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务的ACID特性
1.Atomic(原子性)
所有语句作为一个单元全部成功执行或全部取消。不能出现中间状态。
2.Consistent(一致性)
如果数据库在事务开始时处于一致状态,则在执行该事务期间将保留一致状态。
3.Isolated(隔离性)
事务之间不相互影响。
4.Durable(持久性)
事务成功完成后,所做的所有更改都会准确地记录在数据库中。所做的更改不会丢失。
二、事务的生命周期(事务控制语句)
1.事务的开始 begin 说明:在5.5 以上的版本,不需要手工begin,只要你执行的是一个DML,会自动在前面加一个begin命令。 2.事务的结束 commit:提交事务 完成一个事务,一旦事务提交成功 ,就说明具备ACID特性了。 rollback :回滚事务 将内存中,已执行过的操作,回滚回去 3.自动提交策略 db01 [(none)]>select @@autocommit;#默认值是1 db01 [(none)]>set autocommit=0; db01 [(none)]>set global autocommit=0; 注: 自动提交是否打开,一般在有事务需求的MySQL中,将其关闭 不管有没有事务需求,我们一般也都建议设置为0,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数据库性能 (1) set autocommit=0; set global autocommit=0; (2) vim /etc/my.cnf autocommit=0 4.隐式提交语句 用于隐式提交的 SQL 语句: begin #一个begin就是一个隐式的事务,直到下一个begin,它会自动提交 a b begin SET AUTOCOMMIT = 1 导致提交的非事务语句: DDL语句: (ALTER、CREATE 和 DROP) DCL语句: (GRANT、REVOKE 和 SET PASSWORD) 锁定语句:(LOCK TABLES 和 UNLOCK TABLES) 导致隐式提交的语句示例: TRUNCATE TABLE LOAD DATA INFILE SELECT FOR UPDATE 5.开始事务流程 1、检查autocommit是否为关闭状态 select @@autocommit; 或者: show variables like 'autocommit'; 2、开启事务,并结束事务 begin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alexsb'; update student set name='alexsb' where name='alex'; rollback; begin delete from student where name='alexsb'; update student set name='alexsb' where name='alex'; commit;
三、InnoDB 事务的ACID如何保证
1.一些概念
undo--->回滚区
redo log ---> 重做日志 ib_logfile0~1 50M , 轮询使用
redo log buffer ---> redo内存区域
ibd ----> 存储 数据行和索引
buffer pool --->缓冲区池,数据和索引的缓冲
LSN : 日志序列号
磁盘数据页,redo文件,buffer pool,redo buffer
MySQL 每次数据库启动,都会比较磁盘数据页和redolog的LSN,必须要求两者LSN一致数据库才能正常启动
WAL : write ahead log 日志优先写的方式实现持久化
脏页: 内存脏页,内存中发生了修改,没写入到磁盘之前,我们把内存页称之为脏页.
CKPT:Checkpoint,检查点,就是将脏页刷写到磁盘的动作
TXID: 事务号,InnoDB会为每一个事务生成一个事务号,伴随着整个事务.
2.redo log
redo:顾名思义“重做日志”,是事务日志的一种。
作用:在事务ACID过程中,实现的是“D”持久化的作用。对于AC也有相应的作用
redo日志位置:iblogfile0 iblogfile1
redo buffer:redo的buffer:数据页的变化信息+数据页当时的LSN号
LSN:日志序列号 磁盘数据页、内存数据页、redo buffer、redolog
redo的刷新策略:commit;
刷新当前事务的redo buffer到磁盘
还会顺便将一部分redo buffer中没有提交的事务日志也刷新到磁盘
MySQL CSR——前滚
MySQL : 在启动时,必须保证redo日志文件和数据文件LSN必须一致, 如果不一致就会触发CSR,最终保证一致
情况一:
我们做了一个事务,begin;update;commit.
(1)在begin ,会立即分配一个TXID=tx_01.
(2)update时,会将需要修改的数据页(dp_01,LSN=101),加载到data buffer中
(3)DBWR线程,会进行dp_01数据页修改更新,并更新LSN=102
(4)LOGBWR日志写线程,会将dp_01数据页的变化+LSN+TXID存储到redobuffer
(5) 执行commit时,LGWR日志写线程会将redobuffer信息写入redolog日志文件中,基于WAL原则,
在日志完全写入磁盘后,commit命令才执行成功,(会将此日志打上commit标记)
(6)假如此时宕机,内存脏页没有来得及写入磁盘,内存数据全部丢失
(7)MySQL再次重启时,必须要redolog和磁盘数据页的LSN是一致的.但是,此时dp_01,TXID=tx_01磁盘是LSN=101,dp_01,TXID=tx_01,redolog中LSN=102
MySQL此时无法正常启动,MySQL触发CSR.在内存追平LSN号,触发ckpt,将内存数据页更新到磁盘,从而保证磁盘数据页和redolog LSN一值.这时MySQL正长启动
以上的工作过程,我们把它称之为基于REDO的"前滚操作"
3.这里记录另一种关于维持说法,感觉更明了一些
mysql通过WAL(write-ahead logging)技术保证事务
在同一个事务中,每当数据库进行修改数据操作时,将修改结果更新到内存后,会在redo log添加一行记录记录“需要在哪个数据页上做什么修改”,并将该记录状态置为prepare,等到commit提交事务后,会将此次事务中在redo log添加的记录的状态都置为commit状态,之后将修改落盘时,会将redo log中状态为commit的记录的修改都写入磁盘。
redo log记录方式
redolog的大小是固定的,在mysql中可以通过修改配置参数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和innodb_log_file_size配置日志文件数量和每个日志文件大小,redolog采用循环写的方式记录,当写到结尾时,会回到开头循环写日志。
write pos表示日志当前记录的位置,当ib_logfile_4写满后,会从ib_logfile_1从头开始记录;check point表示将日志记录的修改写进磁盘,完成数据落盘,数据落盘后checkpoint会将日志上的相关记录擦除掉,即write pos->checkpoint之间的部分是redo log空着的部分,用于记录新的记录,checkpoint->write pos之间是redo log待落盘的数据修改记录。当writepos追上checkpoint时,得先停下记录,先推动checkpoint向前移动,空出位置记录新的日志。
有了redo log,当数据库发生宕机重启后,可通过redo log将未落盘的数据恢复,即保证已经提交的事务记录不会丢失。
有了redo log,为啥还需要binlog呢?
(1)redo log的大小是固定的,日志上的记录修改落盘后,日志会被覆盖掉,无法用于数据回滚/数据恢复等操作。
(2)redo log是innodb引擎层实现的,并不是所有引擎都有。
基于以上,binlog必不可少
4.undo 回滚日志
undo:顾名思义“回滚日志”
作用:在事务ACID过程中,实现的是“A” 原子性的作用
另外CI也依赖于Undo
在rolback时,将数据恢复到修改之前的状态
在CSR实现的是,将redo当中记录的未提交的时候进行回滚.
undo提供快照技术,保存事务修改之前的数据状态.保证了MVCC,隔离性,mysqldump的热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