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所属课程: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nsy/SoftwareEngineeringClass2
作业要求:https://edu.cnblogs.com/campus/xnsy/SoftwareEngineeringClass2/homework/3393
团队名称:火箭队
作业的目标:项目总结
成员列表:
姓名 |
学号 |
刘方俊 |
201731062623 |
何骁天 |
201731062419 |
林楠 |
201731062428 |
郑天越 |
201731062621 |
蒋鑫 |
201731062427 |
贺俊朋 |
201731062431 |
陈天钧 |
201731062429 |
刘方俊_201731062623
第一次个人作业博客链接:https://www.cnblogs.com/xiaoguanguan/p/10555192.html
解答问题:
问题3:没有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解答:正如最好的测试就是发现了从来没有人发现的错误,最大的风险其实就是你无法发现的风险,即你所认为的没有风险
问题5:软件工程的创新应该是怎么样的?解答:比如,已经有了淘宝这样的超级购物平台还想开发一款购物软件。可以针对各种商品专一的售卖——只卖化妆品、只卖奶粉等。所以创新并不一定是开辟新领域,也可以是发现别人的缺点进行可行的改进。
新的问题:如何解决团队之间的协作问题;如果有竞争对手跟你做同样的软件,如何跟他们竞争?
收获:学习了asp.net web开发,Axure原型模型工具绘制原型模型,提高了编程能力,熟悉了软件开发流程,收获了团队协作的经验。
体会:软件开发过程中,在正式编码之前的阶段在开发工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大的项目,前期的文档的作用越显著。
林楠-201731062428
第一次个人作业博客链接:https://www.cnblogs.com/xiaolang77/p/10572787.html
解答问题:
问题1.对于结对编程,在这学期的课程中也很好的体验到了具体的过程,关于驾驶员和领航员的分歧问题,的确会存在,这需要花时间来磨合,并不是驾驶员更有决策权,通过讲述以及交流,偏执的问题都会解决。
问题2.团队编程中不一定要使用敏捷流程,所以每日例会和“规定一周有一天不能开会”不矛盾。
问题5.关于软件bug,在软件测试中了解到了任何一个软件都会存在bug,小强大扫荡主要还是为了发现对软件帮助大一点的bug。
新的问题:
在学生项目中,会存在一些拖沓的问题,当所做的项目验收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当还有功能未实现时是否可以像老师上课说的那样做一个假功能。
学到的技能:
学会了做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利用数据流图等工具进行描述。一部分时通过做团队项目的过程中学到的,还有的时在教学过程中学到的。
体会:
这门课程的学习重要的不是教会我们编程的语言,而是让我们学到了编程的过程,语言是变化的,但是软件过程时相对不变的,学会了软件开发过程,可以更好的利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去,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码农。
何骁天_201731062419
第一次作业:https://www.cnblogs.com/hxtsyw/p/10541610.html
问题
对于第七章,我心中有个疑惑,如今应用的是MSF模式,前面为什么还要花大量的笔墨写其他的模式?MSF模式被用于实战中,难道是前面的模式是我们学生编程需要的吗?
其实每个模式都有它的优缺点,学习这门课并不是单纯的去做一个项目,而是更好的去了解,去理解软件工程,来在以后运用那些思想,去做好项目。
对于第九章,9.1中对项目经理的释义中说其主要任务是正确的做流程,而现在的生活中,我从一些论坛上了解到,一些项目经理并不知编程为何物,只知道提需求,甚至提一些不可能的需求,书中花大篇幅写了项目经理的重要性,我想知道如我以后我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这件事情离我还是比较遥远,和同学一起做项目并没有遇到这样的麻烦,到时候遇到了积极面对就行了,做不到的事就不做。
十三章中软件测试环节有内部外部公开测试和实战中的测试,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外部公开测试是面向非内部人员的,像那些游戏的内测公测就是,实战中的测试就是具体项目的测试。这是我自己的理解。
没有新问题。
这学期学到了一些理念和思想,技术方面学了一点点CSS和HTML,思想和理念是上课学的,技术则是自学的。
说实话,这学期学的比较累,作业比较多,实验也比较多,在逼着人往前走,不过也学到了很多。
蒋鑫_201731062427
尝试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阐明,是如何通过看书,实际,或者讨论弄明白的
Q1:需求分析要从“功能性分析”,“非功能性分析”,“设计约束”三个基本方面入手,要掌握功能分解,结构化分析方法,信息建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等方法。只有多做项目才能积累经验,才能减少需求分析中的错误,如果在后期发现需求分析的错误,应该从进度,质量,经费三方面权衡解决。
Q3:探索式测试探索式软件测试作为一种富有创新精神和现实意义的测试方法,无所谓应用于什么样的软件之中,这只是一种特别的方法。
Q4:结合个人的经验,我认为要经常关注IT方面的最新消息,及时的掌握或了解新的算法或语言;多参与业内的有含金量的展览,比赛或会议。
经过这学期的学习,你掌握到了哪些以前没有的技能,你是如何掌握的。
掌握到了网页开发的基本技能,基本掌握了ASP.NET开发方法,主要是通过看书和网上教程的学习;学习到了软件开发的方法并有了一点实践经验
有什么深刻的体会,对自己一学期学习过程的总结。
一学期的学习虽然觉得很枯燥,但是每节课都有认真听讲,也有了不少的收获,通过团队一起做软件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编程能力,还掌握了新的知识。虽然这个过程是辛苦的,但是只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
郑天越_201731062621
https://www.cnblogs.com/031657Y/
第一次作业问题及博客链接:https://www.cnblogs.com/031657Y/p/10569060.html
第1,3,4个问题都在课堂上得到了解答软件工程师的评判标准以及结对编程和敏捷流程都有在课堂上清晰地讲解过;第2个问题在课程实践中得到了解答,软件工程师要致力于项目开发等问题平时接触的问题过于简单会造成思维凝固,毕竟软件工程师不等于码农;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在课程实践中得到了解答,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在需求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中得到解答。
新问题:对于软件团队的管理上是以任务优先还是队内人员关系维护优先以及在软件领域团队的有效管理方法。
掌握的技能:掌握了以前不知道的项目具体实施步骤以及一些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团队合作编程以及开发项目的经历。
总结:有很多收获,知道了很多以前不懂的项目开发方法,对软件工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但是还是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一开始的单元测试那些具体的操作并没有示范网上的教程也是五花八门,花了挺长的时间才弄懂。还有就是在博客园上做作业习惯了就很少登录学习通导致错过了一些作业的提交。
陈天钧_201731062429
以前问题的博客:https://www.cnblogs.com/anakinsky/p/10564901.html
对于问题的解答:
1.通过对于需求分析方面知识的学习我理解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用户的要求应居于首位。在其要求之上适当添加独特的功能才能使软件变得更好。
2.集成测试位于单元测试之后,是对各模块整合之后的测试,有助于发现模块连接后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测试软件运行的效率。
3.以后开发的道路和管理的道路都能为自身积累不同的工作经验,培养不同的能力。
新的问题或依旧不懂的问题:
1.游戏开发是否与普通的软件开发有着共同的思想以及思考方式?
2.观察,理解和学习快速能力,分析管理能力,一定的专业能力,需要至少多长时间的工作经验去培养这些能力?
掌握的新技能:
1.对于软件工程原理方面的新知识掌握。
2.对于团队协作方面的新理解。
3.对于一系列新开发工具的掌握。
深刻的体会:从事这个专业方面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练习与对于专业的理解,进行学习时心中应一直有自己未来的目标与梦想,从而往想要发展的方向发展,不断强化自己,才能取得成功。学习时还要处理好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团队之力大于个人,好的团队能做出好的项目成果而单凭好的个人不能。
贺俊朋_ 201731062431
第一次作业链接:https://www.cnblogs.com/hjpsblog/p/10562721.html
本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顾第一次自己的博客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是关于课本的内容,比如关于软件测试,当时由于没有过多接触过测试,对未写代码就写测试的方法很不理解,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了解到了测试的重要性,也学到了如何有效的进行测试的方法,还有更多的问题是关于在进度,质量成本中寻找平衡点,这些问题还需要接触更多的项目才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当时的一些关于软件开发流程也通过这学期的课程有了系统性的了解,自己也加入了团队实际参与到软件的具体开发,自己切身体会到了开发的流程,也同样体会到具体方法带来的便利。但由于开发过程不是每个环节自己都参与,有分工合作,对开发软件大概流程有了了解,但具体有些文档怎么完成还有点模糊。
软件工程这门课让我系统的了解到了软件具体开发流程,同时学习到了为什么采用这些模式,体会到这些模式的优缺点,同时详细学习到了如何正确高效完成这些设计的工具使用方法
。
更多学到了一些具体在开发过程中的知识,不同于以前具体的代码知识,更多的是一些系统的方法,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如何进行概要分析,详细设计,编码的规范化,效能分析等实际在开发过程中必要的技能。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项目的开发让我了解掌握了这些技能。
项目整理:https://github.com/XiaoGuanL/pt_u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