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自己先来理解一下何为设计模式,设计模式其实就是一种设计思路,以此来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和灵活性,避免不必要的一次性代码。
下面,看一下设计原则,只有了解了设计原则才能更好的理解设计模式:
1.逻辑代码独立到单独的方法中,注重封装性--易读,易复用。不要在一个方法中,写下上百行的逻辑代码。把各小逻辑代码独立出来,写于其它方法中,易读其可重复调用。
2.写类,写方法,写功能时,应考虑其移植性,复用性:防止一次性代码!是否可以拿到其它同类事物中应该?是否可以拿到其它系统中应该?
3.熟练运用继承的思想:找出应用中相同之处,且不容易发生变化的东西,把它们抽取到抽象类中,让子类去继承它们;继承的思想,也方便将自己的逻辑建立于别人的成果之上。如ImageField extends JTextField;熟练运用接口的思想:
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之处,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那些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
一、单例模式 :
该设计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内存当中只保存一个对象。
Public class Singleton{ //将自身的实例对象设置为一个属性,并加上static 和 final 修饰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singlet = new Singleton(); //将构造方法设置为私有 private Singleton(){ } //通过一个静态方法向外界提供这个实例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 } }
二、工厂模式
1.简单工厂设计模式:
简单工厂设计模式又称静态工厂模式,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哪一个产品对象。
写一个类,让它制造出我们想要的对象。
先来看看它的组成:
1) 工厂类角色:这是本模式的核心,含有一定的商业逻辑和判断逻辑。在java中它往往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2) 抽象产品角色:它一般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实现的接口。在java中由接口或者抽象类来实现。
3) 具体产品角色:工厂类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一个具体类实现。
2.适配器模式:
某类继承这个适配器,从而实现我们需要实现的方法。
通过写一个适配器类,里面写了所有的抽象方法,但是方法体是空的,并且适配器类要定义成抽象类。适配器的作用继承适配器,重写需要实现的方法即可。
3. 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是简单工厂模式的进一步抽象化和推广,工厂方法模式里不再只由一个工厂类决定那一个产品类应当被实例化,这个决定被交给抽象工厂的子类去做。
来看下它的组成:
1)抽象工厂角色: 这是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它与应用程序无关。是具体工厂角色必须实现的接口或者必须继承的父类。在java中它由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2)具体工厂角色:它含有和具体业务逻辑有关的代码。由应用程序调用以创建对应的具体产品的对象。
3)抽象产品角色:它是具体产品继承的父类或者是实现的接口。在java中一般有抽象类或者接口来实现。
4)具体产品角色:具体工厂角色所创建的对象就是此角色的实例。在java中由具体的类来实现。
工厂方法模式使用继承自抽象工厂角色的多个子类来代替简单工厂模式中的“上帝类”。正如上面所说,这样便分担了对象承受的压力;而且这样使得结构变得灵活 起来——当有新的产品(即暴发户的汽车)产生时,只要按照抽象产品角色、抽象工厂角色提供的合同 来生成,那么就可以被客户使用,而不必去修改任何已有的代 码。可以看出工厂角色的结构也是符合开闭原则的!
4.简单工厂模式和工厂模式的比较:
工厂方法模式和简单工厂模式在定义上的不同是很明显的。工厂方法模式的核心是一个抽象工厂类,而不像简单工厂模式, 把核心放在一个实类上。工厂方法模式可以允许很多实的工厂类从抽象工厂类继承下来, 从而可以在实际上成为多个简单工厂模式的综合,从而推 广了简单工厂模式。反过来讲,简单工厂模式是由工厂方法模式退化而来。设想如果我们非常确定一个系统只需要一个实的工厂类, 那么就不妨把抽象工厂类合并到实的工厂类中去。而这样一来,我们就退化到简单工厂模式了。
5.抽象工厂模式:
在抽象工厂模式中,抽象产品 (AbstractProduct) 可能是一个或多个,从而构成一个或多个产品族(Product Family)。 在只有一个产品族的情况下,抽象工厂模式实际上退化到工厂方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