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你”的微内容


    “你”的微内容

    Published by 郑昀 at 10:33 上午 under新媒体讨论

    内容如何定义?又为什么要说“”的微内容呢?

    微内容(Microcontent)这个概念据说最早由Jakob Nielsen 提出,指一小段包含元数据的文本,有特定的内容。自从出现了Blog之后,微内容的定义加以放大,可以是:一则Blog、一条评论、一幅图片、收藏的书签、喜好的电影、音乐、书籍列表等等。

    Joi ito2003年在他的文章 Thoughts on micro-content, metadata and trends 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技术趋势预测,比如说:

    关联文本将取代(单向)内容(Context instead of content)。即通过商业化手段制作的内容产品将被动态的或关联文本所取代。

    关联文本听起来不太有直观感受。这样吧,为了与时俱进,我举twitter作为例子。

    Twitter如果单独用作miniblog,其实意义不大,因为之前超多博客也就是仅仅发布一两句话罢了,blogcnbokee们也都在SP最盛行的时候大力推广手机客户端、短信和彩信以随时随地发布移动博客,但这仅仅是“you create the content”。但是twitter混合入了@方式短文本群聊,这才是它的真正伟大意义:把“you create the content”和“you are part of the content”天然地衔接,于是才像手机短信交互所代表的微文本一样风生水起。

    Joi itomicro-content based on context举了一个例子:technorati。我的理解是technorati的“based on context”主要是基于反向链接上的,比如它的pop系列。而中国的聚OneJoo网则主要是基于“文本挖掘”建立关联文本的,当然还会揉入反向链接计算。CIC在商业领域对微内容的文本挖掘也有精彩论述,请移步观看《文本挖掘技术在CIC的应用奇虎聚客则对论坛、图片、视频内容做了可用性极强的关联整合,允许用户主动提交几个关键词组合来生成主题内容。这些都是关联文本的绝佳应用。

    Twitter的例子,和玩聚CIC奇虎聚客的例子,都印证了关联文本将如何取代(单向)内容的历史趋势。

     

    Q:但仅仅这些就够了吗?

    郑治:还不够。

    Q:还需要什么?

    郑治1:“我”的新闻;2:“我”的微内容。

    用大家最容易理解的例子解释,也就是承袭下面三个的可取之处:twitter的“我和我的好友”的语录显示;facebookminifeed通知;51.com的通知。

    上面三个可取之处仅仅是,你肯定关注你的好友,来自于他们的信息你保不齐有兴趣,所以可以优先于一切通知你。

    但如果仅仅生活在好友的小世界中,饭否、校内、QQ51,未免有点太封闭太自恋了。

    那么,郑治提出了“我的新闻”。这个和新浪新闻的超市模式、百度新闻的聚合模式、Google新闻的可定制模式,并不是一个概念。他的意思是“不仅仅是在新闻及其精英的评述中明确表达出来的观点或意义,而是需要发掘新闻与真实的人与我相关的人的关系。。。不仅仅是社会精英的观点,而是我的好友的观点(比如我的同学),或者是我的同类人的观点,这点可以通过聚合与我相关的人的新闻评论实现。

    也就是和你的好友一起看新闻、电影、音乐、书、热门剧集,并不是真的一起,而是虚拟的、非同时的,而仅仅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时空”,我们不需要在豆瓣上汇合,不需要在大众点评网上相约,你写你的,我点我的,他推荐他的,最终由GoogleEric Schmidt提出的重新定义的Web3.0解决一切:重新打包碎片,输出一个有序的“整片”。他举例说,一个家伙,又写blog,又喜欢收集网摘,还热爱上传图片,有时候还要摆弄摆弄视频,当然,每天也都要收发电子邮件。与其让他在这五种应用中来回奔波,不如就在一个网站中把这些事情给办了。这叫什么?一体化解决方案(solution)。

    那么到了郑治的前瞻定义中,Eric Schmidt的这个solution就变成了这样:

    重新打包你和你的好友散落在各处的这些碎片,按照你的阅读、你关注的新闻、你关注的人类文化,输出一个有序的“整片”。

    这是不是算“”的微内容呢?有人说玩聚差不多是中国第一个memeTracker了,玩得就是语义,也就是把全网中博客、论坛中原本无序的碎片经过底层大平台的处理,吐出来的就是有序的整片;但是这样的微内容聚合,仅仅和techmeme一样是群体热点,是观点聚合(移步观看《围绕新闻的观点聚合是有价值的【新媒体】》),但那都是和我八杆子打不着的别人的观点聚合,那不是“我”的微内容聚合。是的,郑治和Eric Schmidt提出一个有趣的方向,以玩聚的后台技术应该可以做到。

    郑昀 20070815 北京单双号限行前夕

     8

    推荐阅读:

    最近几天,关于新媒体关于新闻聚合,我、曹增辉、方军、郑治都发表了言论,敬请观看: 

    曹增辉:News聚合:新闻还是观点?

    我的: 百度新闻向左 Google新闻向右【新媒体】

             围绕新闻的观点聚合是有价值的【新媒体】

    方军: 新媒体关键词: "参与"

    郑治:我的新闻–可读写新闻媒介与新闻的意义

     

  • 相关阅读:
    类 7.2访问控制与封装 笔记
    第七章 类(class)7.1 笔记
    10.4.3反向迭代器Reverse_iterator笔记
    10.4再探迭代器笔记
    10.3.4参数绑定 bind
    10.3lambda表达式笔记
    第10章 10.1-10.3笔记
    关于按下ctrl+z后,之后的cin失效的问题
    构造和改变一个string的其他方法
    BZOJ2527 & 洛谷3527:[Poi2011]Meteors——题解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engyun_ustc/p/your_microcontent.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