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内核参数


    牢记!内核参数可以调整,但不是随便乱调,需要根据业务进行判断,并且要知道调整的后果是什么,存在哪些风险。

    牢记!!!调整参数时,做好记录!!!

    网络参数

    /proc/sys/net/core/wmem_max                     
    最大socket写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873200
    /proc/sys/net/core/rmem_max                     
      最大socket读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873200 3. /proc/sys/net/ipv4/tcp_wmem   
      TCP写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 8192 436600 873200 4. /proc/sys/net/ipv4/tcp_rmem   
      TCP读buffer,可参考的优化值: 32768 436600 873200 5. /proc/sys/net/ipv4/tcp_mem   它有3个值,意思是:   net.ipv4.tcp_mem[0]:低于此值,TCP没有内存压力.   net.ipv4.tcp_mem[1]:在此值下,进入内存压力阶段.   net.ipv4.tcp_mem[2]:高于此值,TCP拒绝分配socket.   上述内存单位是页,而不是字节.可参考的优化值是:786432 1048576 1572864 6. /proc/sys/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进入包的最大设备队列.默认是300,对重负载服务器而言,该值太低,可调整到1000 7. /proc/sys/net/core/somaxconn
      listen()的默认参数,挂起请求的最大数量.默认是128.对繁忙的服务器,增加该值有助于网络性能.可调整到256 8. /proc/sys/net/core/optmem_max
      socket buffer的最大初始化值,默认10K 9. /proc/sys/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进入SYN包的最大请求队列.默认1024.对重负载服务器,增加该值显然有好处.可调整到2048 10./proc/sys/net/ipv4/tcp_retries2
      TCP失败重传次数,默认值15,意味着重传15次才彻底放弃.可减少到5,以尽早释放内核资源 11.与TCP KeepAlive 有关的参数(默认值): tcp_keepalive_time = 7200 seconds (2 hours)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 tcp_keepalive_intvl = 75 seconds 当探测没有确认时,重新发送探测的频度。缺省是75秒 tcp_keepalive_probes = 9 在认定连接失效之前,发送多少个TCP的keepalive探测包。缺省值是9。这个值乘以tcp_keepalive_intvl之后决定了,一个连接发送了keepalive之后可以有多少时间没有回应 意思是如果某个TCP连接在idle 2个小时后,内核才发起probe.如果probe 9次(每次75秒)不成功,内核才彻底放弃,认为该连接已失效.对服务器而言,显然上述值太大. 可调整到: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180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intvl 30 /proc/sys/net/ipv4/tcp_keepalive_probes 3 12./proc/sys/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指定端口范围的一个配置,默认是32768 61000,应该够用了吧 13.net.ipv4.tcp_syncookies = 1
      表示开启SYN Cookies。当出现SYN等待队列溢出时,启用cookies来处理,可防范少量SYN攻击,默认为0,表示关闭 14. 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15.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TCP连接中TIME-WAIT sockets的快速回收,默认为0,表示关闭。 16.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17.net.ipv4.tcp_keepalive_time = 1200   表示当keepalive起用的时候,TCP发送keepalive消息的频度。缺省是2小时,改为20分钟。 18.net.ipv4.ip_local_port_range = 1024 65000   表示用于向外连接的端口范围。缺省情况下很小:32768到61000,改为1024到65000。 19.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8192   表示SYN队列的长度,默认为1024,加大队列长度为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20.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5000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TIME_WAIT套接字将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默认为180000,改为 5000。对于Apache、Nginx等服务器,上几行的参数可以很好地减少TIME_WAIT套接字数量,但是对于Squid,效果却不大。此项参数可以控制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避免Squid服务器被大量的TIME_WAIT套接字拖死。 21.net.ipv4.tcp_max_syn_backlog = 65536
      表示SYN队列的长度,默认为1024,加大队列长度为8192,可以容纳更多等待连接的网络连接数 22.net.core.netdev_max_backlog = 8192
      每个网络接口接收数据包的速率比内核处理这些包的速率快时,允许送到队列的数据包的最大数目 23.net.ipv4.tcp_max_tw_buckets = 20000
      表示系统同时保持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如果超过这个数字,TIME_WAIT套接字将立刻被清除并打印警告信息。默认为180000,改为5000。对于Apache、Nginx等服务器,上几行的参数可以很好地减少TIME_WAIT套接字数量,但是对于Squid,效果却不大。此项参数可以控制TIME_WAIT套接字的最大数量,避免Squid服务器被大量的TIME_WAIT套接字拖死 24.net.core.somaxconn = 32768
      定义了系统中每一个端口最大的监听队列的长度,这是个全局的参数,默认值为1024 25.net.core.wmem_default = 8388608
      该文件指定了发送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缺省值(以字节为单位)。 26.net.core.rmem_default = 8388608
      该文件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大小的默认值(以字节为单位)。 27.net.core.rmem_max = 16777216
      指定了接收套接字缓冲区(接收窗口)大小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 最大的TCP数据接收缓冲 28.net.core.wmem_max = 16777216
      指定了发送套接字缓冲区(接收窗口)大小的最大值(以字节为单位) 最大的TCP数据发送缓冲 29.net.ipv4.tcp_timestamps = 0
      以一种比重发超时更精确的方法(请参阅 RFC 1323)来启用对 RTT 的计算;为了实现更好的性能应该启用这个选项,时间戳在(请参考RFC 1323)TCP的包头增加12个字节 30.net.ipv4.tcp_synack_retries = 2
      syn-ack握手状态重试次数,默认5,遭受syn-flood攻击时改为1或2 31.net.ipv4.tcp_syn_retries = 2
      外向syn握手重试次数,默认4 32.net.ipv4.tcp_tw_recycl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33.net.ipv4.tcp_tw_reuse = 1
      表示开启重用。允许将TIME-WAIT sockets重新用于新的TCP连接,默认为0,表示关闭 34.net.ipv4.tcp_mem = 94500000 915000000 927000000
      确定TCP栈应该如何反映内存使用;每个值的单位都是内存页(通常是 4KB)。第一个值是内存使用的下限。第二个值是内存压力模式开始对缓冲区使用应用压力的上限。第三个值是内存上限。在这个层次上可以将报文丢弃,从而减少对内存的使用。对于较大的 BDP 可以增大这些值(但是要记住,其单位是内存页,而不是字节) 35.net.ipv4.tcp_max_orphans = 3276800
      系统中最多有多少个TCP套接字不被关联到任何一个用户文件句柄上。如果超过这个数字,孤儿连接将即刻被复位并打印出警告信息。这个限制仅仅是为了防止简单的DoS攻击,你绝对不能过分依靠它或者人为地减小这个值,更应该增加这个值(如果增加了内存之后) 36.net.ipv4.tcp_fin_timeout = 30
      表示如果套接字由本端要求关闭,这个参数决定了它保持在FIN-WAIT-2状态的时间 37.net.ipv4.tcp_no_metrics_save = 1
      一个tcp连接关闭后,把这个连接曾经有的参数比如慢启动门限snd_sthresh,拥塞窗口snd_cwnd 还有srtt等信息保存到dst_entry中, 只要dst_entry 没有失效,下次新建立相同连接的时候就可以使用保存的参数来初始化这个连接. 38.tcp_no_metrics_save = 1
      设置为1就是不保持这些参数(经验值),每次建立连接后都重新摸索一次. 我觉得没什么好处. 所以系统默认把它设为0 39.kernel.msgmni = 1024
      这个参数决定了系统中同时运行的最大的message queue的个数 40./proc/sys/kernel/sem   它有4个数据分别对应:   SEMMSL 250 表示每个信号集中的最大信号量数目   SEMMNS 32000 表示系统范围内的最大信号量总数目   SEMOPM 100 表示每个信号发生时的最大系统操作数目   SEMMNI 128 表示系统范围内的最大信号集总数目
  • 相关阅读:
    学习:大文件统计与排序
    共享库SidebySide之Windows Shared Assembly
    Bundle是个好东西
    所谓的代码段、数据段
    [design decision] common case vs. rare case
    如何给C++设计一个GC
    玩一把tesseract
    [design decision]让工具依赖于naming convention是个拙劣的做法
    监控域名可用性并自动发信
    调试lua代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h-dream/p/1251494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