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下小型WEB服务器boa的使用0(转)


    oa是一个小型的web服务器,可以用于多种平台,在嵌入式中比较常见。

    boa的官方网站为www.boa.org,可以在上面下载最新版本的boa:boa-0.94.13.tar.gz (不过这个“最新”已经是N年前的事情了)。

    下面是在Fedora系统中安装、测试过程,以后不再重复强调Fedora系统,也不区分Linux、Fedora。

    1、解压
    $ tar zxvf boa-0.94.13.tar.gz
    2、进入boa的源代码目录
    $ cd boa-0.94.13/src
    3、配置
    $ ./configure
    4、编译
    $ make

    注意,编译会报错,错误信息如下:

    util.c:100:1: 错误:毗连“t”和“->”不能给出一个有效的预处理标识符
    make: *** [util.o] 错误 1(中文版本)
    util.c:100:1: error: pasting "t" and "->" does not give a valid preprocessing token
    make:*** [util.o] Error 1(English version)

    修改方法如下:
    将本目录中compat.h(boa-0.94.13/src/compat.h)文件的

    #define TIMEZONE_OFFSET(foo) foo##->tm_gmtoff

    改为

    #define TIMEZONE_OFFSET(foo) foo->tm_gmtoff

    即去掉“##”。
    5、再次编译,通过。成功后,会在当前目录(src目录)下会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boa,我们可以将它复制到/usr/bin或/usr/local/bin目录下(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PATH),按照我的习惯,放到/usr/local/bin目录下。
    6、配置boa
    我们需要修改boa的配置文件boa.conf,并且将它放置到一个特定的目录。我们把boa-0.94.13目录下的boa.conf文件复制到/etc/boa目录(boa目录需要我们自己创建)中。为什么呢?我们看一下./src/defines.h源代码就知道了,里面的一个宏,定义了服务器的根目录,如下:

    /***** Change this, or use -c on the command line to specify it *****/
    #ifndef SERVER_ROOT
    #define SERVER_ROOT "/etc/boa"
    #endif

    它也提示了我们可以在运行命令时使用-c指定这个根目录。不过我们采用默认的方式。
    另外,也需要进行以下修改

    Group nogroup       改为            Group 0
    ScriptAlias /cgi-bin/ /usr/lib/cgi-bin/       改为      ScriptAlias /cgi-bin/ /var/www/cgi-bin/

    因为系统默认是没有nogroup组的(0表示root组,可以使用id命令查看,见下),但存在nobody用户,因此User一项可以不用修改。ScriptAlias一项指定了cgi程序的目录,这里我们设置为/var/www/cgi-bin,就是说以后的各种cgi程序就要放在这个目录了。
    下面是从网上找到的配置说明,其实就是boa.conf的中文翻译而已

    Port:boa服务器监听的端口,默认的端口是80。如果端口小于1024,则必须是  root用户启动服务器。
    Listen:绑定的ip地址。不使用这个参数时,将绑定所有的地址。
    User: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身份,可以是用户名或UID。
    Group: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的组,可以是组名或GID。
    ServerAdmin:服务器出故障时要通知的邮箱地址。
    ErrorLog:指定错误日志文件。如果路径没有以"/"开始,则相对于ServerRoot路径。没有配置时默 认的文件是/dev/stderr。若不想记录日志,指定文件为/dev/null。
    AccessLog:设置存取日志文件,与ErrorLog类似。
    UseLocaltime:设置使用本地时间,使用UTC时注释这个参数。这个参数没有值。
    VerboseCGILogs:在错误日志文件中记录CGI启动和停止时间,若不记录,注释这个参数。这个参数没有值。
    ServerName:指定服务器的名称,当客户端使用gethostname + gethostbyname时返回给客户端。
    VirtualHost:虚拟主机开关。使用此参数,则会在DocumentRoot设定的
    目录添加一个ip地址作为新的DocumentRoot来
    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如DocumentRoot设置为/var/www,则http://localhost/转换 成/var/www/127.0.0.1/,若注释此参数,则为/var/www/。
    DocumentRoot:HTML文件的根目录(也就是网站的目录)。
    UserDir:指定用户目录。
    DirectoryIndex:指定预生成目录信息的文件,注释此变量将使用DirectoryMaker变量。这个变量也就是设置默认主页的文件名。
    DirectoryMaker:指定用于生成目录的程序,注释此变量将不允许列目录。
    DirectoryCache:当DirectoryIndex文件不存在,而DirecotryMaker又被注释掉时,将列出这个参数指定目录给客户端。
    KeepAliveMax:每个连接允许的请求数量。如果将此值设为" 0 ",将不限制请求的数目。
    KeepAliveTimeOut:在关闭持久连接前等待下一个请求的秒数。(秒)。
    MimeTypes:设置包含mimetypes信息的文件,一般是/etc/mime.types。
    DefaultType:默认的mimetype类型,一般是text/html。
    CGIPath:相当于给CGI程序使用的$PATH变量。
    SinglePostLimit:一次POST允许最大的字节数,默认是1MB。
    AddType: 增加MimeType没有指定的类型,例: AddType type extension [extension ...]。要使用cgi,必须添加cgi类型:AddType application/x-httpd-cgi cgi
    Redirect:重定向文件。
    Aliases:指定路径的别名。
    ScriptAlias:指定脚本路径的虚拟路径。

    在启动boa之前,还需要确保Linux中其它的Web服务器已经关闭。比如httpd这个服务。——在测试中,Linux的httpd是没有开启的。好了,一切就绪,就可以启动boa了,直接在命令行中输入boa就行了,当然,前面我们已经将boa复制到/usr/local/bin目录。
    启动boa后,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Linux的IP地址(可以通过ifconfig命令查看)。此时,浏览器中显示的是Fedora Project的Start Page(大家可以查看一下/var/www目录下的index.html)。
    (注意,在实际测试中,使用普通用户并不能启动boa,须用root用户,原因未明。)

    # id
    uid=0(root) gid=0(root) groups=0(root),1(bin),2(daemon),3(sys),4(adm),6(disk),10(wheel)
    # ps aux | grep boa
    nobody    2927  0.0  0.1   1924   652 pts/1 S 09:16 0:00 boa
    root      2931  0.0  0.1   5504   688 pts/1 S+ 09:17 0:00 grep boa

    测试中,我们将html网页放到/var/www/html目录中,将cgi程序放到/var/www/cgi-bin目录下。这样,如果我们要访问一个自己制作的网页(hello.html),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http://192.168.184.100/html/hello.html,这里的IP地址就是Linux的IP地址。

  • 相关阅读:
    腾讯TDW:大型Hadoop集群应用[转载]
    [转]常见分布式系统数据分布解析
    一种基于Storm的可扩展即时数据处理架构思考
    storm
    storm
    精华文章
    Dubbo使用解析及远程服务框架
    职责链实现的apache.chain使用
    设计模式之享元模式
    SVN安装与eclipseSVN插件基本使用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mphoenix/p/199126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