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1.1数据库:存放数据的仓库;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工作的依据

    1.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定义: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

    根据所采用数据模型的不同-分类:网状型、层次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

    1.3数据库系统(DBS—Database System):计算机系统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引用程序和数据管理员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更好的管理数据

      2.1人工阶段:无储存设备、无操作系统

           特点: ①数据不保存(计算完不保存数据)②应用程序管理数据(程序管理数据,无软件管理)③数据不共享(无参照:数据冗余)④数据不具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物理结构改变后,相应应用程序要修改)

       2.2 文件系统阶段:磁盘、文件系统

            特点: ①数据长期保存②文件系统管理数据③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④数据独立性差

     

    2.3 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create、insert…)

     

    2.4 高级数据库阶段

     ①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逻辑上是整体,物理上分布在不同地方

    ②对象数据库系统

    ③网络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的组成与结构

    3.1 组成

    ①硬件系统:内存大、磁盘大、网络数据传输率高、cpu性能强

    ②软件系统:DBMS、支持DBMS的操作系统

    ③数据库管理员及其他相关人员

    3.2 结构: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射

    3.2.1 三级模式

     

    外模式:数据库用户(程序员和最终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外模式只能被一个某一用户的多个应用系统使用,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内模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概念模式

    3.2.2 二级映射:用户可逻辑地、抽象地处理数据,不必关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具体表示方式与存储方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外模式/模式(概念模式)映射(保证逻辑独立性)

       外模式: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

    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保证物理独立性):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模式:全局逻辑结构

    .数据模型

    4.1概念模型

       实体:客观存在

       属性:实体某一特性,学生的学号、姓名

       实体型:若干属性的集合,学生(学号、姓名、年龄)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学生、课程

    码:标识实体的属性会属性集称为实体的码,主键

    域:属性值的取值范围

    联系:1:1 ;1:n;m:n

    4.2 逻辑模型

    4.3 物理模型

  • 相关阅读:
    用Springboot写一个只有一个条件的复杂查询
    Springboot The requested profile "pom.xml" could not be activated because it doesn't not exists
    springboot配置路径
    vuex
    @MappedSuperclass的作用
    icon.css
    default.html
    WebService调用
    通用分页存储过程
    存储过程获得最新订单号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jm1999/p/1016993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