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计划、缺陷报告、bug生命周期


    目录

    一、测试计划

      1.1 测试计划包括什么内容

    二、缺陷报告

      2.1 缺陷报告的八要素

      2.2 bug的生命周期

    一、测试计划

      ① 测试时间、工作量、人员

      ② 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存在局限性,每项测试最后安排不少于2个人测试,以便交叉测试

      进度安排

        最好能预留一段缓冲时间,用于应对计划的变更,以及让测试员有时间完善和补充测试用例

      风险及对策

        可考虑建立后备机制

    1.1 测试计划包括什么内容

      1. 参考文档

      2. 测试环境

      3. 人员分配

      4. 测试策略

      5. 时间安排

      6. 风险控制

    二、缺陷报告

    2.1 缺陷报告的八要素

           

        1. 缺陷编号

        是缺陷的唯一标识符,在禅道之类的缺陷管理工具中一般都会自动生成。

               

      2. 缺陷状态

      3. 缺陷标题

        是缺陷的概述,最好能一针见血的揭示出该缺陷的本质,这个需要后续多练习。

                 

      4.  重现步骤

         就是一步一步描述再现缺陷的操作步骤,基本要求就是开发人员按照步骤能重现Bug就可以

        

       5. 严重程度

        就是缺陷对软件系统的影响程度,有些影响较大,有些影响较小。

        

      6. 优先级

        就是修复缺陷的重要性或紧迫性,即哪些缺陷需要紧急修复,哪些缺陷可以后续再修复

        

       7. 缺陷类型

        就是根据缺陷产生的来源和根源划分出的缺陷种类

        

      8. 测试环境

        主要是测试环境的配置,包括操作系统和浏览器

        

     2.2 bug的生命周期

     

    首先测试人员提交Bug,这时Bug的状态标识为“新建”;开发经理确认后将Bug分配给相关的开发人员去处理,此时Bug状态为“已打开”;开发人员拿到指派给自己的Bug,开始进行处理,开发人员已经修复了该Bug后,设置Bug状态为“已修复”;测试人员拿到已经修复的Bug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将该Bug设置为“已关闭”状态;如果验证未通过,则将该Bug设置成“重新打开”。


  • 相关阅读:
    SQL 窗口函数
    时间序列模型(三):指数平滑法
    时间序列模型(二):移动平均法(MA)
    时间序列模型(一):模型概述
    时间序列分析
    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转换为标志变量
    数据标准化
    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EWMA)
    适用于多品种情况的回归控制图
    SQL NOT NULL 约束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zaiyuan/p/1456297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