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来


          最近一直忙着赶项目, 然后闲暇的时间看了一些非专业类的书籍。早就听说了《重来》这本书了,前一段时间曾经看过一些,但是总觉得自己的项目经验还不足,还不能够完全体会其中的一些道理。

         通过看《重来》,我发现一些很有用的东西。其中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这一条了:过度加班,睡眠很少。一般在我们程序员看了,加班应该是很常见的事情吧!甚至有一些哥们还可能因为今天没有加班而产生内疚的心理,总感觉今天自己又比别人少做了什么。然后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消耗睡眠时间,搞得自己每天都是很累的样子。于是你每天给人的感觉就是你状态不佳,可是又不能说你工作消极。其实过度劳累的结果就是:缺乏创新,缺乏好的想法。我记得哪本书上面说过人的思维方式分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自然大多时候我们是处于理性思维的情况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多少时候总是可以调理,甚至可能很单调的去做一些事情。这种思维缺少灵感的。所以那本书的作者就呼吁我们要尽量唤起自己的感性思维。为什么我们常常能够在梦里得到一件事情的很好的解决办法呢?就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感性思维正在运作的缘故,为什么我们在恋爱的时候常常觉得对方在自己眼中就是最美的呢?为什当下最流行的“人生需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呢?为什么我们有的时候会突然灵机一动想要做一些事情呢?虽然这件事情有可能在我们平时看来是很傻的。

         好了扯得有点远了,让我们回到《重来》吧!其实读这本书,不用像其他的专业书籍那样很费力,甚至你可以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完成阅读。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感觉呢?一个项目常常因为迭代太久的缘故让你渐渐失去了刚开始的那种兴奋感、成就感呢?其实作者认为我们应该类似于敏捷开发里面的思想,我们不应该等到整个大的项目开发完成之后才让别人看到,甚至由于有的时候我们可以很自恋的将自己的一些小成就展示给别人看,我们需要这其中的成就感给自己带来动力。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做的东西跟别人的相似性很高,甚至做的过程我们发现自己做的东西甚至可能还没有别人做的酷,做的炫。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就自己对自己做的东西没有自信,这样一来的话在这个作品里面就看不到自己的想法、创意。如果是这样的话,你这个作品就缺少一定的生命力了。

         对了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简约为王”,想必大家肯定听说个这个观点吧!是的,在一个项目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我们自己觉得这些东西都是很重要的,用户也一定会觉得很好用吧!但是这只是我们自己的猜测吧!用户永远的懒惰的,用户拿到一个新的东西的时候,他的想法就是尽快用到他自己想要使用的功能。试想一些,如果一个项目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的话,用户就很可能迷失在里面,及时你的项目实现了再多的功能也是没有用,因为用户在你的项目里面找不到或者很难找他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交互设计》里面,作者将用户群分为4个阶段尝鲜者,试验者,跟随者,还有就是迟钝者。原文可能不是这样的,这只是用我自己的话表述出来的。其实如果功能太多的话,对我们自己来说也一个麻烦,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切换思维。我们可能在一大堆功能里面束手无策,为什么呢?因为要做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不知道从哪个地方开始。其实针对这种情况作者也是提供了一个很好解决方案的,那就是将问题分为不能的模块,比如100个问题,我们可以将其分为10个小集合,当我们做完其中一个,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了10分之一了,在这之后我们就能立即看到反馈和成就了。我们就更有信心做下去了。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这种体会呢?有的时候你零零闪闪的利用一天的时间做完的事情,可能还没有你安安静静的3-4小时的工作效率高呢?是的,往往在我们工作的时候却有一些事情总是在打断我们,比如开会,比如领导找谈话,比如同事找抽烟等。结果等我们重新坐到电脑前面的时候,我们需要半个小时来重新找到之前的工作。这正是极其痛苦的事情,所以我自己的工作习惯就是带着耳机工作。即使有的时候可能会怠慢同事。

         有的时候,我们面对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们会选择用笔,或者电脑上面文档记录下来,承让这是很有效果的。但是作者认为对于一些重要的事情,我们总不会忘记的,如果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忘记了什么的事情的话,那只能说明这件事情不重要。其实我觉得这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好了,只记得这些东西了,其他的东西如果按照作者的观点就是对我来说不太重要的了。

  • 相关阅读:
    3.2.2.5 BRE运算符优先级
    随机场(Random field)
    D-Separation(D分离)-PRML-8.22-Graphical Model 五 18 by 小军
    CVPR 2013 关于图像/场景分类(classification)的文章paper list
    Introduction to One-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学习资料
    MIT牛人解说数学体系
    牛顿法与拟牛顿法学习笔记(五)L-BFGS 算法
    牛顿法与拟牛顿法学习笔记(四)BFGS 算法
    牛顿法与拟牛顿法学习笔记(三)DFP 算法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aocai20091687/p/379870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