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NativeService
Native Service,是通过C或C++代码写出來,提供给Java进行远程调用的RemoteService。向Android开机就启动的surfaceflinger,media都是native service。
在前一篇中,我們总结了Binder通信的整個流程:
Java Proxy代码走到JNI实现的BinderProxy的transact()方法之后,就直接进入到Native实现的BpBinder,然后一直通过IPCThreadState对象发送Binder消息。
而在另一个process的IPCThreadState会接收Binder消息,再通过JNI回调Java里的Stub的onTransact()方法。
2.BnXXX 和 BpXXX
如果需要通过Native代码來提供服务:
从IBinder接口的Stub对象的原理可以看出,如果在回调Java的JNI之前将代码调用截断,直接通过Native代码來实现onTransact()方法,就可以完成Service的Stub端的实现。
同時,RemoteService应该不仅提供给Java,也可以提供给Native,所以也应该提供Native的Proxy端,就是直接通过BpBinder的transact()方法來发送Binder消息。
下面图中的 BnXXX和BpXXX对应着Java环境里的的Stub和Proxy
3. 怎樣寫Native Service?
如果要手动实现各个类,会造成代码的大量重复,并且出错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和Java环境里的aidl工具类似。Native也会使用重用技术。它的重用是通过template 体现的。
一些模板类都在IInterface中。
/frameworks/native/include/binder/IInterface.h
1 class IInterface : public virtual RefBase 2 { 3 public: 4 IInterface(); 5 sp<IBinder> asBinder(); 6 sp<const IBinder> asBinder() const; 7 8 protected: 9 virtual ~IInterface(); 10 virtual IBinder* onAsBinder() = 0; 11 }; 12 13 template<typename INTERFACE> 14 class BnInterface : public INTERFACE, public BBinder//实现Stub功能的模板,扩展BBinder的onTransact()方法实现Binder命令的解析和执行。 15 { 16 public: 17 virtual sp<IInterface> queryLocalInterface(const String16& _descriptor); 18 virtual const String16& getInterfaceDescriptor() const; 19 20 protected: 21 virtual IBinder* onAsBinder(); 22 }; 23 24 template<typename INTERFACE> 25 class BpInterface : public INTERFACE, public BpRefBase//实现Proxy功能的模板,BpRefBase里有个mRemote对象指向一个BpBinder对象。 26 { 27 public: 28 BpInterface(const sp<IBinder>& remote); 29 30 protected: 31 virtual IBinder* onAsBinder(); 32 };
来看一下类结构:
有了template,编写一个Native Service的工作量也不大。比如如果将第一篇中的Application RemoteService 转化成Native Service:
1.实现一个接口文件,IXXXService,继承IInterface
2.定义BnXXX,继承BnInterface<IXXXService>。实现一个XXXService,继承BnXXX,并实现onTransact()函数。
3.定义BpXXX,继承BpInterface<IXXXService>。
如果实现了native的RemoteService,会是下面的结构。红框框就是我们要写的。
Native Service只要稍微了解一下,看得懂代码流程就好了,毕竟应该没什么机会去写native servic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