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2017-08-07 09:20

    本文着重讲述三种代理模式在java代码中如何写出,为保证文章的针对性,暂且不讨论底层实现原理,具体的原理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讲述。

    代理模式是什么

    代理模式是一种设计模式,简单说即是在不改变源码的情况下,实现对目标对象功能扩展

    比如有个歌手对象叫Singer,这个对象有一个唱歌方法叫sing()。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假如你希望,通过你的某种方式生产出来的歌手对象,在唱歌前后还要想观众问好和答谢,也即对目标对象Singer的sing方法进行功能扩展。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但是往往你又不能直接对源代码进行修改,可能是你希望原来的对象还保持原来的样子,又或许你提供的只是一个可插拔的插件,甚至你有可能都不知道你要对哪个目标对象进行扩展。这时就需要用到java的代理模式了。网上好多用生活中的经理人的例子来解释“代理”,看似通俗易懂,但我觉得不适合程序员去理解。程序员应该从代码的本质入手。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

    想要实现以上的需求有三种方式,这一部分我们只看三种模式的代码怎么写,先不涉及实现原理的部分。

    1.静态代理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测试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总结:其实这里做的事情无非就是,创建一个代理类SingerProxy,继承了ISinger接口并实现了其中的方法。只不过这种实现特意包含了目标对象的方法,正是这种特征使得看起来像是“扩展”了目标对象的方法。假使代理对象中只是简单地对sing方法做了另一种实现而没有包含目标对象的方法,也就不能算作代理模式了。所以这里的包含是关键。

    缺点:这种实现方式很直观也很简单,但其缺点是代理对象必须提前写出,如果接口层发生了变化,代理对象的代码也要进行维护。如果能在运行时动态地写出代理对象,不但减少了一大批代理类的代码,也少了不断维护的烦恼,不过运行时的效率必定受到影响。这种方式就是接下来的动态代理。

    2.动态代理(也叫JDK代理)

    跟静态代理的前提一样,依然是对Singer对象进行扩展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这回直接上测试,由于java底层封装了实现细节(之后会详细讲),所以代码非常简单,格式也基本上固定。

    调用Proxy类的静态方法newProxyInstance即可,该方法会返回代理类对象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接收的三个参数依次为:

    ClassLoader loader:指定当前目标对象使用类加载器,写法固定

    Class<?>[] interfaces:目标对象实现的接口的类型,写法固定

    InvocationHandler h:事件处理接口,需传入一个实现类,一般直接使用匿名内部类

    测试代码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总结:以上代码只有标黄的部分是需要自己写出,其余部分全都是固定代码。由于java封装了newProxyInstance这个方法的实现细节,所以使用起来才能这么方便,具体的底层原理将会在下一小节说明。

    缺点:可以看出静态代理和JDK代理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目标对象必须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加入没有,则可以使用Cglib代理。

    3.Cglib代理

    前提条件:

    • 需要引入cglib的jar文件,由于Spring的核心包中已经包括了Cglib功能,所以也可以直接引入spring-core-3.2.5.jar

    • 目标类不能为final

    • 目标对象的方法如果为final/static,那么就不会被拦截,即不会执行目标对象额外的业务方法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这里的代码也非常固定,只有标黄部分是需要自己写出

    测试

    Java的三种代理模式简述

    总结:三种代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和相应的适用范围,主要看目标对象是否实现了接口。以Spring框架所选择的代理模式举例

    在Spring的AOP编程中:

    如果加入容器的目标对象有实现接口,用JDK代理

    如果目标对象没有实现接口,用Cglib代理

  • 相关阅读:
    大数据02_CentOS7+Hadoop-3-1-2+MySQL5-1-73安装配置Hive-3-1-2
    大数据01_centos7部署hadoop-3-1-2本地模式与伪分布模式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10):美国密码学与网络空间安全防线建设发展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9):《提升关键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框架》介绍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8):美国网络欺诈和身份盗用威胁应对措施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7):美国应对信息战和网络战等国家安全威胁措施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6):美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事件响应协调机制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4):美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协调机制
    美国网络空间安全体系(2):美国《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及安全防御协调机制大揭秘
    为何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国内企业难以开花结果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ibutian/p/96343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