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AVA第二次作业


    (一)学习总结

    1.什么是构造方法?什么是构造方法的重载?下面的程序是否可以通过编译?为什么?

    构造方法:(1)构造方法的名字必须与定义类名完全相同,没有返回类型,而且也没有void,不能用return 返回一个值,
    (2)构造方法的调用是在创建一个对象时使用new操作进行的,构造方法的作用是初始化对象,
    (3)不能被static finalsynchronizedabstract和native修饰,构造方法不能被子类继承。
    构造方法的重载:(1)必须在同一个类
    (2)方法名相同
    (3)方法参数个数或参数类型不同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o obj = new Foo();       
        }     
    }
    class Foo{
        int value;
        public Foo(int intValue){
            value = intValue;
        }
    }
    

    不能通过编译,因为定义了有参构造方法,程序在执行时就不会自动加上无参构造方法,而在调用构造方法时又用的是无参构造方法,所以会出错。

    2.运行下列程序,结果是什么?分析原因,应如何修改。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Class[] arr=new MyClass[3];
            arr[1].value=100;
        }
    }
    class MyClass{
        public int value=1;
    }
    

    结果如下:
    原因:创建了对象数组后没有对数组每一个元素分别进行实例化。
    改正:arr[1]=new MyClass();arr[1].value=100;

    3.运行下列程序,结果是什么?说明原因。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o obj1 = new Foo();
            Foo obj2 = new Foo();
            System.out.println(obj1 == obj2);
        }
    }
    class Foo{
        int value = 100;
    }
    


    结果是false,原因:题目申明并初始化了两个内存空间,它们的地址是不同的,而题目中比较的是地址,是不同的所以是false

    4.什么是面向对象的封装性,Java中是如何实现封装性的?试举例说明。

    (1):类中并不是所有信息都能让用户可见的,因此隐藏这些信息很有必要,这就是面向对象对封装性的要求。
    (2)封装性目的:保护当前类的某些属性 和方法不被外部所见
    (3):封装性的实现是通过private修饰符来申明属性和方法实现的
    (4):想要访问,不能像寻常直接访问,需要用set和get方法
    例如:

    class Person1{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void tell(){
    System.out.println("姓名:"+getName()+"年龄:"+getAg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this.name=name;}
    public void setAge(int age){this.age=age;}
    public String getName(){return name;}
    public int getAge(){return age;}
    }
    public  class Perso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Person1 per=new Person1();
    per.setName("zhangsan");
    per.setAge(18);
    per.tell();
    }
    }
    

    5.阅读下面程序,分析是否能编译通过?如果不能,说明原因。

    (1)

    class A{
        private int secret = 5;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a.secret++);
        }
    }
    

    编译不能通过,不能在非本类中访问私有属性,如果访问得用set和get方法
    (2)

    public class Test{
        int x = 50;
        static int y = 200;
        public static void method(){
            System.out.println(x+y);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est.method();
        }
    }
    

    编译不能通过,因为static是在没有创建对象就可以进行调用的,被static关键字修饰的变量或者方法不需要依赖对象就可以访问,在静态方法中不能访问类的非静态成员变量和方法,非静态方法必须依赖对象才能进行调用,而在本题中x是非静态变量,不能直接调用,所以出错。

    6.使用类的静态变量和构造方法,可以跟踪某个类创建的对象个数。声明一个图书类,数据成员为编号,书名,书价,并拥有静态数据成员册数记录图书的总数。图书编号从1000开始,每产生一个对象,则编号自动递增(利用静态变量和构造方法实现)。下面给出测试类代码和Book类的部分代码,将代码补充完整。

    class Book{
        int bookId;
        String bookName;
        double price;
        // 声明静态变量
        static int book;
        //定义静态代码块对静态变量初始化
        static 
        {
            book=1000;
        }
    
        //构造方法
       public Book(String bookName,double price){
        this.bookName=bookName;
        this.price=price;
          this.bookId=book;
        book+=book;
    }
        
         public String getBookName() {
            return bookName;
        }
        public void setBookName(String bookName) {
            this.bookName = bookName;
        }
        public double getPrice() {
            return price;
        }
        public void setPrice(double price) {
            this.price = price;
        }  
        //定义方法求图书总册数
        public static int totalBook()
        {
            
            return (book-1000);
    }
        //重写toString方法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
            return "编号	"+bookId+"书名	"+getBookName()+"价格	"+getPrice();
        }  
       
    }
    public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ook[] books = {new Book("c语言程序设计",29.3),
                            new Book("数据库原理",30),
                            new Book("Java学习笔记",68)};
            System.out.println("图书总数为:"+ Book.totalBook()); 
            for(Book book:books){
                System.out.println(book.toString());
            }
        }   
    }
    

    7.什么是单例设计模式?它具有什么特点?用单例设计模式设计一个太阳类Sun。

    (1)单例设计模式

    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自行提供这个实例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2)单例模式特点:

                                           1、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2、单例类必须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
                                          3、单例类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
    

    例如:

        private sun(){} 
        private static sun name=new sun();
         public static sun getName(){
                
                return name;
            }
            
    }
    

    8.理解Java参数传递机制,阅读下面的程序,运行结果是什么?说明理由。

    public class Test {
        String str = new String("你好  ");
        char[] ch = { 'w','o','l','l','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est = new Test();
            test.change(test.str, test.ch);
            System.out.print(test.str);
            System.out.print(test.ch);
        }
        public void change(String str, char ch[]) {
            str = "hello";
            ch[0] = 'W';
        }
    }
    

    输出结果

    理由:change方法不能改变str内容,而数组不一样。
    (二)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包括实验二和实验三两次的内容:
    1.用面向对象思想完成评分系统
    开始还是不太懂什么是面向对象编程,研究了很久,一个实验做了很多节课,浪费了很多时间,现在大概有一个差不多的概念了。
    先创建了选手类,然后创建打分类,最后的测试类。
    2.Email验证
    编写一个方法,判断一个email地址是否有效,可以用布尔类型判断。
    3.查找子串
    使用indexOf("")查找,找到并记录下来下标,然后继续向下。
    4.统计文件
    先用点将每一个文件分开,然后变大写,用对象数组进行存放。
    5.类的设计
    一个日期类,用于记录年、月、日,提供对日期处理的常用方法(日期输出格式xxxx-xx-xx)。
    一个职工类,该职工类至少具有下面的属性:职工号,姓名,性别,生日,工作部门,参加工作时间,设计相应的方法。
    一个部门类,包括下列属性:部门编号,部门名称,经理,设计相应方法。
    一个测试类,采用对象数组模拟一个拥有两个部门,10个职工的单位,实现对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
    (三)代码托管(务必链接到你的项目)

    码云链接:https://gitee.com/hebau_java_cs16/Java_CS02XJM

  • 相关阅读:
    java 基础7
    java 基础5
    java 基础6
    java 基础4
    java 基础2
    java 基础3
    java 基础1
    使用HTML的基本结构创建网页
    jsp Servlet 文件上传
    Filter过滤器 不登陆无法访问其他页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g--/p/866256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