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根源
众所周知,对于所有的Web应用,本质上其实就是一个socket服务端,用户的浏览器其实就是一个socket客户端。
以下是一个最简单的web程序
import socket # 最简单的web程序 def handle_request(connection): connection.recv(1024) connection.send(bytes("HTTP/1.1 200 OK ".encode("utf-8"))) connection.send(bytes("hello, kelly 我是中国人!!".encode("utf-8"))) def service(): server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server_address = ('127.0.0.1', 8000) server.bind(server_address) 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ection, client_address = server.accept() print(connection) handle_request(connection) connection.clo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service()
执行 python basic_server.py
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27.0.0.1:8000/login
显示:
hello, kelly 我是中国人!!
注意send中需要byte参数,而不是str。
无论浏览器中输入什么路径,我们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wsgi
上述通过socket来实现了其本质,而对于真实开发中的python web程序来说,一般会分为两部分:服务器程序和应用程序。服务器程序负责对socket服务器进行封装,并在请求到来时,对请求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应用程序则负责具体的逻辑处理。为了方便应用程序的开发,就出现了众多的Web框架,例如:Django、Flask、web.py 等。不同的框架有不同的开发方式,但是无论如何,开发出的应用程序都要和服务器程序配合,才能为用户提供服务。这样,服务器程序就需要为不同的框架提供不同的支持。这样混乱的局面无论对于服务器还是框架,都是不好的。对服务器来说,需要支持各种不同框架,对框架来说,只有支持它的服务器才能被开发出的应用使用。这时候,标准化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设立一个标准,只要服务器程序支持这个标准,框架也支持这个标准,那么他们就可以配合使用。一旦标准确定,双方各自实现。这样,服务器可以支持更多支持标准的框架,框架也可以使用更多支持标准的服务器。
WSGI(Web Server Gateway Interface)是一种规范,它定义了使用python编写的web app与web server之间接口格式,实现web app与web server间的解耦。
python标准库提供的独立WSGI服务器称为wsgiref。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 所有的地址返回的结果都一样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turn [bytes('<h1>Hello, kelly!</h1>'.encode("utf-8")), b'abc'] def run_server(): server = make_server("127.0.0.1", 8000, application) server.serve_fore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_server()
路径分发
上述程序有个致命的缺点,不同的url返回相同的内容。现在改成针对不同的url来返回不同的内容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 不同的网址有不同的结果,但是所有的处理逻辑写到一起,很混乱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url = environ['PATH_INFO'] print("url:", url)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if url == "/index": return [bytes('<h1>index!</h1>'.encode("utf-8")), b'abc'] elif url == "/login": return [bytes('<h1>login !</h1>'.encode("utf-8")), b'abc'] elif url == "/logout": return [bytes('<h1>logout !</h1>'.encode("utf-8")), b'abc'] else: return [bytes('<h1>404 !</h1>'.encode("utf-8")), b'abc'] def run_server(): server = make_server("127.0.0.1", 8000, application) server.serve_fore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_server()
environ['PATH_INFO']目的是取得输入的url中的路径
url_server仅仅使用了if语句,针对几个不同的路径得到了不同的返回值。要做到路径五花八门,返回值多样,还需要对程序进行进一步的解耦
from wsgiref.simple_server import make_server def index(): return [bytes('<h1>index!</h1>'.encode("utf-8")), b'abc'] def login(): return [bytes('<h1>login !</h1>'.encode("utf-8")), b'abc'] def logout(): return [bytes('<h1>logout !</h1>'.encode("utf-8")), b'abc'] urlConf = [ ("/index", index), ("/login", login), ("/logout", logout), ] # 不同的网址有不同的结果,但是所有的处理逻辑写到一起,很混乱 def application(environ, start_response): url = environ['PATH_INFO'] print("url:", url) response_fun = None for item in urlConf: if url == item[0]: response_fun = item[1] break if response_fun: start_response('200 OK', [('Content-Type', 'text/html')]) response_body = response_fun() else: start_response('404 Not Found', [('Content-Type', 'text/html')]) response_body = [bytes('<h1>404 !</h1>'.encode("utf-8")), b'abc'] return response_body def run_server(): server = make_server("127.0.0.1", 8000, application) server.serve_forever() if __name__ == '__main__': run_server()
urlConf用户根据不同的路径,配置不同的函数。
server程序中遍历urlConf来根据路径定位所要执行的函数。
这程序的缺点:所有的功能都写到一个py文件中,显得很混乱。
mtv
我们可以分成三个文件
view.py:专门用户存放各种页面的处理函数
url.py 配置路径和函数的关系
server.py 执行web的主程序
将不同功能的代码分门别类存放,目的是解耦。
M model 与数据库处理有关的程序
T template 各种html程序
V url的处理函数
以上仅仅是python web的简单了解,若想深入了解,请研究wsgi、多线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