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4机器学习实战之朴素贝叶斯


    朴素贝叶斯 概述

    贝叶斯分类是一类分类算法的总称,这类算法均以贝叶斯定理为基础,故统称为贝叶斯分类。本章首先介绍贝叶斯分类算法的基础——贝叶斯定理。最后,我们通过实例来讨论贝叶斯分类的中最简单的一种: 朴素贝叶斯分类。

    贝叶斯理论 & 条件概率

    贝叶斯理论

    我们现在有一个数据集,它由两类数据组成,数据分布如下图所示:

    朴素贝叶斯示例数据分布

    我们现在用 p1(x,y) 表示数据点 (x,y) 属于类别 1(图中用圆点表示的类别)的概率,用 p2(x,y) 表示数据点 (x,y) 属于类别 2(图中三角形表示的类别)的概率,那么对于一个新数据点 (x,y),可以用下面的规则来判断它的类别:

    • 如果 p1(x,y) > p2(x,y) ,那么类别为1
    • 如果 p2(x,y) > p1(x,y) ,那么类别为2

    也就是说,我们会选择高概率对应的类别。这就是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核心思想,即选择具有最高概率的决策。

    使用条件概率来分类

    上面我们提到贝叶斯决策理论要求计算两个概率 p1(x, y) 和 p2(x, y):

    • 如果 p1(x, y) > p2(x, y), 那么属于类别 1;
    • 如果 p2(x, y) > p1(X, y), 那么属于类别 2.

    这并不是贝叶斯决策理论的所有内容。使用 p1() 和 p2() 只是为了尽可能简化描述,而真正需要计算和比较的是 p(c1|x, y) 和 p(c2|x, y) .这些符号所代表的具体意义是: 给定某个由 x、y 表示的数据点,那么该数据点来自类别 c1 的概率是多少?数据点来自类别 c2 的概率又是多少?注意这些概率与概率 p(x, y|c1) 并不一样,不过可以使用贝叶斯准则来交换概率中条件与结果。具体地,应用贝叶斯准则得到:

    应用贝叶斯准则

    使用上面这些定义,可以定义贝叶斯分类准则为:

    • 如果 P(c1|x, y) > P(c2|x, y), 那么属于类别 c1;
    • 如果 P(c2|x, y) > P(c1|x, y), 那么属于类别 c2.

    在文档分类中,整个文档(如一封电子邮件)是实例,而电子邮件中的某些元素则构成特征。我们可以观察文档中出现的词,并把每个词作为一个特征,而每个词的出现或者不出现作为该特征的值,这样得到的特征数目就会跟词汇表中的词的数目一样多。

    我们假设特征之间 相互独立 。所谓 独立(independence) 指的是统计意义上的独立,即一个特征或者单词出现的可能性与它和其他单词相邻没有关系,比如说,“我们”中的“我”和“们”出现的概率与这两个字相邻没有任何关系。这个假设正是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中 朴素(naive) 一词的含义。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中的另一个假设是,每个特征同等重要。

    Note: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通常有两种实现方式: 一种基于伯努利模型实现,一种基于多项式模型实现。这里采用前一种实现方式。该实现方式中并不考虑词在文档中出现的次数,只考虑出不出现,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相当于假设词是等权重的。

    朴素贝叶斯 场景

    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文档的自动分类。

    在文档分类中,整个文档(如一封电子邮件)是实例,而电子邮件中的某些元素则构成特征。我们可以观察文档中出现的词,并把每个词作为一个特征,而每个词的出现或者不出现作为该特征的值,这样得到的特征数目就会跟词汇表中的词的数目一样多。

    朴素贝叶斯是上面介绍的贝叶斯分类器的一个扩展,是用于文档分类的常用算法。下面我们会进行一些朴素贝叶斯分类的实践项目。

    朴素贝叶斯 原理

    朴素贝叶斯 工作原理

    提取所有文档中的词条并进行去重
    获取文档的所有类别
    计算每个类别中的文档数目
    对每篇训练文档: 
        对每个类别: 
            如果词条出现在文档中-->增加该词条的计数值(for循环或者矩阵相加)
            增加所有词条的计数值(此类别下词条总数)
    对每个类别: 
        对每个词条: 
            将该词条的数目除以总词条数目得到的条件概率(P(词条|类别))
    返回该文档属于每个类别的条件概率(P(类别|文档的所有词条))
    

    朴素贝叶斯 开发流程

    收集数据: 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准备数据: 需要数值型或者布尔型数据。
    分析数据: 有大量特征时,绘制特征作用不大,此时使用直方图效果更好。
    训练算法: 计算不同的独立特征的条件概率。
    测试算法: 计算错误率。
    使用算法: 一个常见的朴素贝叶斯应用是文档分类。可以在任意的分类场景中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不一定非要是文本。
    

    朴素贝叶斯 算法特点

    优点: 在数据较少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可以处理多类别问题。
    缺点: 对于输入数据的准备方式较为敏感。
    适用数据类型: 标称型数据。
    

    相关阅读:https://blog.csdn.net/u012162613/article/details/48323777

    朴素贝叶斯 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1: 屏蔽社区留言板的侮辱性言论

    项目概述

    构建一个快速过滤器来屏蔽在线社区留言板上的侮辱性言论。如果某条留言使用了负面或者侮辱性的语言,那么就将该留言标识为内容不当。对此问题建立两个类别: 侮辱类和非侮辱类,使用 1 和 0 分别表示。

    开发流程

    收集数据: 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准备数据: 从文本中构建词向量
    分析数据: 检查词条确保解析的正确性
    训练算法: 从词向量计算概率
    测试算法: 根据现实情况修改分类器
    使用算法: 对社区留言板言论进行分类
    

    收集数据: 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本例是我们自己构造的词表:

    posting_list = [
        ['my', 'dog', 'has', 'flea', 'problems', 'help', 'please'],
        ['maybe', 'not', 'take', 'him', 'to', 'dog', 'park', 'stupid'],
        ['my', 'dalmation', 'is', 'so', 'cute', 'I', 'love', 'him'],
        ['stop', 'posting', 'stupid', 'worthless', 'gar e'],
        ['mr', 'licks', 'ate', 'my', 'steak', 'how', 'to', 'stop', 'him'],
        ['quit', 'buying', 'worthless', 'dog', 'food', 'stupid']]
    class_vec = [0, 1, 0, 1, 0, 1]  # 1 is 侮辱性的文字, 0 is not

    准备数据: 从文本中构建词向量:

    def create_vocab_list(data_set):
        """
        获取所有单词的集合
        :param data_set: 数据集
        :return: 所有单词的集合(即不含重复元素的单词列表)
        """
        vocab_set = set()  # create empty set
        for item in data_set:
            # |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 set()返回一个不重复的单词列表,将该列表加入到
            # vocab集合中
            vocab_set = vocab_set | set(item)  
        return list(vocab_set)
    def 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input_set):
        """
        遍历查看该单词是否出现,出现该单词则将该单词置1
        :param vocab_list: 所有单词集合列表
        :param input_set: 输入一条数据集,如:posting_list[0]
        :return: 匹配列表[0,1,0,1...],其中 1与0 表示词汇表中的单词是否出现在输入的数据集中
        """
        # 创建一个和词汇表等长的向量,并将其元素都设置为0
        result = [0] * len(vocab_list)
        # 遍历文档中的所有单词,如果出现了词汇表中的单词,则将输出的文档向量中的对应值设为1
        for word in input_set:
            if word in vocab_list:
                result[vocab_list.index(word)] = 1
            else:
                # 这个后面应该注释掉,因为对你没什么用,这只是为了辅助调试的
                # print('the word: {} is not in my vocabulary'.format(word))
                pass
        return result

    训练算法: 从词向量计算概率

    现在已经知道了一个词是否出现在一篇文档中,也知道该文档所属的类别。接下来我们重写贝叶斯准则,将之前的 x, y 替换为 w. 粗体的 w 表示这是一个向量,即它由多个值组成。在这个例子中,数值个数与词汇表中的词个数相同。

    重写贝叶斯准则

    我们使用上述公式,对每个类计算该值,然后比较这两个概率值的大小。

    问: 上述代码实现中,为什么没有计算P(w)?

    答:根据上述公式可知,我们右边的式子等同于左边的式子,由于对于每个ci,P(w)是固定的。并且我们只需要比较左边式子值的大小来决策分类,那么我们就可以简化为通过比较右边分子值得大小来做决策分类。

    首先可以通过类别 i (侮辱性留言或者非侮辱性留言)中的文档数除以总的文档数来计算概率 p(ci)接下来计算 p(w | ci) ,这里就要用到朴素贝叶斯假设。如果将 w 展开为一个个独立特征,那么就可以将上述概率写作 p(w0, w1, w2...wn | ci) 。这里假设所有词都互相独立,该假设也称作条件独立性假设(例如 A 和 B 两个人抛骰子,概率是互不影响的,也就是相互独立的,A 抛 2点的同时 B 抛 3 点的概率就是 1/6 * 1/6),它意味着可以使用 p(w0 | ci)p(w1 | ci)p(w2 | ci)...p(wn | ci) 来计算上述概率,这样就极大地简化了计算的过程。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训练函数

    import numpy as np
    
    
    def train_naive_bayes(train_mat, train_category):
        """
        朴素贝叶斯分类修正版, 注意和原来的对比,为什么这么做可以查看书
        :param train_mat:  type is ndarray
                        总的输入文本,大致是 [[0,1,0,1], [], []]
        :param train_category: 文件对应的类别分类, [0, 1, 0],
                                列表的长度应该等于上面那个输入文本的长度
        :return: 两个条件概率向量,一个概率
        """
        train_doc_num = len(train_mat)
        words_num = len(train_mat[0])
        # 因为侮辱性的被标记为了1, 所以只要把他们相加就可以得到侮辱性的有多少
        # 侮辱性文件的出现概率,即train_category中所有的1的个数,
        # 代表的就是多少个侮辱性文件,与文件的总数相除就得到了侮辱性文件的出现概率
        pos_abusive = np.sum(train_category) / train_doc_num
        # 单词出现的次数
        # 原版,变成ones是修改版,这是为了防止数字过小溢出
        # p0num = np.zeros(words_num)
        # p1num = np.zeros(words_num)
        p0num = np.ones(words_num)
        p1num = np.ones(words_num)
        # 整个数据集单词出现的次数(原来是0,后面改成2了)
        p0num_all = 2.0
        p1num_all = 2.0
    
        for i in range(train_doc_num):
            # 遍历所有的文件,如果是侮辱性文件,就计算此侮辱性文件中出现的侮辱性单词的个数
            if train_category[i] == 1:
                p1num += train_mat[i]    # 直接把两个list相加,对应位置元素相加,
                # 最后直接一除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概率list
                p1num_all += np.sum(train_mat[i])  # 标签为1的总词数
            else:
                p0num += train_mat[i]
                p0num_all += np.sum(train_mat[i])  # 标签为0的总词数
        # 后面改成取 log 函数
        p1vec = np.log(p1num / p1num_all)
        p0vec = np.log(p0num / p0num_all)
        return p0vec, p1vec, pos_abusive

    测试算法: 根据现实情况修改分类器

    在利用贝叶斯分类器对文档进行分类时,要计算多个概率的乘积以获得文档属于某个类别的概率,即计算 p(w0|1) * p(w1|1) * p(w2|1)。如果其中一个概率值为 0,那么最后的乘积也为 0。为降低这种影响,可以将所有词的出现数初始化为 1,并将分母初始化为 2 (取1 或 2 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分子和分母不为0,大家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更改)。

    另一个遇到的问题是下溢出,这是由于太多很小的数相乘造成的。当计算乘积 p(w0|ci) * p(w1|ci) * p(w2|ci)... p(wn|ci) 时,由于大部分因子都非常小,所以程序会下溢出或者得到不正确的答案。(用 Python 尝试相乘许多很小的数,最后四舍五入后会得到 0)。一种解决办法是对乘积取自然对数。在代数中有 ln(a * b) = ln(a) + ln(b), 于是通过求对数可以避免下溢出或者浮点数舍入导致的错误。同时,采用自然对数进行处理不会有任何损失。

    下图给出了函数 f(x) 与 ln(f(x)) 的曲线。可以看出,它们在相同区域内同时增加或者减少,并且在相同点上取到极值。它们的取值虽然不同,但不影响最终结果。

    函数图像

    使用算法: 对社区留言板言论进行分类

    朴素贝叶斯分类函数

    def classify_naive_bayes(vec2classify, p0vec, p1vec, p_class1):
        """
        使用算法:
            # 将乘法转换为加法
            乘法:P(C|F1F2...Fn) = P(F1F2...Fn|C)P(C)/P(F1F2...Fn)
            加法:P(F1|C)*P(F2|C)....P(Fn|C)P(C) -> log(P(F1|C))+log(P(F2|C))+....+log(P(Fn|C))+log(P(C))
        :param vec2classify: 待测数据[0,1,1,1,1...],即要分类的向量
        :param p0vec: 类别0,即正常文档的[log(P(F1|C0)),log(P(F2|C0)),log(P(F3|C0)),log(P(F4|C0)),log(P(F5|C0))....]列表
        :param p1vec: 类别1,即侮辱性文档的[log(P(F1|C1)),log(P(F2|C1)),log(P(F3|C1)),log(P(F4|C1)),log(P(F5|C1))....]列表
        :param p_class1: 类别1,侮辱性文件的出现概率
        :return: 类别1 or 0
        """
        # 计算公式  log(P(F1|C))+log(P(F2|C))+....+log(P(Fn|C))+log(P(C))
        # 使用 NumPy 数组来计算两个向量相乘的结果,这里的相乘是指对应元素相乘,即先将两个向量中的第一个元素相乘,然后将第2个元素相乘,以此类推。
        # 我的理解是:这里的 vec2Classify * p1Vec 的意思就是将每个词与其对应的概率相关联起来
        # 可以理解为 1.单词在词汇表中的条件下,文件是good 类别的概率 也可以理解为 2.在整个空间下,文件既在词汇表中又是good类别的概率
        p1 = np.sum(vec2classify * p1vec) + np.log(p_class1)
        p0 = np.sum(vec2classify * p0vec) + np.log(1 - p_class1)
        if p1 > p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测试

    def testing_naive_bayes(list_post, list_classes):
        """
        测试朴素贝叶斯算法
        :return: no return 
        """
        # 1. 创建单词集合
        vocab_list = create_vocab_list(list_post)
    
        # 2. 计算单词是否出现并创建数据矩阵
        train_mat = []
        for post_in in list_post:
            train_mat.append(
                # 返回m*len(vocab_list)的矩阵, 记录的都是0,1信息
                # 其实就是那个东西的句子向量(就是data_set里面每一行,也不算句子吧)
                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post_in)
            )
        # 3. 训练数据
        p0v, p1v, p_abusive = train_naive_bayes(np.array(train_mat), np.array(list_classes))
        # 4. 测试数据
        test_one = ['love', 'my', 'dalmation']
        test_one_doc = np.array(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test_one))
        print('the result is: {}'.format(classify_naive_bayes(test_one_doc, p0v, p1v, p_abusive)))
        test_two = ['stupid', 'garbage']
        test_two_doc = np.array(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test_two))
        print('the result is: {}'.format(classify_naive_bayes(test_two_doc, p0v, p1v, p_abusive)))

    完整代码:

    In [19]:
    posting_list = [
        ['my', 'dog', 'has', 'flea', 'problems', 'help', 'please'],
        ['maybe', 'not', 'take', 'him', 'to', 'dog', 'park', 'stupid'],
        ['my', 'dalmation', 'is', 'so', 'cute', 'I', 'love', 'him'],
        ['stop', 'posting', 'stupid', 'worthless', 'garbage'],
        ['mr', 'licks', 'ate', 'my', 'steak', 'how', 'to', 'stop', 'him'],
        ['quit', 'buying', 'worthless', 'dog', 'food', 'stupid']]
    class_vec = [0, 1, 0, 1, 0, 1]  # 1 is 侮辱性的文字, 0 is not
    
    In [20]:
    def create_vocab_list(data_set):
        """
        获取所有单词的集合
        :param data_set: 数据集
        :return: 所有单词的集合(即不含重复元素的单词列表)
        """
        vocab_set = set()  # create empty set
        for item in data_set:
            # | 求两个集合的并集,# set()返回一个不重复的单词列表,将该列表加入到
            # vocab集合中
            vocab_set = vocab_set | set(item)  
        return list(vocab_set)
    
    In [21]:
    vocab_list = create_vocab_list(posting_list)
    vocab_list
    
    Out[21]:
    ['him',
     'dog',
     'take',
     'cute',
     'ate',
     'love',
     'quit',
     'not',
     'worthless',
     'so',
     'garbage',
     'flea',
     'stop',
     'maybe',
     'licks',
     'how',
     'food',
     'dalmation',
     'has',
     'I',
     'park',
     'posting',
     'help',
     'please',
     'to',
     'problems',
     'stupid',
     'steak',
     'buying',
     'mr',
     'my',
     'is']
    In [22]:
    def 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input_set):
        """
        遍历查看该单词是否出现,出现该单词则将该单词置1
        :param vocab_list: 所有单词集合列表
        :param input_set: 输入一条数据集,如:posting_list[0]
        :return: 匹配列表[0,1,0,1...],其中 1与0 表示词汇表中的单词是否出现在输入的数据集中
        """
        # 创建一个和词汇表等长的向量,并将其元素都设置为0
        result = [0] * len(vocab_list)
        # 遍历文档中的所有单词,如果出现了词汇表中的单词,则将输出的文档向量中的对应值设为1
        for word in input_set:
            if word in vocab_list:
                result[vocab_list.index(word)] = 1
            else:
                # 这个后面应该注释掉,因为对你没什么用,这只是为了辅助调试的
                # print('the word: {} is not in my vocabulary'.format(word))
                pass
        return result
    
    In [23]:
    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posting_list[0])
    
    Out[23]: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1,
     0,
     0,
     0,
     1,
     1,
     0,
     1,
     0,
     0,
     0,
     0,
     1,
     0]
    In [24]:
    import numpy as np
    
    
    def train_naive_bayes(train_mat, train_category):
        """
        朴素贝叶斯分类修正版, 注意和原来的对比,为什么这么做可以查看书
        :param train_mat:  type is ndarray
                        总的输入文本,大致是 [[0,1,0,1], [], []]
        :param train_category: 文件对应的类别分类, [0, 1, 0],
                                列表的长度应该等于上面那个输入文本的长度
        :return: 两个条件概率向量,一个概率
        """
        train_doc_num = len(train_mat)
        words_num = len(train_mat[0])
        # 因为侮辱性的被标记为了1, 所以只要把他们相加就可以得到侮辱性的有多少
        # 侮辱性文件的出现概率,即train_category中所有的1的个数,
        # 代表的就是多少个侮辱性文件,与文件的总数相除就得到了侮辱性文件的出现概率
        pos_abusive = np.sum(train_category) / train_doc_num
        # 单词出现的次数
        # 原版,变成ones是修改版,这是为了防止数字过小溢出
        # p0num = np.zeros(words_num)
        # p1num = np.zeros(words_num)
        p0num = np.ones(words_num)
        p1num = np.ones(words_num)
        # 整个数据集单词出现的次数(原来是0,后面改成2了)
        p0num_all = 2.0
        p1num_all = 2.0
    
        for i in range(train_doc_num):
            # 遍历所有的文件,如果是侮辱性文件,就计算此侮辱性文件中出现的侮辱性单词的个数
            if train_category[i] == 1:
                p1num += train_mat[i]    # 直接把两个list相加,对应位置元素相加,
                # 最后直接一除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概率list
                p1num_all += np.sum(train_mat[i])  # 标签为1的总词数
            else:
                p0num += train_mat[i]
                p0num_all += np.sum(train_mat[i])  # 标签为0的总词数
        # 后面改成取 log 函数
        p1vec = np.log(p1num / p1num_all)
        p0vec = np.log(p0num / p0num_all)
        return p0vec, p1vec, pos_abusive
    
    In [25]:
    def classify_naive_bayes(vec2classify, p0vec, p1vec, p_class1):
        """
        使用算法:
            # 将乘法转换为加法
            乘法:P(C|F1F2...Fn) = P(F1F2...Fn|C)P(C)/P(F1F2...Fn)
            加法:P(F1|C)*P(F2|C)....P(Fn|C)P(C) -> log(P(F1|C))+log(P(F2|C))+....+log(P(Fn|C))+log(P(C))
        :param vec2classify: 待测数据[0,1,1,1,1...],即要分类的向量
        :param p0vec: 类别0,即正常文档的[log(P(F1|C0)),log(P(F2|C0)),log(P(F3|C0)),log(P(F4|C0)),log(P(F5|C0))....]列表
        :param p1vec: 类别1,即侮辱性文档的[log(P(F1|C1)),log(P(F2|C1)),log(P(F3|C1)),log(P(F4|C1)),log(P(F5|C1))....]列表
        :param p_class1: 类别1,侮辱性文件的出现概率
        :return: 类别1 or 0
        """
        # 计算公式  log(P(F1|C))+log(P(F2|C))+....+log(P(Fn|C))+log(P(C))
        # 使用 NumPy 数组来计算两个向量相乘的结果,这里的相乘是指对应元素相乘,即先将两个向量中的第一个元素相乘,然后将第2个元素相乘,以此类推。
        # 我的理解是:这里的 vec2Classify * p1Vec 的意思就是将每个词与其对应的概率相关联起来
        # 可以理解为 1.单词在词汇表中的条件下,文件是good 类别的概率 也可以理解为 2.在整个空间下,文件既在词汇表中又是good类别的概率
        p1 = np.sum(vec2classify * p1vec) + np.log(p_class1)
        p0 = np.sum(vec2classify * p0vec) + np.log(1 - p_class1)
        if p1 > p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In [26]:
    def testing_naive_bayes(list_post, list_classes):
        """
        测试朴素贝叶斯算法
        :return: no return 
        """
        # 1. 创建单词集合
        vocab_list = create_vocab_list(list_post)
    
        # 2. 计算单词是否出现并创建数据矩阵
        train_mat = []
        for post_in in list_post:
            train_mat.append(
                # 返回m*len(vocab_list)的矩阵, 记录的都是0,1信息
                # 其实就是那个东西的句子向量(就是data_set里面每一行,也不算句子吧)
                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post_in)
            )
        # 3. 训练数据
        p0v, p1v, p_abusive = train_naive_bayes(np.array(train_mat), np.array(list_classes))
        # 4. 测试数据
        test_one = ['love', 'my', 'dalmation']
        test_one_doc = np.array(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test_one))
        print('the result is: {}'.format(classify_naive_bayes(test_one_doc, p0v, p1v, p_abusive)))
        test_two = ['stupid', 'garbage']
        test_two_doc = np.array(set_of_words2vec(vocab_list, test_two))
        print('the result is: {}'.format(classify_naive_bayes(test_two_doc, p0v, p1v, p_abusive)))
    
    In [28]:
    testing_naive_bayes(posting_list, class_vec)
    
     
    the result is: 0
    the result is: 1
    
  • 相关阅读:
    ORACLE--Connect By、Level、Start With的使用(Hierarchical query-层次查询)
    小工具-ANT
    测试类。。。重写篇
    java代码----求最大值,平均值。。。
    java代码,输入n多个数,求其平均值,虽有重复,但是第二次,我就乱写了
    java代码求输入数的平均值~~~~
    java代码求输入的三个数的最大值
    java代码switch语句求分数等级
    java代码求分数等级的输出~~~
    java代码 求和1+1/2+1/3+1/4+1/5+1/6+.......+1/n 的值~~~~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momoyan/p/1049444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