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如何构建自驱团队(4)
本文聊聊一个议题,构建知识型组织。
1 背景
研发团队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重视知识工作的开展了,尤其是以.NET为主要技术栈的企业,随着招人成本的不断提高,依托团队组织建立的知识型队伍,定期开展培训,促进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是确保组织得以开枝散叶,快速发展的唯一先觉条件。
(相对而言,java技术栈的企业可能稍微好一点,由于火热的开发者市场,较低的招人成本使得企业无需在团队建设上花费过大的精力,更不用处心积虑的安排内部培训了,大不了不合适就换人呗。。但.NET企业还是不能这么大气。。。
在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指出了这一点:当今时代的许多行业,与我们父辈所处的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从普通工人,变成了知识贡献者主导的时代。
当然,虽然我们依然是打工人,但我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靠出卖劳动力来获得收益,而是靠自己的知识来进行创造价值。那知识型组织或许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知识的壁垒】。
而要想打造自驱型组织,显而易见,主要是通过打破知识壁垒,确保团队共识达成,实现劳动生产率提升。但这样的理解显然过于冠冕堂皇,毫无营养,读者肯定不喜欢,还是得换一个角度来解读。。。
昨天,作为程序员的我跟我老婆聊天,说每次吵架,最怕的是她说出这样的话:
你这个人,能不能有点自知之明?
一旦这么说,注定会矛盾升级,大概“自知之明”就是阿克琉斯之踵,轻易不能被外人直接指出来。同样,这样的话作为技术管理者也不能说,一旦说出了这样的话,显然会形成暴力沟通的效果,让团队成员内心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但是现实情况可能真实如此,作为笔者的我,最难达到的目标,也许就是“有自知之明”。那团队成员呢,或许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2 知识型组织的现状
假设有一个这样的矩阵,这个矩阵的横轴是我,纵轴是成员成员,,如下图所示。
这张图鲜明的表达了软件技术团队中,关于某些共同知识的理解维度。这里的共同知识包括且不限定于某些项目管理流程、技术术语、行业概念、基础技术的用法或方法等等,但凡你能想到的问题,可能都会涉及到这个领域,且没有下限。意味着任何你以为是对方一定知晓的知识,都有可能会触及对方的知识盲区。
这张图描述了如下四种状态。
(当然,我并不清楚这张图的表述是否正确,有可能同样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图的术语叫【乔哈里窗, 乔哈里资讯窗能够用来展现、提高个人与组织的自我意识, 也可以用来改变整个组织的动态信息沟通系统。】)
1、我不知道他不知道
这是一种双盲的状态。由于人与人之间知识体系的难以复刻,经常刷新知识的技术管理者总是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我以为你都知道”,实际上,“实际上对方压根就不知道”。
当然,“我不知道他不知道”也是有时技术从业人员在职场获得更高薪资待遇的筹码,在这个双盲的场景下,“我”假装自己是专家,对方也没办法验证“我”不是专家,“我”利用了对方的信息不对称,“于是”得以达成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不过大部分情况下,其实通过试用期已经能够看出对方是隐藏实力,还是没有实力。
不仅如此,还会遇到一种现实问题,“对方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不知道“,对不起,说得太绕口了。例如,当技术管理者在团队中开展一些敏捷活动时,虽然经常提到什么叫做”敏捷“,但也许某些团队成员确实从来没接触过敏捷,而又碍于情面,对方不好意思提出自己不知道这个概念。同时,对方也以为技术管理者知晓他并不清楚敏捷,后期还会给他做培训,结果就会陷入双方都保持沉默,双输的囚徒困境之中。
长此以往,团队将陷入严重的责任病毒困境,自驱将成为一种笑话。
2、我知道他不知道
这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状态,通过事先知道对方的知识盲区,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开展某些活动。
3、我不知道他知道
这也是一种相对良性的状态。技术管理者与团队成员间存在的某些知识互补,恰好能够促进团队的进一步融洽。
4、我知道他知道
这是我们所需要达到的最终极目标。
知识分享的目的和方式
1)
分享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团队成员都“知道”“我”(作为技术管理者)想让他“知道”的知识的过程(好吧,有点绕口)。从这一点上,你得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打破知识诅咒。
知识诅咒,又称专家盲点(Curse of knowledge)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下意识地假设对方拥有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识。Robin Hogarth首先提出该名词.[1] 。专家盲点也是教育的重大阻碍之一[2]。
2)可以采取的方式
1)虽然互联网飞速发展,依托互联网开展的视频培训活动虽然能够解决时间、空间的限制,但显然人与人时间的面对面沟通依然是促进彼此融合的最好形式。而且尽量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文字与语言存在天然的差异,如果在微信聊天过程中长篇大论,往往会让人心理上产生抗拒心理,如果在技术管理者再夹杂一些个人情绪或傲气,只会让团队离心又离德,根本起不到团队建设的目的。
2)从组织出发,建立成体系的知识结构看似简单,但知识的累计和长期维护,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公司可能都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依托现有互联网上的知识+企业内训相结合,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长期更新。
3)从内部培养讲师,或者有意识的构建知识型组织,通过不断的开展知识共建的机制,通过有意无意的激励和塑造知识分享的氛围,往往是最好的内在驱动效果。
4 结论
从企业实际出发,建设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知识结构和培训体系,是塑造自驱团队长久战斗力的关键,当然,培训也好,知识体系也好,唯一不能解决的问题大概就是“使人学会”某些东西,因为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培训只是使人形成渗透式沟通的知识概念,却不能确保开发团队成员完全体会到知识的妙用,最终能否真正掌握,还是得看开发者自身的悟性和适当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