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构造函数声明为Private和Protected


    转载http://www.cnblogs.com/this-543273659/archive/2011/08/02/2125487.html
    将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声明为私有和保护的,那么对象如何创建?
    已经不能从外部调用构造函数了,但是对象必须被构造,应该如何解决,麻烦大家帮忙说明,关于构造,析构函数声明为私有和保护时的用法???
    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已经对c++有所思考了。
    
    从语法上来讲,一个函数被声明为protected或者private,那么这个函数就不能从“外部”直接被调用了。
    对于protected的函数,子类的“内部”的其他函数可以调用之。
    而对于private的函数,只能被本类“内部”的其他函数说调用。
    
    语法上就是这么规定的,你肯定也知道的咯。
    那么为什么有时候将构造函数或者析构函数声明为protected的或者private的?
    
    通常使用的场景如下:
    1。如果你不想让外面的用户直接构造一个类(假设这个类的名字为A)的对象,而希望用户只能构造这个类A的子类,那你就可以将类A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声明为protected,而将类A的子类的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声明为public。例如:
    class A
    { protected: A(){}
      public: ....
    };
    calss B : public A
    { public: B(){}
      ....
    };
    
    A a; // error
    B b; // ok
    
    2. 如果将构造函数/析构函数声明为private,那只能这个类的“内部”的函数才能构造这个类的对象了。这里所说的“内部”不知道你是否能明白,下面举个例子吧。
    class A
    {
    private:
        A(){  }
        ~A(){ }
    
    public:
        void Instance()//类A的内部的一个函数
        {
            A a;
        }
    };
    上面的代码是能通过编译的。上面代码里的Instance函数就是类A的内部的一个函数。Instance函数体里就构建了一个A的对象。
    但是,这个Instance函数还是不能够被外面调用的。为什么呢?
    如果要调用Instance函数,必须有一个对象被构造出来。但是构造函数被声明为private的了。外部不能直接构造一个对象出来。
    A aObj; // 编译通不过
    aObj.Instance();
    但是,如果Instance是一个static静态函数的话,就可以不需要通过一个对象,而可以直接被调用。如下:class A
    {
    private:
        A():data(10){ cout << "A" << endl; }
        ~A(){ cout << "~A" << endl; }
    
        public:
        static A& Instance()
        {
            static A a;
            return a;
        }
    
        void Print()
        {
            cout << data << endl;
        }
    
    private:
        int data;
    };
    
    A& ra = A::Instance();
    ra.Print();
    
    上面的代码其实是设计模式singleton模式的一个简单的C++代码实现。
    
    
    还有一个情况是:通常将拷贝构造函数和operator=(赋值操作符重载)声明成private,但是没有实现体。
    这个的目的是禁止一个类的外部用户对这个类的对象进行复制动作。
    细节请看《effective C++》里面的一个条款。具体哪个条款不记得了。
  • 相关阅读:
    面向对象
    通信编程
    系统编程和单片机编程思维的改变
    代码是设计出来的
    好的代码设计
    通信传输协议数据包的独门绝技使用-----------共用体的使用
    $|^|z||/a|/l
    eubacteria|endosymbiosis|基因转移
    ctDNA|endosymbiosis
    mtDNA|ctDNA|cpDNA|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tteng/p/340817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