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库三大范式通俗理解


    数据库有三大范式。

    范式的简介

    范式的英文名称是Normal Form,它是英国人E.F.Codd(关系数据库的老祖宗)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关系数据库模型后总结出来的。范式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也是我们在设计数据库结构过程中所要遵循的规则和指导方法。目前有迹可寻的共有8种范式,依次是:1NF,2NF,3NF,BCNF,4NF,5NF,DKNF,6NF。通常所用到的只是前三个范式,即: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

    数据往往种类繁多,而且每种数据之间又互相关联,因此,在设计数据库时,所需要满足的范式越多,那表的层次及结构也就越复杂,最终造成数据的处理困难。这样,还不如不满足这些范式呢。所以在使用范式的时候也要细细斟酌,是否一定要使用该范式,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前三个范式已经够用了,不再使用更多范式,就能完成对数据的优化,达到最优效果。

    通俗的理解

    第一范式就是属性不可分割,每个字段都应该是不可再拆分的。比如一个字段是姓名(NAME),在国内的话通常理解都是姓名是一个不可再拆分的单位,这时候就符合第一范式;但是在国外的话还要分为FIRST NAME和LAST NAME,这时候姓名这个字段就是还可以拆分为更小的单位的字段,就不符合第一范式了。

    第二范式就是要求表中要有主键,表中其他其他字段都依赖于主键,因此第二范式只要记住主键约束就好了。比如说有一个表是学生表,学生表中有一个值唯一的字段学号,那么学生表中的其他所有字段都可以根据这个学号字段去获取,依赖主键的意思也就是相关的意思,因为学号的值是唯一的,因此就不会造成存储的信息对不上的问题,即学生001的姓名不会存到学生002那里去。

    第三范式就是要求表中不能有其他表中存在的、存储相同信息的字段,通常实现是在通过外键去建立关联,因此第三范式只要记住外键约束就好了。比如说有一个表是学生表,学生表中有学号,姓名等字段,那如果要把他的系编号,系主任,系主任也存到这个学生表中,那就会造成数据大量的冗余,一是这些信息在系信息表中已存在,二是系中有1000个学生的话这些信息就要存1000遍。因此第三范式的做法是在学生表中增加一个系编号的字段(外键),与系信息表做关联。

    "以后的心事就不说给你听了。"

  • 相关阅读:
    octotree神器 For Github and GitLab 火狐插件
    实用篇如何使用github(本地、远程)满足基本需求
    PPA(Personal Package Archives)简介、兴起、使用
    Sourse Insight使用过程中的常使用功能简介
    Sourse Insight使用教程及常见的问题解决办法
    github 遇到Permanently added the RSA host key for IP address '192.30.252.128' to the list of known hosts问题解决
    二叉查找树的C语言实现(一)
    初识内核链表
    container_of 和 offsetof 宏详解
    用双向链表实现一个栈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yanggb/p/1084985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