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LTE基本架构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LTE的最基础的架构,包括LTE网络的构成,每一个网络实体的作用以及LTE网络协议栈,最后还包括对一个LTE数据流的模型的说明。

    LTE网络参考模型

    这是摘自Netmanias的图
    这是一张非常有名的LTE架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整个网络构架被分为了四个部分,包括由中间两个框框起来的E-UTRAN部分和EPC部分,还有位于两边的UE和PDN两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UE就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手机终端,而PDN可以看作是网络上的服务器,E-UTRAN可以看作是遍布城市的各个基站(可以是大的铁塔基站,也可以是室内悬挂的只有路由器大小的小基站),而EPC可以看作是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核心网服务器,核心网包括很多服务器,有处理信令的,有处理数据的,还有处理计费策略的等等。 
    下面详细地介绍每一个组件的名称与作用

    UE

    全称是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就是指用户的手机,或者是其他可以利用LTE上网的设备。

    eNB

    是eNodeB的简写,它为用户提供空中接口(air interface),用户设备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到eN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站,然后基站再通过有线连接到运营商的核心网。在这里注意,我们所说的无线通信,仅仅只是手机和基站这一段是无线的,其他部分例如基站与核心网的连接,基站与基站之间互相的连接,核心网中各设备的连接全部都是有线连接的。一台基站(eNB)要接受很多台UE的接入,所以eNB要负责管理UE,包括资源分配,调度,管理接入策略等等。

    MME

    是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的缩写,是核心网中最重要的实体之一,提供以下的功能:

    • NAS 信令传输
    • 用户鉴权与漫游管理(S6a)
    • 移动性管理
    • EPS承载管理

    在这里所述的功能中,NAS信令指的是三层信令,包含EMM, ESM 和NAS 安全。然后移动性管理的话主要有寻呼,TAI管理和切换。承载的话主要是EPS 承载(bearer)的建立,修改,销毁等。

    S-GW

    是Serving Gateway 的缩写,主要负责切换中数据业务的传输。

    P-GW

    是PDN Gateway的缩写,其中PDN是Packet Data Network 的缩写,通俗地讲,可以理解为互联网,这是整个LTE架构与互联网的接口处,所以UE如果想访问互联网就必须途径P-GW实体,从另外一方面说,如果想通过P-GW而访问互联网的话,必须要有IP地址,所以P-GW负责了UE的IP地址的分配工作,同时提供IP路由和转发的功能。此外,为了使互联网的各种业务能够分配给不同的承载,P-GW提供针对每一个SDF和每一个用户的包过滤功能。(也就是说在P-GW处,进出的每一个包属于哪个级别的SDF和哪一个用户都已经被匹配好了。这里的SDF是服务数据流Service Data Flow的缩写,意思就是P-GW能区分每一个用户的不同服务的数据包,从而映射到不同的承载上去。以后会有关于SDF的更详细的说明)。此外,P-GW还有其他的一些功能,比如根据用户和服务进行不同的计费和不同的策略,这部分对于每个运营商都会有差异,在此不做多的赘述。

    HSS

    是Home Subscriber Server的缩写,归属用户服务器,这是存在与核心网中的一个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存放着所有属于该核心网的用户的数据信息。当用户连接到MME的时候,用户提交的资料会和HSS数据服务器中的资料进行比对来进行鉴权。

    PCRF

    是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的缩写,策略与计费规则,它会根据不同的服务制定不同的PCC计费策略。

    SPR

    是Subscriber Profile Repository的缩写,用户档案库。这个实体为PCRF提供用户的信息,然后PCRF根据其提供的信息来指定相应的规则。(这个我也不是很明白其具体内容)

    OCS

    是Online Charging System 的缩写,在线计费系统,顾名思义,应该是个用户使用服务的计费的系统

    OFCS

    是Offline Charging System 的缩写,离线计费系统,对计费的记录进行保存。

    上面介绍完了图中所有的实体的名称以及作用,其实真实的核心网中远远不止这些实体,还有很多,鉴于我也不是很懂,在此就不多说了。

    然后下面针对图中主要的几个接口说说

    LTE-Uu

    LTE-Uu接口是位于终端与基站之间的空中接口。在这中间,终端会跟基站建立信令连接与数据连接,信令连接叫做RRC Connection,相应的信令在SRB上进行传输,(这里,SRB有三类,分别是SRB0, SRB1和SRB2,SRB可以理解为是传输信令的管道),而数据的连接是逻辑信道,相关的数据在DRB上传输。这两个连接是终端与网络进行通信所必不可少的。

    X2(控制面)

    X2是两个基站之间的接口,利用X2接口,基站间可以实现SON功能(Self Organizing Network),比如PCI的冲突检测等。

    S1(控制面)

    S1是基站与MME之间的接口,相关NAS信令的传输都必须建立在S1连接建立的基础上。

    X2(用户面)

    X2用户面的接口是建立在GTP-U协议的基础上,连接两个基站,传输基站间的数据。(X2 handover等)

    S1(用户面)

    S1用户面的接口是建立在GTP-U协议的基础上,连接基站与MME,传输基站与MME之间的数据。(S1 handover,上网的数据流等)

    剩下的接口在我个人的工作中没有接触,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不多说了。

    LTE协议栈

    说协议栈,就得分开从两方面来讲,分别是用户面与控制面。 
    先从用户面开始说起

    LTE User Plane Protocol Stack

    上图是用户面的协议栈,下面详细地介绍每一个层(主要功能)

    LTE-Uu 接口

    PDCP

    PDCP协议针对传输地数据包执行以下的操作:

    • 数据包头压缩(ROHC)
    • AS层的安全(包括加密与完整性检验)
    • 包的重排序和重传

    RLC

    RLC层针对传输地数据包执行以下的操作:

    • 在发送端,提供数据包的分段与串联
    • 在接收端,提供透明,确认模式与非确认模式三种模式
    • RLC层也执行对RLC PDU的重排序与重传

    MAC

    MAC层对从高层传来的MAC PDU和从底层传来的包做以下的处理:

    • 在物理层和RLC层之间提供逻辑信道的连接
    • 逻辑信道的复用与解复用
    • 对逻辑信道根据QoS来进行调度和分配优先级

    S1-U/S5/X2 接口

    GTP-U

    GTP-U协议主要是用来转发用户的IP数据包,GTP-U协议还有个特点,只要GTP-U连接建立后传输数据,那么在数据结束之后总会有END Marker来标志着数据流的结束。

    下面是控制面的协议栈

    LTE协议控制面

    上面是关于控制面的总图,包含了LTE-Uu,S1-MME,S11等接口的,由于本人业务限制,对其他的不了解,就只简单地介绍下面几个

    LTE-Uu接口

    NAS

    提供移动性管理和承载管理,比如说eNB的信息的更新,或者MME的配置信息的更新会触发Configuration Update信令的下发或者上载,然后E-RAB的建立,修改,销毁都是属于NAS管理的范围之内。

    RRC

    RRC协议支持传输NAS信令, 同时也提供对于无线资源的管理

    • 广播系统消息,例如MIB,SIB1,SIB2 ……
    • RRC连接的建立,重建立,重配置和释放
    • 无线承载(RB)的建立,修改与释放。

    X2 接口

    X2AP

    X2AP协议支持无线网(E-UTRAN)中的UE移动性管理和SON功能。比如通过X2AP的数据转发(在X2 Handover的时候的数据转发),SN status的转发(Handover时),或者时eNB之间的资源状态消息交换等。

    S1-MME

    S1AP

    S1AP协议如前所述,是S1 连接建立的时候用来传输信令的协议,该协议负责S1接口的管理,E-RAB的管理,还有NAS信令的传输,以及UE上下文的管理。

    一个简单的例子

    这里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全盘地看一下LTE系统是怎么样运转地。

    首先是从终端到Internet的方向传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上行传输” 
    上行传输

    上面这个例子记述了包从UE是怎么一步一步地通过LTE系统传输到Internet的。 
    首先,UE发出一个包时,包上面会打上UE的地址作为源地址,要去的因特网上的服务器的地址作为目的地址,传送给基站eNB,然后基站给包封装到GTP 隧道里可以传输的GTP包,每个包的源地址会被换成基站的地址,而目的地址则是被换成将要到达的Serving Gateway,然后,每个包也会包含他们所在传输隧道的隧道ID:UL S1-TEID。当包到达Serving Gateway时,源目地址被分别换成了Serving Gateway和P-GW的地址,同时,传输的隧道也由S1 GTP 隧道变成了S5 GTP隧道,当然隧道ID也会随之变化。最后,当包到达P-GW后,这时P-GW讲GTP解开,查看其真正的目的地址,然后将包送到互联网上。这样子就完成了一个数据包从终端的互联网的上传。

    下面看一下下行的传输

    下行传输

    下行的情况与上行的情况正好相反,经过P-GW,S-GW,eNB时会对数据包打包,在eNB处会解封装,然后直接把数据包传输给UE。

    <本文中部分内容与图片来自Netmanias 文档,特此声明!>

  • 相关阅读:
    LeetCode 204
    华为OJ2051-最小的K个数(Top K问题)
    华为OJ1964-求解立方根(牛顿迭代法)
    华为OJ2288-合唱队(最长递增子序列)
    华为OJ2011-最长公共子串
    【Unix编程】进程间通信(IPC)
    可利用空间表(Free List)
    13.10 Scrapy 通用爬虫
    13.9 Scrapy 对接 Splash
    第十四章 分布式爬虫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angbing12304/p/933532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