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盒技术生成测试用例几种常见方法


    因为实验还没做,所以无法写实验报告。在这里我将简述几种常见的黑盒测试方法。

    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或者数据驱动测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利用黑盒测试法进行动态测试时,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功能。不需要测试软件产品的内部结构和处理过程。

     

    采用黑盒技术设计的测试用例方法有:

    1. 等价类划分方法
    2. 边界值分析
    3. 错误推测
    4. 因果图方法
    5. 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
    6. 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7. 功能图分析方法

    等价类划分:

      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1. 有效等价类: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所规定的功能和性能。
    2. 无效等价类:与有效等价类的定义相反。

    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长期的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者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边界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错误推测发: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经常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零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者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意识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之间的各种组合情况。

     利用因果图生成测试用例的基本步骤:

      (1)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 那些是原因(即输入条件或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那些是结果(即输出条件), 并给每个原因和结果赋予一个标识符.       

      (2) 分析软件规格说明描述中的语义.找出原因与结果之间, 原因与原因之间对应的关系. 根据这些关系,画出因果图.

      (3) 由于语法或环境限制, 有些原因与原因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组合情况不不可能出现. 为表明这些特殊情况, 在因果图上用一些记号表明约束或限制条件.

      (4) 把因果图转换为判定表. 

      (5) 把判定表的每一列拿出来作为依据,设计测试用例.

      从因果图生成的测试用例(局部,组合关系下的)包括了所有输入数据的取TRUE与取FALSE的情况,构成的测试用例数目达到最少,且测试用例数目随输入数据数目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

      前面因果图方法中已经用到了判定表.判定表(Decision Table)是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的情况下的工具.在程序设计发展的初期,判定表就已被当作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了.由于它可以把复杂的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的情况表达得既具体又明确.

    判定表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  

      条件桩(Condition Stub):列出了问题得所有条件.通常认为列出得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Action Stub):列出了问题规定可能采取的操作.这些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Condition Entry):列出针对它左列条件的取值.在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Action Entry):列出在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

    规则: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显然,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条规则,既条件项和动作项有多少列.

    判定表的建立步骤:(根据软件规格说明)

      ①确定规则的个数.假如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有两个取值(0,1),故有 种规则.        

      ②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      

      ③填入条件项.      

      ④填入动作项.等到初始判定表.    

      ⑤简化.合并相似规则(相同动作)       

    B. Beizer 指出了适合使用判定表设计测试用例的条件:      

       ①规格说明以判定表形式给出,或很容易转换成判定表.      

      ②条件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③规则的排列顺序不会也不影响执行哪些操作.       

      ④每当某一规则的条件已经满足,并确定要执行的操作后,不必检验别的规则.       

      ⑤如果某一规则得到满足要执行多个操作,这些操作的执行顺序无关紧要.

  • 相关阅读:
    Ribbon 负载均衡搭建
    MicroService 微服务提供者搭建
    转 Spring boot 集成 Dubbo 快速搭建
    (转)Spring boot 集成Kafka
    转 Spring boot 集成ActiveMQ(包含双向队列实现)
    (转)异步实现服务器推送消息(聊天功能示例)
    (转)Spring boot 配置异步处理执行器
    (转)SSH框架快速搭建(Maven)
    (转)Hbase 操作工具类
    (转)Java AES加密算法工具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udoudou/p/441944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