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3 从零单排3_函数


      函数也叫方法,比如你用手机打电话就是一个函数,你只管用就好,里面的功能别人已经帮你研发好了,你只需要输入手机号,按下拨打就好了,这个概念用在代码里尤为重要,比如重复某个功能,比如用户输入,你要判断用户的输入不能为空吧,那么这个你可以定义一个函数,就是用来判断用户的输入是否为空,每次调用一下就可以,假如现在校验用户输入的需求变化了,那么你直接维护这个函数就好,没必要再去所有的代码里找这个校验,一个个的去改,所以函数有以下两点显而易见的优点:

      1.重复代码精简,简化复用性代码的编写,将重复性代码写成函数,要用的时候调用即可;
      2.方便以后维护,你改一个函数,所有调用这个函数的地方的功能都能及时更新,避免修改代码遗漏

      函数在前面的字符串方法已经接触过了,像strip()这些,就是python内置的一些函数,当然还有很多,这些函数python已经帮我们写好,直接用就好了,这样是不是很方便,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调用。显而易见,函数要调用的时候才会执行,调用函数就是在函数名后加()就可以调用了,像strip()这些。

      1.函数初识

      定义函数的时候,写的入参叫做形参;调用函数的时候,传的值叫做实参:

    def sayName(name,age,sex):  #name,age,sex就是形式参数
        # name,age,sex函数的参数类型是位置参数、必填参数
        print('姓名: %s'%name)
        print('年龄: %s'%age)
        print('性别: %s'%sex)
        # 上面这个就是函数体
    sayName('星星',18,'')  #'星星',18,'男'这三个就是实际参数,调用的时候传进来的参数
    #打印结果:
    # 姓名: 星星
    # 年龄: 18
    # 性别: 男

      

      2.函数return

      函数如果需要返回值,用return即可,有两点需要注意:

      1.函数里,只要遇到return就结束,不会再往下运行
      2.如果函数没有指定return返回值,那么函数默认返回的是None

    def cal1(a,b):
        return a+b
        return a*b
    
    def cal2(a,b):
        print('函数内a,b运行结果:',a+b)
    
    print('cal1函数return结果:',cal1(1,2))
    print('cal2函数return结果',cal2(1,2))
    
    #运行结果
    # cal1函数return结果: 3     #因为函数里ruturn了a+b的结果,所以这里的结果是3
    # 函数内a,b运行结果: 3        #这个是函数体内的运行情况
    # cal2函数return结果 None   #因为函数里没有ruturn,所以这里的结果是None

      3.函数即变量

      从零单排0中介绍到的变量,在内存里开放一个地方存变量,函数也是一样,也是变量,存在内存里的摸个地方,调用直接就是函数名+(),就调用了,看一个而有趣的调用方法,先定义一个字典,value存函数名,根据key来调用相应的函数,详情见:http://www.cnblogs.com/znyyy/p/7670081.html

    def play():
        print('出去浪')
    def study():
        print('好好学习')
    def_method={'1':play,'2':study}
    while True:
        choice=input('请输入你的选择:1代表出去浪;2代表好好学习
    ')
        if choice=='1' or choice=='2':
            def_method[choice]()
            break
        else:
            print('请输入正确的选择!')
            continue
    复制代码

      

      4.入参类型

      函数的入参有很多类型,上面已经了解过位置参数,还有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

      注意:参数有顺序,如果上述四种参数你都有用,那么参数类型顺序必须是:位置参数->默认参数->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否则报错。

      1.位置参数,这个参数就和格式化输出里的占位一样,形参先把位置站好,然后就等着用户调用的时候输入实参,排队填坑,如果实参和形参个数不一致,多了或者少了都会报错,如下:

    def add(a,b):
        print('%s+%s=%s'%(a,b,a+b))
        return a*b
    add(1,2)    #打印结果:1+2=3
    add(6,2)    #打印结果:6+2=8
    add(1,2,3)  #打印结果:报错,参数多了
    add(2)      #打印结果:报错,参数少了

      2.默认参数,这个参数就是程序会先给一个默认的,不传不会报错,会直接用默认的这个参数值,如果传了就用你传的这个值;等于是定义函数的时候先定义了一个参数变量,调用时如果没传就用之前定义好的,如果传了就是覆盖之前的值,用传入的参数值: 

    # def multi(a,b=2):
    #     print('%s**%s=%s' % (a, b, a ** b))
    # multi(2)        #不传的时候默认b=2,这里求的是平方
    # multi(3)        #不传的时候默认b=2,这里求的是平方
    # multi(2,3)      #传的时候b=3了,这里求的是立方
    # multi(2,b=4)    #和上面的这个调用时一样的,但是一般这样写,如果默认参数较多时,不会因为位置而出错
    # multi(b=4,2)    #报错,位置参数必须在前
    
    #运行结果:
    # 2**2=4
    # 3**2=9
    # 2**3=8
    # 2**4=16

      3.可变参数-元祖类型,这里一般用的少,可变就是参数是变化的,考虑到了程序的扩展性,定义函数的时候并不确定会有多少个参数,这里就用到了可变参数,既然可变,那么在调用函数的时候也是可以不输入的:

    #可变参数
    def user(name,passwd,*args):    #一般是用args来命名,当然也可以用其他你想要的名字
        print('用户名:%s,密码:%s'%(name,passwd))
        print('还有属性如下:
    ',args) #这里的args,就是用户输入参数的一个元祖
    
    # user('星星',123456,'男','180cm','60kg')
    # 打印结果:
    # 用户名:星星,密码:123456
    # 还有属性如下:
    #  ('男', '180cm', '60kg')

      4.可变参数-关键字参数(即字典),也不是必填的,他是一个key-value的字典形式:

    #关键字参数
    def user(name,passwd,**kwargs):    #一般是用args来命名,当然也可以用其他你想要的名字
        print('用户名:%s,密码:%s'%(name,passwd))
        print('还有属性如下:
    ',kwargs) #这里的args,就是用户输入参数的一个字典
    
    user('星星',123456,sex='',height='180cm',weight='60kg')
    # 打印结果:
    # 用户名:星星,密码:123456
    # 还有属性如下:
    #  {'height': '180cm', 'sex': '男', 'weight': '60kg'}

      5.变量作用域

      变量作用域有四种:全局作用域,局部作用域,内建作用域,闭包函数外的函数中,后两者用的少,全局作用域和局部作用域概念用的多。全局作用域就是变量在所有的范围都可以用,比如在代码开始定义一个变量,那么不论是在函数外部还是内部都可以用这个变量;局部作用域就是只能在某个区域内才能用,除了这个区域就用不了了,比如函数内定义的变量只能在函数体内用,出了函数就用不了了。(建议不要用全局变量,不安全,所有人都可以修改)

    #全局作用域
    hys=['屏幕','主机'] #全局变量
    def yxg(thing):
        hys.append(thing)   #函数体内可以用全局变量hys
    yxg('麦克')
    print(hys) #打印结果:['屏幕', '电脑', '麦克']
    
    #局部作用域
    def yxg(thing):
        desk = ['显示器', '方便面']  # 局部变量
        desk.append(thing)   #函数体内修改局部变量
    yxg('键盘')
    print(desk) #函数体外调用局部变量报错

      值得一提的是,当全局变量是一个不可编辑的参数时,需要先申明才可以用全局变量(str/int/float等不可变变量函数在调用全局变量时,需要global才可以修改):

    #不可变变量的全局变量引用,如int、float、str
    money=500
    def chage():
        money=1000
        print('函数内的money:',money)   #打印结果是 1000,因为函数内部作用域中money=1000,不能修改外面的money
    chage()
    print('函数外的money:',money)   #打印结果是 500,因为函数不可以修改外部作用域中的不可变变量的全局变量引用,如int、float、str
    
    def chage():
        global money    #global后就可以引用了,这就申明了money是一个全局的变量,函数内可以修改
        money = 1000
        print('函数内的money:', money)  #打印结果是 1000
    chage()
    print('函数外的money:',money)   #打印结果是 1000,因为global申明了全局变量,所以可以修改

      更详细的变量作用域见:http://www.cnblogs.com/znyyy/p/7670081.html

      闭包现象:

    name = "global"
    def func_a():
        name = "function_a"
        def func_b():
            print(name)
        return func_b
    
    tmp = func_a()
    tmp()  #打印的是 function_a ,这就是闭包现象,函数在定义的时候就已经生成了作用于,跟在哪个地方被调用无关

      6.函数递归

      函数递归,就是自己调用自己,一个死循环,一直调用下去,最多迭代999次,超过999程序自动停止运行(while没有次数限制)。一般用于数学计算,如斐波拉契数列,汉诺塔等,还有后面的二分查找。递归特性: 

      1. 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条件
      2. 每次进入更深一层递归时,问题规模相比上次递归都应有所减少
      3. 递归效率不高,递归层次过多会导致栈溢出(在计算机中,函数调用是通过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每当进入一个函数调用,栈就会加一层栈帧,每当函数返回,栈就会减一层栈帧。由于栈的大小不是无限的,所以,递归调用的次数过多,会导致栈溢出)

    #函数递归,就是自己调用自己,一个死循环,调用下去:
    def dd():
        print('大雷好帅')
        dd()    #函数内,又调用了函数本身,那么就会一直调用下去
    dd()    #迭代函数最多会调用999次,这里会打印999次“大雷好帅”

      用递归函数写斐波拉契数列:[1, 1, 2, 3, 5, 8, 13, 21, 34],数列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先用以前的知识来写:

    list = []
    def fb(num):
        a=1
        b=1
        while num>0:
            list.append(a)
            a,b=b,a+b
            num-=1
    fb(9)
    print(list)

      用递归来写:

    list = []
    a = 1
    b = 1
    def fb(num):
        global a,b
        list.append(a)
        a,b=b,a+b
        num-=1
        if num>0:
            fb(num)
    fb(5)
    print(list)

      

      7.匿名函数

      不需要显式的指定函数名

    # 计算函数
    def calc(x,y):
        return x**y
    
    # 换成匿名函数
    calc = lambda x,y:x**y
    
    # 看上去没什么用,不过匿名函数主要是和其它函数搭配使用,如下
    res = list(map(lambda x:x*x,[1,5,7,4,8]))
    print(res)

      

      8.高阶函数

      变量可以指向函数,函数的参数能接收变量,那么一个函数就可以接收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种函数就称之为高阶函数。

    def add(x,y,f):
        return f(x) * f(y)
    
    res = add(3,-6,abs)
    print(res)

      更多函数剖析详见:http://www.cnblogs.com/znyyy/p/7670081.html

       

    夕闻道不如朝闻道
  • 相关阅读:
    软件的概念
    打开别人Android项目的方法
    软件工程
    数据预处理技术
    机器学习之监督学习
    C语言指针与二维数组
    徐涛政治押题
    求二叉树的宽度
    解决在某些IE浏览器下字符乱码的问题
    mac系统不能使用127.0.0.2的解决方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nyyy/p/810994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