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zllwxq130/test/blob/master/junittest.java
1.编写目标类源代码
package com.mengdd.junit;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public int add(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subtract(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multiply(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public int divide(int a, int b)
{
return a / b;
}
}
- 添加JUnit库
然后为了使用JUnit,需要加入库:
右键选择项目Properties->左侧Java Build Path->标签Libraries->Add Library...
弹出的对话框中选JUnit,然后Next,再选择JUnit 3或者JUnit 4.
本文示例选择JUnit 3。
- 创建测试类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JUnit的最佳实践:源代码和测试代码需要分开。
所以可以新建一个名叫test的source folder,用于存放测试类源代码。这样在发布程序的时候测试类的程序就可以丢掉了。
但是这两个文件夹中的类编译出的class文件都会在同一个bin文件夹中。
2.测试类和目标源代码的类应该位于同一个包下面,即它们的包名应该一样。 这样测试类中就不必导入源代码所在的包,因为它们位于同一个包下面。
3.测试类的命名规则:
在要测试的类名之前或之后加上Test。
此步骤完成后项目目录如下:
- 测试类代码编写
测试类必须继承于TestCase类。
TestCase文档说明:
public abstract class TestCase
extends Assert
implements Test
A test case defines the fixture to run multiple tests. To define a test case
1) implement a subclass of TestCase
2) define instance variables that store the state of the fixture
3) initialize the fixture state by overriding setup
4) clean-up after a test by overriding tearDown.
Each test runs in its own fixture so there can be no side effects among test runs.
对于测试类中方法的要求:
在JUnit 3.8中,测试方法需要满足如下原则:
1.public的。
2.void的。
3.无方法参数。
4.方法名称必须以test开头。 (它通过反射找出所有方法,然后找出以test开头的方法)。
Test Case之间一定要保持完全的独立性,不允许出现任何的依赖关系。
删除一些方法后不会对其他的方法产生任何的影响。
我们不能依赖于测试方法的执行顺序。
综上,编写代码如下:
package com.mengdd.junit;
import junit.framework.Assert;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public class CalculatorTest extends TestCase
{
public void testAdd()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int result = calculator.add(1, 2);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3,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public void testSubtract()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int result = calculator.subtract(1, 2);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1,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public void testMultiply()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int result = calculator.multiply(2, 3);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6,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public void testDivide()
{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int result = calculator.divide(12, 3);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4,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
运行一下:右键选择该类,Run As->JUnit Test
JUnit的口号:Keep the bar green to keep the code clean.
- 代码重构:setUp()方法的使用
有一个原则:DRY(Don’t Repeat Yourself)
所以对代码进行重构,将重复的生成对象的部分放在setUp()方法中。
(重写的时候将protected变为public,继承的时候扩大访问范围是没有问题的。) 先进行一个方法的测试测试:
在CalculatorTest类中加入代码如下: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et up");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tear down");
}
再次运行后发现Console中输出如下:
说明这两个方法执行了多次。
在每个测试用例之前执行setUp(),每个测试用例执行之后,tearDown()会执行。
即对于每个测试用例,执行顺序为:
1.setUp()
2.testXXX()
3.tearDown()
重构:使用成员变量生成对象(为了能在每个方法中都用到),将生成对象的语句放在setUp()中,注意这里为每一个测试用例都会生成新的对象。
重构后代码如下:
package com.mengdd.junit;
import junit.framework.Assert;
import junit.framework.TestCase;
public class CalculatorTest extends TestCase
{
private Calculator calculator = null;
@Override
public void setUp()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set up");
// 生成成员变量的实例
calculator = new Calculator();
System.out.println(calcula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arDown()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tear down");
}
public void testAdd()
{
int result = calculator.add(1, 2);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3,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public void testSubtract()
{
int result = calculator.subtract(1, 2);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1,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public void testMultiply()
{
int result = calculator.multiply(2, 3);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6,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public void testDivide()
{
int result = calculator.divide(12, 3);
// 判断方法的返回结果
Assert.assertEquals(4, result);// 第一个参数是期望值,第二个参数是要验证的值
}
}
运行后控制台输出:
说明每一个测试的方法前后都会有setUp()和tearDown()方法的调用,所以每次生成的都是一个新的对象,各个方法之间没有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