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8课==条件判断]==07课==Python的LIST与TUPLE数据类型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6课==Python的字符串和编码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7课==Python的LIST与TUPLE数据类型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8课==条件判断]==07课==Python的LIST与TUPLE数据类型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5课==Python的数据类型NEW[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3课==第一个Python程序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1课==程序员必上的十大网站Hot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2课==python的安装
    大一编程基础培训]==04课==Python的输入与输出 new

     
    引用 3916473:[Python实战教程]==01课==搭建一个下载器 NEW
    引用 3923766:[编程实战教程]==02课==Django自己搭建社区网站01
     
     
    程序的核心是什么,当然是算法+数据结构,python语言最常用的数据结构有List(列表),Tuple(元组)、Dict(字典)。
    本期我们主要讲List与Tuple

    list

    Python内置的一种数据类型是列表:list。list是一种有序的集合,可以随时添加和删除其中的元素。

    比如,列出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就可以用一个list表示: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变量classmates就是一个list。用len()函数可以获得list元素的个数:

    複製代碼

    >>> len(classmates)
    3

    用索引来访问list中每一个位置的元素,记得索引是从0开始的: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0]
    'Michael'
    >>> classmates[1]
    'Bob'
    >>> classmates[2]
    'Tracy'
    >>> classmates[3]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当索引超出了范围时,Python会报一个IndexError错误,所以,要确保索引不要越界,记得最后一个元素的索引是len(classmates) - 1。

    如果要取最后一个元素,除了计算索引位置外,还可以用-1做索引,直接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1]
    'Tracy'

    以此类推,可以获取倒数第2个、倒数第3个: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2]
    'Bob'
    >>> classmates[-3]
    'Michael'
    >>> classmates[-4]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IndexError: list index out of range

    当然,倒数第4个就越界了。

    list是一个可变的有序表,所以,可以往list中追加元素到末尾: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append('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Adam']

    也可以把元素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比如索引号为1的位置: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insert(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Adam']

    要删除list末尾的元素,用pop()方法: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pop()
    'Adam'
    >>> classmates
    ['Michael', 'Jack', 'Bob', 'Tracy']

    要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用pop(i)方法,其中i是索引位置: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pop(1)
    'Jack'
    >>> classmates
    ['Michael', 'Bob', 'Tracy']

    要把某个元素替换成别的元素,可以直接赋值给对应的索引位置: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1] = 'Sarah'
    >>> classmates
    ['Michael', 'Sarah', 'Tracy']

    list里面的元素的数据类型也可以不同,比如:

    複製代碼

    >>> L = ['Apple', 123, True]

    list元素也可以是另一个list,比如:

    複製代碼

    >>> s = ['python', 'java', ['asp', 'php'], 'scheme']
    >>> len(s)
    4

    要注意s只有4个元素,其中s[2]又是一个list,如果拆开写就更容易理解了:

    複製代碼

    >>> p = ['asp', 'php']
    >>> s = ['python', 'java', p, 'scheme']

    要拿到'php'可以写p[1]或者s[2][1],因此s可以看成是一个二维数组,类似的还有三维、四维……数组,不过很少用到。

    如果一个list中一个元素也没有,就是一个空的list,它的长度为0:

    複製代碼

    >>> L = []
    >>> len(L)
    0

    tuple

    另一种有序列表叫元组:tuple。tuple和list非常类似,但是tuple一旦初始化就不能修改,比如同样是列出同学的名字:

    複製代碼

    >>> classmates = ('Michael', 'Bob', 'Tracy')

    现在,classmates这个tuple不能变了,它也没有append(),insert()这样的方法。其他获取元素的方法和list是一样的,你可以正常地使用classmates[0],classmates[-1],但不能赋值成另外的元素。

    不可变的tuple有什么意义?因为tuple不可变,所以代码更安全。如果可能,能用tuple代替list就尽量用tuple。

    tuple的陷阱:当你定义一个tuple时,在定义的时候,tuple的元素就必须被确定下来,比如:

    複製代碼

    >>> t = (1, 2)
    >>> t
    (1, 2)

    如果要定义一个空的tuple,可以写成():

    複製代碼

    >>> t = ()
    >>> t
    ()

    但是,要定义一个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如果你这么定义:

    複製代碼

    >>> t = (1)
    >>> t
    1

    定义的不是tuple,是1这个数!这是因为括号()既可以表示tuple,又可以表示数学公式中的小括号,这就产生了歧义,因此,Python规定,这种情况下,按小括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自然是1。

    所以,只有1个元素的tuple定义时必须加一个逗号,,来消除歧义:

    複製代碼

    >>> t = (1,)
    >>> t
    (1,)

    Python在显示只有1个元素的tuple时,也会加一个逗号,,以免你误解成数学计算意义上的括号。

    最后来看一个“可变的”tuple:
    複製代碼


    >>> t = ('a', 'b', ['A', 'B'])
    >>> t[2][0] = 'X'
    >>> t[2][1] = 'Y'
    >>> t
    ('a', 'b', ['X', 'Y'])

    这个tuple定义的时候有3个元素,分别是'a','b'和一个list。不是说tuple一旦定义后就不可变了吗?怎么后来又变了?

    别急,我们先看看定义的时候tuple包含的3个元素:
    链接
     
    当我们把list的元素'A'和'B'修改为'X'和'Y'后,tuple变为:
    链接
     

    tuple-1

    表面上看,tuple的元素确实变了,但其实变的不是tuple的元素,而是list的元素。tuple一开始指向的list并没有改成别的list,所以,tuple所谓的“不变”是说,tuple的每个元素,指向永远不变。即指向'a',就不能改成指向'b',指向一个list,就不能改成指向其他对象,但指向的这个list本身是可变的!

    理解了“指向不变”后,要创建一个内容也不变的tuple怎么做?那就必须保证tuple的每一个元素本身也不能变。

    练习
    请用索引取出下面list的指定元素:

    複製代碼

    # -*- coding: utf-8 -*-

    L = [
        ['Apple', 'Google', 'Microsoft'],
        ['Java', 'Python', 'Ruby', 'PHP'],
        ['Adam', 'Bart', 'Lisa']
    ]
    # 打印Apple:
    print(?)
    # 打印Python:
    print(?)
    # 打印Lisa:
    print(?)
     


    请问以下变量哪些是tuple类型:
    Quote:
    A、a = ()
    B、b = (1)
    C、c = [2]
    D、d = (3,)
    E、e = (4,5,6) 

    小结
    list和tuple是Python内置的有序集合,一个可变,一个不可变。根据需要来选择使用它们。


     
     
    条件判断

    计算机之所以能做很多自动化的任务,因为它可以自己做条件判断。

    比如,输入用户年龄,根据年龄打印不同的内容,在Python程序中,用if语句实现:

    複製代碼

    age = 20
    if age >= 18: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adult')

    根据Python的缩进规则,如果if语句判断是True,就把缩进的两行print语句执行了,否则,什么也不做。

    也可以给if添加一个else语句,意思是,如果if判断是False,不要执行if的内容,去把else执行了:

    複製代碼

    age = 3
    if age >= 18: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adult')
    else:
        print('your age is', age)
        print('teenager')

    注意不要少写了冒号:。

    当然上面的判断是很粗略的,完全可以用elif做更细致的判断:

    複製代碼

    age = 3
    if age >= 18:
        print('adult')
    el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se:
        print('kid')

    elif是else if的缩写,完全可以有多个elif,所以if语句的完整形式就是:
    複製代碼


    if <条件判断1>:
        <执行1>
    elif <条件判断2>:
        <执行2>
    elif <条件判断3>:
        <执行3>
    else:
        <执行4>

    if语句执行有个特点,它是从上往下判断,如果在某个判断上是True,把该判断对应的语句执行后,就忽略掉剩下的elif和else,所以,请测试并解释为什么下面的程序打印的是teenager:
    複製代碼


    age = 20
    if age >= 6:
        print('teenager')
    elif age >= 18:
        print('adult')
    else:
        print('kid')

    if判断条件还可以简写,比如写:

    複製代碼

    if x:
        print('True')

    只要x是非零数值、非空字符串、非空list等,就判断为True,否则为False。

    再议 input

    最后看一个有问题的条件判断。很多同学会用input()读取用户的输入,这样可以自己输入,程序运行得更有意思:

    複製代碼

    birth = input('birth: ')
    if birth < 2000:
        print('00前')
    else:
        print('00后')

    输入1982,结果报错:

    複製代碼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orderable types: str() > int()

    这是因为input()返回的数据类型是str,str不能直接和整数比较,必须先把str转换成整数。Python提供了int()函数来完成这件事情:

    複製代碼

    s = input('birth: ')
    birth = int(s)
    if birth < 2000:
        print('00前')
    else:
        print('00后')

    再次运行,就可以得到正确地结果。但是,如果输入abc呢?又会得到一个错误信息:

    複製代碼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ValueError: invalid literal for int() with base 10: 'abc'

    原来int()函数发现一个字符串并不是合法的数字时就会报错,程序就退出了。

    如何检查并捕获程序运行期的错误呢?后面的错误和调试会讲到。

    练习

    小明身高1.75,体重80.5kg。请根据BMI公式(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帮小明计算他的BMI指数,并根据BMI指数:

    低于18.5:过轻
    18.5-25:正常
    25-28:过重
    28-32:肥胖
    高于32:严重肥胖
    用if-elif判断并打印结果:

    複製代碼

    # -*- coding: utf-8 -*-

    height = 1.75
    weight = 80.5
    bmi = ???
    if ???:
        pass



    小结
    条件判断可以让计算机自己做选择,Python的if...elif...else很灵活。
    条件判断从上向下匹配,当满足条件时执行对应的块内语句,后续的elif和else都不再执行。
     
     
     
     
     
  • 相关阅读:
    打印java 对象信息的小技巧
    git 忽略已经跟踪文件的改动
    mysql主从备份方案
    Lucene4.3和Lucene3.5性能对比(二)
    Lucene4.3和Lucene3.5性能对比(一)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Q1.1
    CRACKING THE CODING INTERVIEW 笔记(1)
    关于名称重整(name mangling)、多态性的一些简单介绍
    shell中sed用法
    GDB调试GCC(jRate)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xihua/p/1303303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