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践——模块


    实验目的:

    1、理解模块原理
    2、编写模块代码
    3、编译模块
    4、加载模块
    5、测试模块
    6、卸载模块

    实验步骤

    1、实验原理

    Linux模块是一些可以作为独立程序来编译的函数和数据类型的集合。之所以提供模块机制,是因为Linux本身是一个单内核。单内核由于所有内容都集成在一起,效率很高,但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相对较差,模块机制可弥补这一缺陷。
    Linux模块可以通过静态或动态的方法加载到内核空间,静态加载是指在内核启动过程中加载;动态加载是指在内核运行的过程中随时加载。
    一个模块被加载到内核中时,就成为内核代码的一部分。模块加载入系统时,系统修改内核中的符号表,将新加载的模块提供的资源和符号添加到内核符号表中,以便模块间的通信。

    2、编写模块代码

    • 模块构造函数:
      执行insmod或modprobe指令加载内核模块时会调用的初始化函数。函数原型必须是module_init(),括号内是函数指针
    • 模块析构函数:
      执行rmmod指令卸载模块时调用的函数。函数原型是module_exit()
    • 模块许可声明:
      函数原型是MODULE_LICENSE(),告诉内核该程序使用的许可证,不然在加载时它会提示该模块污染内核。一般会写GPL。
    • 模块参数(可选)
    • 模块导出符号(可选)
    • 模块作者信息声明(可选)

    头文件module.h,必须包含此文件;
    头文件kernel.h,包含常用的内核函数;
    头文件init.h包含宏_init和_exit,允许释放内核占用的内存。
    写一个简单的代码,用来向内核输出一段文字。

    代码很简单,里面包括了上文提到的构造、析构和许可证。

    3、编译模块

    接下来写Makefile。

    Makefile里面有用到上学期学过的简写形式。
    第一行的printname换成你自己写的.c文件名。
    第三行的LINUX_KERNEL_PATH后面要写你自己的内核版本对应的内核源码包地址,我升级过内核,所以版本不太一样。
    解释一下make命令:
    make -C $(LINUX_KERNEL_PATH) 指明跳转到内核源码目录下读取那里的Makefile
    M=$(CURRENT_PATH) 表明返回到当前目录继续执行当前的Makefile。

    make之后的执行时这样的:

    4、加载模块

    sudo insmod printname.ko

    5、测试模块

    dmesg看内核信息

    6、卸载模块

    sudo rmmod printname

    7、实现输出当前进程信息的功能

    当然你切换到3.11的内核,Makefile也要有相应改变。如下:

    按照之前讲过的规范,修改第一行为新的文件名,第三行引用内核代码要换成旧版本的内核代码。
    之后make,sudo insmod module2.ko,之后用dmesg看内核信息。

    8、实现读取进程链表的功能

    在上一个代码的基础上,修改代码。

    测试结果:

    接下来要进行研究模块参数传递,模块间的函数调用。。。。

  • 相关阅读:
    [SDOI2013]直径(树的直径)
    [ZJOI2012]旅游(树的直径)
    [SDOI2011]消防(树的直径)
    【模板】2-SAT 问题(2-SAT)
    [HNOI2006]公路修建问题
    速度限制(分层图)
    [JLOI2011]飞行路线(分层图)
    【洛谷 P3194】 [HNOI2008]水平可见直线 (单调栈)
    【洛谷 P3187】 [HNOI2007]最小矩形覆盖 (二维凸包,旋转卡壳)
    【洛谷 P1452】 Beauty Contest (二维凸包,旋转卡壳)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swysw/p/552134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