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ct.CreateContext


    跨组件传递的内容组件,该组件导出两个对象Provider 提供数据, Consumer, 消费数据

     Context被翻译为上下文,在React的官方文档中归类于高级部分,属于React的高级API,但官方并不建议在稳定版的App中使用Context。

    优秀的React组件都通过Context来完成自己的功能,比如react-redux的<Provider />,就是通过Context提供一个全局态的store,拖拽组件react-dnd,通过Context在组件中分发DOM的Drag和Drop事件,
    路由组件react-router通过Context管理路由状态等等
    定义:

    当你不想在组件树中通过逐层传递 props 或者 state 方法来传递数据时,可以使用Context来实现跨层级的组件数据传递

    使用:

    如果要Context发挥作用,需要用到两种组件,一个是Context生产者(Provider),通常是一个父节点,另外是一个Context的消费者(Consumer),通常是一个或者多个子节点。所以Context的使用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const ThemeContext = React.createContext('light'); // 创建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 使用一个 Provider 来将当前的 theme 传递给以下的组件树。
        // 无论多深,任何组件都能读取这个值。
        return (
          <ThemeContext.Provider value="dark">
            <Toolbar />
          </ThemeContext.Provider>
        );
      }
    }
    
    // 中间的组件再也不必指明往下传递 theme 了。
    function Toolbar(props) {
      return (
        <div>
          <ThemedText />
        </div>
      );
    }
    
    class ThemedText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 指定 contextType 读取当前的 theme context。
      // React 会往上找到最近的 theme Provider,然后使用它的值。
      static contextType = ThemeContext;
      render() {
        return <div>{this.context}</div>;
      }
    }
    API:
    • React.createContext
      cont MyContext  = React.createContext(defaultValue);

      创建一个context对象。组件会向组件所处的树中距离最近的那个Provider进行匹配context。

      当组件所处的树没有匹配到Provider (不使用Provider组件) 时,defaultValue参数才会生效。

      • Context.Provider
    <MyContext.Provider value={/**/}>

      每个 Context 对象都会返回一个 Provider React 组件,它允许消费组件订阅 context 的变化。

      Provider 接收一个 value 属性,传递给消费组件。一个 Provider 可以和多个消费组件有对应关系。多个 Provider 也可以嵌套使用,里层的会覆盖外层的数据。

      当 Provider 的 value 值发生变化时,它内部的所有消费组件都会重新渲染。Provider 及其内部 consumer 组件都不受制于 shouldComponentUpdate 函数,因此当 consumer 组件在其祖先组件退出更新的情况下也能更新。

    • Class.contextType
    class MyClass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let value = this.context;
        /* 基于 MyContext 组件的值进行渲染 */
      }
    }
    MyClass.contextType = MyContext;
    
    // 或者像上面使用 static 定义静态变量
    class MyClass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static contextType = MyContext;
      render() {
        let value = this.context;
      }
    }
    挂载在 class 上的 contextType 属性会被重赋值为一个由 React.createContext() 创建的 Context 对象。这能让你使用 this.context 来消费最近 Context 上的那个值。
    注意:
    你只通过该 API 订阅单一 context。
    你可以使用 public class fields 的 static 这个类属性来初始化你的 contextType。
    • Context.Consumer
      <MyContext.Consumer>
        {value => /* 基于 context 值进行渲染*/}
      </MyContext.Consumer>

    这种写法也可以订阅到 context,这需要函数作为子元素,这个函数接收当前的context值。

    • 对于 Provider 和 Consumer 可以这样使用:
      let { Provider, Consumer } = React.createContext();
      <Provider value={this.state.value}>
      // ...
      </Provider>
      
      <Consumer>
        { state => {
          return <div> // ... </div>
        }}
      </Consumer>

      但对于多个Context时,这种方法就无法标识是哪一个context,就需要在使用Provider和Consumer组件前调用所属Context。

      • 注意事项:
        在使用Provider时,value值如果接收一个新建对象,每次重新渲染Provider时,value属性总会被赋值为新的对象: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render() {
            return (
              <Provider value={{something: 'something'}}>
                <Toolbar />
              </Provider>
            );
          }
        }

        解决这个问题,将value 状态提升到父节点的state中:

      • class App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state = {
              value: {something: 'something'},
            };
          }
        
          render() {
            return (
              <Provider value={this.state.value}>
                <Toolbar />
              </Provider>
            );
          }
        }
  • 相关阅读:
    Java练习 标准输入,输出,以及switch判断
    Java练习 标准输入,输出,以及if else判断
    Java 语句和流程控制
    Java的运算符,Java的表达式
    理解 Linux 的硬链接与软链接(转)
    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详解(转自知乎)
    TCP/IP协议图解
    POSIX条件变量
    自旋锁与读写锁
    POSIX信号量与互斥锁实现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uLessReigns/p/1633033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