在出到了第三版。这个信息有点乱。

    总体评价5星,非常好。

    以下是书中一些内容的摘抄,【】中是我根据上下文补充的信息:

    1:扭曲的价格环境能够克服企业自生能力的缺失,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政策性补贴的方式。如果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政策性补贴的企业通常由国家所有。但如果是在非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还可能会出现比实行计划经济更糟的情形。P116

    2:真正大的差距来自资本的积累。有的国家每年的资本积累可以高达GDP的30%-40%,有些国家则不到10%。因此,我们要以资本与劳动力拥有量的比值来定义要素禀赋结构。当我们讲到要提升一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时,主要想表达的含义就是提高这个国家每个劳动力可以支配的资本量。P118

    3:在了解了以上决定因素之后,提升要素禀赋结构的目标就具体到了如何增加经济中的剩余和资本积累的问题上,相对于通过政府干预来转变产业结构的传统经济战略,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可以从转变要素结构的角度来真正实现这一过程。P119

    4:政府在比较优势战略下制定出的产业政策与赶超战略下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前者保证了企业有自生能力,而后者做不到。 P124

    5:同样的产业政策在不同的国家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就是由作为政策制定背景的要素禀赋结构或者比较优势所决定的。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政策就能够成功,比如德国在1870年的钢铁、重机产业政策和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的汽车产业政策,相反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就只有失败。P127

    6:金融深化程度斯坦福大学金融学学者麦金农在20世纪7o年代提出金融抑制理论,认为很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绩效差是因为实行了金融抑制,所以就主张实行金融自由化,但结果是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很多都以金融危机收场。P138

    7:中国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一个结果就是工业化水平较高,但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这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但道理其实很简单。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直接导致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重工业能够吸纳的城市就业很少,所以城市化水平很低。P139

    8:如果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弹性小和收入弹性小,那么在农产品这两个特性的约束条件之下,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唯一长期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数量,让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P154

    9:就中国现有情况来看,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的问题还有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P157

    10:于是,从1978年到1996年,出现了三轮的“放权——通货膨胀——整顿混乱——经济发展缓慢——放权”这样的“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周期。P162

    11: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结果同样是企业的生产率提高了,但是,国家作为所有者的利益在分配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障。 而且,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到目前为止,对大企业进行了这么多改革,虽然员工的积极性与过去相比确实提高了,但是,除了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在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普遍还难以盈利。P166

    12:解决寻租问题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计划价格变成市场价格,把双轨并成单轨。90年代初市场放开以后,价格全部由市场来决定,租金不见了,"倒爷"也就消失了。P169

    13: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中有所谓“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活——乱"循环,这一循环的过程与国家对银行的利率调整有关。P177

    14:从1983年对国有企业的财政拨款改为贷款之后,国有企业一直依靠着低息贷款生存,银行贷款中有70%以上都是贷给了国有企业,因为没有这些贷款国有企业就无法生存,所以这实际上是政策性的贷款。P178

    15:现有的文献对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已经达成了共识:充分竞争的市场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不管何种公司治理的安排都各有利弊,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司治理方式。P182

    16:在我个人看来,目前的金融部门除了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P191

    17:能否有效地配置资金是判断一个金融体系有没有效率最重要的一个标准。P195

    18:在中国现今的发展阶段,要素禀赋结构的特征依然是劳动力相对丰富,而资本相对稀缺和昂贵,这样的要素禀赋结构就决定了当前经济中最具有活力、最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仍然是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或者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当中劳动力相对密集的区段。P196

    19:因此,在目前发展阶段,中国金融体系要想提高效率,就要将动员起来的资金有效地配置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资金需求规模相对小的中小企业当中,并支持有才能和没有道德风险的企业家的发展。但在中国当前以大银行和股市为主的金融体系难以做到这一点。P197

    20:在整个经济中占最大比例的还是规模比较有限的中小企业。因此,与产业结构和企业特征相配套,中国当前的最优金融结构,也应该是建立以中小银行为核心,同时辅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的金融体系。P199

    21:但是后来的学者研究普遍认为,“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帮助其实微乎其微,真正帮助美国在1941年走出通货紧缩的是其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的财政赤字可以无限大。P212

    22:因此,在把各种与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改善了以后,农村的这种消费潜力就可以被挖掘出来,城市里的过剩生产能力得到消化,企业也就走出了困境,于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通道再一次变得畅通,农民的收人提高有了保证。P219

    23:因此我的主要观点是,在一次分配中达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而把二次分配作为补充手段,解决初次分配可能会遗留的一点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这不是反对二次分配。P228

    24:富人的收入增加主要靠资本,用资本雇用别人去赚钱。如果中国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创造出很多的就业机会,就可以让那些依靠自己的劳动力来获得收入的穷人得以充分就业,从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P229

    2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比较优势,符合发达国家的比较优势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国情,如果落后国家采用赶超战略大规模建立资本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就没有竞争力,整个国家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经济发展效率也会非常低下,而且还会导致一系列问题。P230

    26:实行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这样的特性:开始的时候,在政府的保护和补贴下,依靠投资在一定时期内拉动经济快速增长;随着剩余的减少、投资的乏力,经济增长减速,就开始寻找国外资金,再维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最后,等到外债到期需要偿还的时候才发现建立的产业没有竞争力,无法创造利润来还债,于是就演变成了金融危机和社会危机。P231

    27: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开始就建立起很多大型国有企业,同时建立了为大企业服务的大型国有银行和股票市场,但并没有能够满足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需求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我们首先要“补课”,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P236

    28: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只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择好,短期可以创造需求,长期可以提高增长率、增加政府税收,可谓一石双鸟。这个观点自我于2009年年初提出以来,在国际上已经逐渐成为主流。P246

    29:但是,我们推行积极财政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吗?实际上,我们过去,甚至是在2008年以后推出的四万亿计划,所投资的基本上都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消除增长瓶颈的领域,在短期提高了需求,长期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经济的竞争力。 这一点发达国家就做不到。因为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普遍已经比较完善,P247

    30:但是,中国农村仍然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在其被完全消化之前,贸易部门生产率的上升将扩大贸易部门的就业,而非提高其工资水平。 因此,巴拉萨-萨缪尔森定理在这里并不适用,中国的实际汇率可能接近均衡水平而并未被低估。P340

    31:中国储蓄的独特之处在于较大的企业储蓄份额。驱动企业储蓄行为的因素有:过度集中的金融体系只为大型企业服务,对自然资源的税收偏低,以及某些行业垄断的存在,这些扭曲导致企业利润和储蓄过高。因此中国要想拉动国内消费并减少储蓄,就需要进行改革以消除上述扭曲。P341

    32: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又帮助维持美国贸易逆差的长期增长。如果其他国家有长期巨额贸易逆差,国内早已出现严重金融危机。然而美国并没有,这是因为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可以增发美元,进口国际产品以维持贸易逆差。P345

    33:和70年代制裁德国、80年代制裁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一样,美国这次制裁我国的这类行业,目的正是借此遏制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崛起,而非缩小中美的贸易逆差。P347

    34:【杨小凯认为,】俄罗斯虽然当时看起来在经济发展方面比中国失败,但由于它们进行了根本的宪政体制改革,因此俄罗斯的成就将来会超过中国。P352

    35:我在强调发挥“后发优势”来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强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创造条件,审时度势,推进制度改革,把旧体制中的各种扭曲消除掉,以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 把我的主张简化为不需要制度改革是严重误解。P353

    36:【张】维迎等人之所以认为我国绝大多数的政策是错误的,实际是因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没有按照西方的主流思潮来进行。P356

    37:少数几个在转型中发展绩效比较好的国家也都和我国一样推行的是渐进的双轨制改革,包括越南、柬埔寨和20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改革的非洲小岛国毛里求斯等,都推行了这种所谓的“最糟”的转型策略。P357

    38:我与维迎和小凯,以及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内经济学界多数经济学家的差异在于:我们应该回到斯密,或是,斯密加熊彼特,甚至加凯恩斯、科斯、哈耶克的研究所得出的观点,还是应该回到斯密所倡导的对现象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按这个方法对我国社会所出现的问题自己独立进行研究来得出自己的分析、观点和解决办法? P359

    39: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问题是在我们这代才出现的问题,想从斯密或其他过去的经济学大师的著作中去寻找经济转型的答案是缘木求鱼,把他们的理论观点作为经济转型的政策依据,而不是去深入了解转型中国家问题存在的真实根源,据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是“华盛顿共识”失败的主要原因。P359

    全文完


     2018左其盛好书榜(截至10月31日)

     2018左其盛差评榜(截至10月31日)

     2018读过评过的书379本(截至10月31日)

    我的书单(从700多篇书评整理而来,截至10月31日)

     更多良心书评参见我的公众号:左其盛经管新书点评

  • 相关阅读:
    虚拟化VMware之虚拟机备份(1)
    虚拟化VMware之虚拟机备份(1)
    柯塔娜大合唱,互联网安全观
    柯塔娜大合唱,互联网安全观
    如何在虚拟机上Centos系统安装Nginx服务
    给已验证登录的用户添加访问限制
    Python爬虫入门教程 23-100 石家庄链家租房数据抓取
    login_required装饰器(1)
    Oracle 18c 新特性:动态 Container Map 增强 Application Container 灵活性
    如果登录不成功,跳转到登录页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uoqs/p/1000663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