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目中涉及到整数判断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进行判断的,但是用的时候心里老是在犯嘀咕,是不是应该使用equals呀?今天来看下这个问题!
在Object类中,equals方法的定义是这样的,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return (this == obj);
}
可见在Object类中中,equals()和"=="是等价的,但是在大部分的包装类中,都重写了equals()方法,所以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总的来说"=="是一个关系运算符,如果比较的两端都为原生数据类型,则表示判断两者的值是否相等,如果比较的两端都为引用类型,则比较两者所指向对象的地址是否相同;对于equals()方法,如果这个对象所在的类重写了equals方法,则按照重写的方法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则比较两者所指向对象的地址是否相同,其实就是使用"=="进行比较。
下面就对上面的论述进行测试。
1 public class Test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Integer a = new Integer(200);
4 Integer b = new Integer(200);
5 Integer c = 200;
6 Integer e = 200;
7 int d = 200;
8
9 System.out.println("a == b -> " + (a == b));
10 System.out.println("a.equals(b) -> " + a.equals(b));
11 System.out.println("a == c -> " + (a == c));
12 System.out.println("a.equals(c) -> " + (a.equals(c)));
13 System.out.println("c == e -> " + (c == e));
14 System.out.println("c.equals(e) -> " + (c.equals(e)));
15 System.out.println("d == a -> " + (d == a));
16 System.out.println("a.equals(d) -> " + (a.equals(d)));
17 System.out.println("d == c -> " + (d == c));
18 System.out.println("c.equals(d) -> " + (c.equals(d)));
19 }
20 }
运行结果
a == b -> false
a.equals(b) -> true
a == c -> false
a.equals(c) -> true
c == e -> false
c.equals(e) -> true
d == a -> true
a.equals(d) -> true
d == c -> true
c.equals(d) -> true
a == b -> false:对于两个new出来的Integer对象,因为每次使用new关键字都会在堆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存放相应的对象的值,然后在栈内存中存放这块内存地址的引用。而==运算符比较两者所指向对象的地址是否相同,申请了两块空间,地址肯定不相同,所以结果为false。
a.equals(b) -> true:结果为true,查看Integer源码我们发现重写的equals方法是这样的: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obj instanceof Integer) {
return value == ((Integer)obj).intValue();
}
return false;
}
首先判断传进来的Object类型是不是Integer类的一个实例,如果不是直接返回false;如果是则判断两者的成员变量value值是不是相等的(Integer类中定义的private final int value),这块又回到了基本类型的比较("==")。value的值在创建这个对象的时候被赋值,两个Integer对象传递的参数都为200,所以value值相等,返回true。
代码的第5行Integer c = 200用int给Integer赋值,因为从jdk5开始java引入了自动装箱、自动拆箱机制。第5行就是一个自动装箱的过程,相当于:Integer c = Integer.valueOf(200);在Integer类中,valueOf方法是这么实现的:
/**
* Returns an {@code Integer} instance representing the specified
* {@code int} value. If a new {@code Integer} instance is not
* required, this method should generally be used in preference to
* the constructor {@link #Integer(int)}, as this method is likely
* to yield significantly better space and time performance by
* caching frequently requested values.
*
* This method will always cache values in the range -128 to 127,
* inclusive, and may cache other values outside of this range.
*
* @param i an {@code int} value.
* @return an {@code Integer} instance representing {@code i}.
* @since 1.5
*/
public static Integer valueOf(int i) {
if (i >= IntegerCache.low && i <= IntegerCache.high)
return IntegerCache.cache[i + (-IntegerCache.low)];
return new Integer(i);
}
上面这段代码首先规定了一个范围,默认是-128-127之间,如果参数中的i在这个范围内,则返回一个数组中的内容,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则new一个新的Integer对象并返回。查看Integer类的源码可以发现,这个数组里面缓存了基本类型-128-127之间的Integer对象。但是由于第11行是与一个new出来的对象做比较,所以==肯定返回的false。
第12行,equals方法比较两个对象的value值,所以为true。
第13行,两个自动装箱的变量,但是装箱传递的值大于127,都new了一个Integer对象,所以返回false。如果装箱传递的值在-128到127之间,结果为true。
第14行,结果为true。两个自动装箱的Integer对象,比较value。
第15行,这块进行比较的时候,会对Integer对象进行自动拆箱,也就是调用intValue方法。两个基本数据类型进行==判断,根据值比较,所以结果为true。这块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是对int类型进行自动装箱处理呢?其实这块是java根据一个很明显的道理进行设计的:如果有人比较一个int类型的值和Integer类型的值,是想比较什么呢?肯定是值呀,所以这块是对Integer对象进行拆箱而不是对int类型装箱了。
第16行这块,首先调用equals方法的肯定是Integer对象,但是Integer类中重写的equals方法参数是一个Object类型呀,怎么能传递一个基本数据类型进去呢?所以,这块又有一个自动装箱的操作,当传递一个int类型给equals这个方法时,java会自动将这个值装箱为Integer类,而Integer类的最终父类又是Object,所以这块参数的问题就解决了,然后就是两个Integer对象进行equals判断,返回true。
第17行,首先d为一个基本类型int,c为一个Integer对象,所以进行==比较的时候,肯定会对Integer对象进行拆箱处理,所以结果为true。
第18行,同第16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