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间点像素索引(三)


    空间点像素索引(三)

    1.       点与坐标轴点相互转换

    在 S2 算法中,默认划分 Cell 的等级是30,也就是说把一个正方形划分为 2^30 * 2^30个小的正方形。那么上一步的s,t映射到这个正方形上面来,对应该如何转换呢?

     

     s,t的值域是[0,1],现在值域要扩大到[0,2^30^-1]。

    // stToIJ converts value in ST coordinates to a value in IJ coordinates.
    func stToIJ(s float64) int {
    return clamp(int(math.Floor(maxSize*s)), 0, maxSize-1)
    }

    C ++ 的实现版本也一样

    inline int S2CellId::STtoIJ(double s) {
      // Converting from floating-point to integers via static_cast is very slow
      // on Intel processors because it requires changing the rounding mode.
      // Rounding to the nearest integer using FastIntRound() is much faster.
      // 这里减去0.5是为了四舍五入
      return max(0, min(kMaxSize - 1, MathUtil::FastIntRound(kMaxSize * s - 0.5)));
    }

    到这一步,是h(face,s,t) -> H(face,i,j)。

    2.       坐标轴点与希尔伯特曲线Cell ID相互转换

    最后一步,如何把 i,j 和希尔伯特曲线上的点关联起来呢?

    const (
    lookupBits = 4
    swapMask   = 0x01
    invertMask = 0x02
    )

    var (
    ijToPos = [4][4]int{
    {0, 1, 3, 2}, // canonical order
    {0, 3, 1, 2}, // axes swapped
    {2, 3, 1, 0}, // bits inverted
    {2, 1, 3, 0}, // swapped & inverted
    }
    posToIJ = [4][4]int{
    {0, 1, 3, 2}, // canonical order:    (0,0), (0,1), (1,1), (1,0)
    {0, 2, 3, 1}, // axes swapped:       (0,0), (1,0), (1,1), (0,1)
    {3, 2, 0, 1}, // bits inverted:      (1,1), (1,0), (0,0), (0,1)
    {3, 1, 0, 2}, // swapped & inverted: (1,1), (0,1), (0,0), (1,0)
    }
    posToOrientation = [4]int{swapMask, 0, 0, invertMask | swapMask}
    lookupIJ         [1 << (2*lookupBits + 2)]int
    lookupPos        [1 << (2*lookupBits + 2)]int
    )

    在变换之前,先来解释一下定义的一些变量。posToIJ 代表的是一个矩阵,里面记录了一些单元希尔伯特曲线的位置信息。把 posToIJ 数组里面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如下图:

     

     同理,把 ijToPos 数组里面的信息用图表示出来,如下图:

     

     posToOrientation 数组里面装了4个数字,分别是1,0,0,3。lookupIJ 和 lookupPos 分别是两个容量为1024的数组。这里面分别对应的就是希尔伯特曲线 ID 转换成坐标轴 IJ 的转换表,和坐标轴 IJ 转换成希尔伯特曲线 ID 的转换表。

    func init() {
    initLookupCell(0, 0, 0, 0, 0, 0)
    initLookupCell(0, 0, 0, swapMask, 0, swapMask)
    initLookupCell(0, 0, 0, invertMask, 0, invertMask)
    initLookupCell(0, 0, 0, swapMask|invertMask, 0, swapMask|invertMask)
    }

    这里是初始化的递归函数,在希尔伯特曲线的标准顺序中可以看到是有4个格子,并且格子都有顺序的,所以初始化要遍历满所有顺序。入参的第4个参数,就是从0 - 3 。

    // initLookupCell initializes the lookupIJ table at init time.
    func initLookupCell(level, i, j, origOrientation, pos, orientation int) {

    if level == lookupBits {
    ij := (i << lookupBits) + j
    lookupPos[(ij<<2)+origOrientation] = (pos << 2) + orientation
    lookupIJ[(pos<<2)+origOrientation] = (ij << 2) + orientation

    return
    }

    level++
    i <<= 1
    j <<= 1
    pos <<= 2

    r := posToIJ[orientation]

    initLookupCell(level, i+(r[0]>>1), j+(r[0]&1), origOrientation, pos, orientation^posToOrientation[0])
    initLookupCell(level, i+(r[1]>>1), j+(r[1]&1), origOrientation, pos+1, orientation^posToOrientation[1])
    initLookupCell(level, i+(r[2]>>1), j+(r[2]&1), origOrientation, pos+2, orientation^posToOrientation[2])
    initLookupCell(level, i+(r[3]>>1), j+(r[3]&1), origOrientation, pos+3, orientation^posToOrientation[3])
    }

    上面这个函数是生成希尔伯特曲线的。我们可以看到有一处对pos << 2的操作,这里是把位置变换到第一个4个小格子中,所以位置乘以了4。由于初始设置的lookupBits = 4,所以i,j的变化范围是从[0,15],总共有1616=256个,然后ij坐标是表示的4个格子,再细分,lookupBits = 4这种情况下能表示的点的个数就是2564=1024个。这也正好是 lookupIJ 和 lookupPos 的总容量。画一个局部的图,i,j从0-7变化。

     

     上图是一个4阶希尔伯特曲线。初始化的实际过程就是初始化4阶希尔伯特上的1024个点的坐标与坐标轴上的x,y轴的对应关系表。举个例子,下表是i,j在递归过程中产生的中间过程。下表是 lookupPos 表计算过程。

     取出一行详细分析一下计算过程。假设当前(i,j)=(0,2),ij 的计算过程是把 i 左移4位再加上 j,整体结果再左移2位。目的是为了留出2位的方向位置。ij的前4位是i,接着4位是j,最后2位是方向。这样计算出ij的值就是8 。接着计算lookupPos[i j]的值。从上图中可以看到(0,2)代表的单元格的4个数字是16,17,18,19 。计算到这一步,pos的值为4(pos是专门记录生成格子到第几个了,总共pos的值会循环0-255)。pos代表的是当前是第几个格子(4个小格子组成),当前是第4个,每个格子里面有4个小格子。所以4*4就可以偏移到当前格子的第一个数字,也就是16 。posToIJ 数组里面会记录下当前格子的形状。从这里我们从中取出 orientation 。看上图,16,17,18,19对应的是 posToIJ 数组轴旋转的情况,所以17是位于轴旋转图的数字1代表的格子中。这时 orientation = 1 。这样 lookupPos[i j] 表示的数字就计算出来了,4*4+1=17 。这里就完成了i,j与希尔伯特曲线上数字的对应。那如何由希尔伯特曲线上的数字对应到实际的坐标呢?lookupIJ 数组里面记录了反向的信息。lookupIJ 数组 和 lookupPos 数组存储的信息正好是反向的。lookupIJ 数组 下表存的值是 lookupPos 数组 的下表。我们查 lookupIJ 数组 ,lookupIJ[17]的值就是8,对应算出来(i,j)=(0,2)。这个时候的i,j还是大格子。还是需要借助 posToIJ 数组 里面描述的形状信息。当前形状是轴旋转,之前也知道 orientation = 1,由于每个坐标里面有4个小格子,所以一个i,j代表的是2个小格子,所以需要乘以2,再加上形状信息里面的方向,可以计算出实际的坐标 (0 * 2 + 1 , 2 * 2 + 0) = ( 1,4) 。至此,整个球面坐标的坐标映射就已经完成了。球面上的点S(lat,lng) -> f(x,y,z) -> g(face,u,v) -> h(face,s,t) -> H(face,i,j) -> CellID。目前总共转换了6步,球面经纬度坐标转换成球面xyz坐标,再转换成外切正方体投影面上的坐标,最后变换成修正后的坐标,再坐标系变换,映射到 [0,2^30^-1]区间,最后一步就是把坐标系上的点都映射到希尔伯特曲线上。

    3.       S2 Cell ID 数据结构

    最后需要来谈谈 S2 Cell ID 数据结构,这个数据结构直接关系到不同 Level 对应精度的问题。

     上图左图中对应的是 Level 30 的情况,右图对应的是 Level 24 的情况。(2的多少次方,角标对应的也就是 Level 的值)在 S2 中,每个 CellID 是由64位的组成的。可以用一个 uint64 存储。开头的3位表示正方体6个面中的一个,取值范围[0,5]。3位可以表示0-7,但是6,7是无效值。64位的最后一位是1,这一位是特意留出来的。用来快速查找中间有多少位。从末尾最后一位向前查找,找到第一个不为0的位置,即找到第一个1。这一位的前一位到开头的第4位(因为前3位被占用)都是可用数字。绿色格子有多少个就能表示划分多少格。上图左图,绿色的有60个格子,于是可以表示[0,2^30^ -1] * [0,2^30^ -1]这么多个格子。上图右图中,绿色格子只有48个,那么就只能表示[0,2^24^ -1]*[0,2^24^ -1]这么多个格子。那么不同 level 可以代表的网格的面积究竟是多大呢?

    由上一章我们知道,由于投影的原因,所以导致投影之后的面积依旧有大小差别。这里推算的公式比较复杂,就不证明了,具体的可以看文档。

    MinAreaMetric = Metric{2, 8 * math.Sqrt2 / 9}
    AvgAreaMetric = Metric{2, 4 * math.Pi / 6}
    MaxAreaMetric = Metric{2, 2.635799256963161491}

    这就是最大最小面积和平均面积的倍数关系。(下图单位是km^2^,平方公里)

     

     

      level 0 就是正方体的六个面之一。地球表面积约等于510,100,000 km^2^。level 0 的面积就是地球表面积的六分之一。level 30 能表示的最小的面积0.48cm^2^,最大也就0.93cm^2^ 。

    4.     与Geohash对比

    Geohash有12级,从5000km 到3.7cm。中间每一级的变化比较大。有时候可能选择上一级会大很多,选择下一级又会小一些。比如选择字符串长度为4,它对应的 cell 宽度是39.1km,需求可能是50km,那么选择字符串长度为5,对应的 cell 宽度就变成了156km,瞬间又大了3倍了。这种情况选择多长的 Geohash 字符串就比较难选。选择不好,每次判断可能就还需要取出周围的8个格子再次进行判断。Geohash 需要 12 bytes 存储。S2有30级,从 0.7cm² 到 85,000,000km² 。中间每一级的变化都比较平缓,接近于4次方的曲线。所以选择精度不会出现Geohash 选择困难的问题。S2 的存储只需要一个uint64 即可存下。S2库里面不仅仅有地理编码,还有其他很多几何计算相关的库。地理编码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本文没有介绍到的 S2 的实现还有很多很多,各种向量计算,面积计算,多边形覆盖,距离问题,球面球体上的问题,它都有实现。S2还能解决多边形覆盖的问题。比如给定一个城市,求一个多边形刚刚好覆盖住这个城市。

     

     如上图,生成的多边形刚刚好覆盖住下面蓝色的区域。这里生成的多边形可以有大有小。不管怎么样,最终的结果也是刚刚覆盖住目标物。

     

     用相同的 Cell 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上图就是用相同 Level 的 Cell 覆盖了整个圣保罗城市。这些都是 Geohash 做不到的。多边形覆盖利用的是近似的算法,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最优解,但是实践中效果特别好。额外值得说明的一点是,Google 文档上强调了,这种多边形覆盖的算法虽然对搜索和预处理操作非常有用,但是“不可依赖”的。理由也是因为是近似算法,并不是唯一最优算法,所以得到的解会依据库的不同版本而产生变化。

    5.     S2 Cell举例

    先来看看经纬度和 CellID 的转换,以及矩形面积的计算。

    latlng := s2.LatLngFromDegrees(31.232135, 121.41321700000003)
    cellID := s2.CellIDFromLatLng(latlng)
    cell := s2.CellFromCellID(cellID) //9279882742634381312

    // cell.Level()
    fmt.Println("latlng = ", latlng)
    fmt.Println("cell level = ", cellID.Level())
    fmt.Printf("cell = %d ", cellID)
    smallCell := s2.CellFromCellID(cellID.Parent(10))
    fmt.Printf("smallCell level = %d ", smallCell.Level())
    fmt.Printf("smallCell id = %b ", smallCell.ID())
    fmt.Printf("smallCell ApproxArea = %v ", smallCell.ApproxArea())
    fmt.Printf("smallCell AverageArea = %v ", smallCell.AverageArea())
    fmt.Printf("smallCell ExactArea = %v ", smallCell.ExactArea())

    这里 Parent 方法参数可以直接指定返回改点的对应 level 的 CellID。上面那些方法打印出来的结果如下:

    latlng =  [31.2321350, 121.4132170]
    cell level =  30
    cell = 3869277663051577529

    ****Parent ****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smallCell level = 10
    smallCell id = 110101101100100110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smallCell ApproxArea = 1.9611002454714756e-06
    smallCell AverageArea = 1.997370817559429e-06
    smallCell ExactArea = 1.9611009480261058e-06

    再举一个覆盖多边形的例子。我们先随便创建一个区域。

    rect = s2.RectFromLatLng(s2.LatLngFromDegrees(48.99, 1.852))
    rect = rect.AddPoint(s2.LatLngFromDegrees(48.68, 2.75))

    rc := &s2.RegionCoverer{MaxLevel: 20, MaxCells: 10, MinLevel: 2}
    r := s2.Region(rect.CapBound())
    covering := rc.Covering(r)

    覆盖参数设置成 level 2 - 20,最多的 Cell 的个数是10个。

     

     接着我们把 Cell 至多改成20个。

     

     最后再改成30个。

     

     可以看到相同的 level 的范围,cell 个数越多越精确目标范围。

    这里是匹配矩形区域,匹配圆形区域也同理。

     

      代码就不贴了,与矩形类似。这种功能 Geohash 就做不到,需要自己手动实现了。

    最后举一个多边形匹配的例子。

    func testLoop() {

    ll1 := s2.LatLngFromDegrees(31.803269, 113.421145)
    ll2 := s2.LatLngFromDegrees(31.461846, 113.695803)
    ll3 := s2.LatLngFromDegrees(31.250756, 113.756228)
    ll4 := s2.LatLngFromDegrees(30.902604, 113.997927)
    ll5 := s2.LatLngFromDegrees(30.817726, 114.464846)
    ll6 := s2.LatLngFromDegrees(30.850743, 114.76697)
    ll7 := s2.LatLngFromDegrees(30.713884, 114.997683)
    ll8 := s2.LatLngFromDegrees(30.430111, 115.42615)
    ll9 := s2.LatLngFromDegrees(30.088491, 115.640384)
    ll10 := s2.LatLngFromDegrees(29.907713, 115.656863)
    ll11 := s2.LatLngFromDegrees(29.783833, 115.135012)
    ll12 := s2.LatLngFromDegrees(29.712295, 114.728518)
    ll13 := s2.LatLngFromDegrees(29.55473, 114.24512)
    ll14 := s2.LatLngFromDegrees(29.530835, 113.717776)
    ll15 := s2.LatLngFromDegrees(29.55473, 113.3772)
    ll16 := s2.LatLngFromDegrees(29.678892, 112.998172)
    ll17 := s2.LatLngFromDegrees(29.941039, 112.349978)
    ll18 := s2.LatLngFromDegrees(30.040949, 112.025882)
    ll19 := s2.LatLngFromDegrees(31.803269, 113.421145)

    point1 := s2.PointFromLatLng(ll1)
    point2 := s2.PointFromLatLng(ll2)
    point3 := s2.PointFromLatLng(ll3)
    point4 := s2.PointFromLatLng(ll4)
    point5 := s2.PointFromLatLng(ll5)
    point6 := s2.PointFromLatLng(ll6)
    point7 := s2.PointFromLatLng(ll7)
    point8 := s2.PointFromLatLng(ll8)
    point9 := s2.PointFromLatLng(ll9)
    point10 := s2.PointFromLatLng(ll10)
    point11 := s2.PointFromLatLng(ll11)
    point12 := s2.PointFromLatLng(ll12)
    point13 := s2.PointFromLatLng(ll13)
    point14 := s2.PointFromLatLng(ll14)
    point15 := s2.PointFromLatLng(ll15)
    point16 := s2.PointFromLatLng(ll16)
    point17 := s2.PointFromLatLng(ll17)
    point18 := s2.PointFromLatLng(ll18)
    point19 := s2.PointFromLatLng(ll19)

    points := []s2.Point{}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9)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8)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7)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6)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5)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4)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3)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2)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1)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0)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9)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8)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7)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6)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5)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4)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3)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2)
    points = append(points, point1)

    loop := s2.LoopFromPoints(points)

    fmt.Println("----  loop search (gets too much) -----")
    // fmt.Printf("Some loop status items: empty:%t   full:%t ", loop.IsEmpty(), loop.IsFull())

    // ref: https://github.com/golang/geo/issues/14#issuecomment-257064823
    defaultCoverer := &s2.RegionCoverer{MaxLevel: 20, MaxCells: 1000, MinLevel: 1}
    // rg := s2.Region(loop.CapBound())
    // cvr := defaultCoverer.Covering(rg)
    cvr := defaultCoverer.Covering(loop)

    // fmt.Println(poly.CapBound())
    for _, c3 := range cvr {
    fmt.Printf("%d, ", c3)
    }
    }

    这里用到了 Loop 类,这个类的初始化的最小单元是 Point,Point 是由经纬度产生的。最重要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多边形是按照逆时针方向,左手边区域确定的。

    如果一不小心点是按照顺时针排列的话,那么多边形确定的是外层更大的面,意味着球面除去画的这个多边形以外的都是你想要的多边形。举个具体的例子,假如我们想要画的多边形是下图这个样子的:

     

     如果我们用顺时针的方式依次存储 Point 的话,并用顺时针的这个数组去初始化 Loop,那么就会出现“奇怪”的现象。如下图:

     

     这张图左上角的顶点和右下角的顶点在地球上是重合的。如果把这个地图重新还原成球面,那么就是整个球面中间挖空了一个多边形。

    把上图放大,如下图:

     

     这样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了,中间被挖空了一个多边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按照顺时针的方向存储了每个点,那么初始化一个 Loop 的时候就会选择多边形外圈的更大的多边形。

    使用 Loop 一定要切记,顺时针表示的是外圈多边形,逆时针表示的是内圈多边形。多边形覆盖的问题同之前举的例子一样:相同的 MaxLevel = 20,MinLevel = 1,MaxCells 不同,覆盖的精度就不同,下图是 MaxCells = 100 的情况:

     

     下图是 MaxCells = 1000 的情况:

      6.     S2的应用

     

     S2 主要能用在以下 8 个地方:涉及到角度,间隔,纬度经度点,单位矢量等的表示,以及对这些类型的各种操作。单位球体上的几何形状,如球冠(“圆盘”),纬度 - 经度矩形,折线和多边形。支持点,折线和多边形的任意集合的强大的构造操作(例如联合)和布尔谓词(例如,包含)。对点,折线和多边形的集合进行快速的内存索引。针对测量距离和查找附近物体的算法。用于捕捉和简化几何的稳健算法(该算法具有精度和拓扑保证)。用于测试几何对象之间关系的有效且精确的数学谓词的集合。支持空间索引,包括将区域近似为离散“S2单元”的集合。此功能可以轻松构建大型分布式空间索引。最后一点空间索引相信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非常广泛。S2 目前应用比较多,用在和地图相关业务上更多。Google Map 就直接大量使用了 S2 ,速度有多快读者可以自己体验体验。Uber 在搜寻最近的出租车也是用的 S2 算法进行计算的。场景的例子就是本篇文章引语里面提到的场景。滴滴应该也有相关的应用,也许有更加优秀的解法。现在很火的共享单车也会用到这些空间索引算法。最后就是外卖行业和地图关联也很密切。美团和饿了么相信也在这方面有很多应用,具体哪里用到了,就请读者自己想象吧。当然 S2 也有不适合的使用场景:平面几何问题(有许多精细的现有平面几何图库可供选择)。转换常见的 to/from GIS格式(要阅读这种格式,请使用OGR等外部库)。

    五. 最后

     

     本篇文章里面着重介绍了谷歌的 S2 算法的基础实现。虽然 Geohash 也是空间点索引算法,但是性能方面比谷歌的 S2 略逊一筹。并且大公司的数据库也基本上开始采用谷歌的 S2 算法进行索引。

    关于空间搜索其实还有一大类问题,如何搜索多维空间线,多维空间面,多维空间多边形呢?他们都是由无数个空间点组成的。实际的例子,比如街道,高楼,铁路,河流。要搜索这些东西,数据库表如何设计?如何做到高效的搜索呢?还能用 B+ 树来做么?答案当然是也可以实现高效率的搜索,那就需要用到 R 树,或者 R 树 和 B+树。这部分就不在本文的范畴内了,可参考《多维空间多边形索引算法》

    GitHub Repo:Halfrost-Field

    Follow: halfrost · GitHub

    Source: https://halfrost.com/go_spatial_search/

  • 相关阅读:
    记swoole数据库连接池消失问题的解决方式
    表格逻辑的几个想法
    Java代码实现热部署
    一个接口代理demo
    thinkphp5 关于跨域的一些坑
    CoSky-Mirror 就像一个镜子放在 Nacos、CoSky 中间,构建一个统一的服务发现平台
    CoSky 高性能 服务注册/发现 & 配置中心
    Govern Service 基于 Redis 的服务治理平台
    Govern EventBus
    mysql中查看视图代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ujianming-110117/p/12854800.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