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成鸡肋 传统小贷公司转型路在何方
传统小额贷款公司,在寒冬之后出现了公司数量和贷款余额“双降”的局面。据央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673家,较2015年末减少137家;贷款余额8673亿元,比2015年末减少237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兴起于2010年,当年小贷贷款余额增长155.5%,随后几年,小贷公司数量保持高速增长,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14年。五年间(2010-2014年),中国小贷公司数量增长了近5倍,贷款余额增长了近3倍。但自此之后,小贷行业开始走下坡路,到2016年年末终于出现“双降”格局。(如下表)
传统小贷的发展趋缓,固然受到中国整体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但根本原因,在于网络小贷的兴起和P2P网贷的成长,挤占了传统小贷的市场空间。
虽然近2年来传统小贷数量在减少,但是网络小贷却在增加。据江西省金融办发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该省新增5家小贷公司中有4家是网络小贷公司。与此同时,有16家传统小贷公司退出经营。从全国范围来看,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在广州地区已经取得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多达24家,包括广州恒大集团、TCL集团、达安基因(002030,股吧)、唯品会、广联达(002410,股吧)、广发互联、复星云通等;在重庆地区已经取得牌照的公司包括蚂蚁金服、小米金融等,此外,三六五网(300295,股吧)在南京、万达集团和携程在上海、宜信在海南也纷纷获得网络小贷牌照。
网络小贷与传统小贷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打破了后者的业务范围限制,实现跨区域经营。传统小贷公司经营范围都需要在本地,部分公司的部分业务经过特许后才可以扩大到全省范围。而网络小贷则借助互联网,将业务范围拓展至全国。
此外, 传统小贷大股东最多只能持有30%的股份,而网络小贷允许单一大股东控股,甚至独资经营——这是网络小贷吸引众多互联网巨头参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地域限制和持股比例限制已成为传统小贷发展的两大重要障碍。
传统小贷发展受阻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来源受到严格限制。与P2P网贷相比,传统小贷资金来源非常有限,主要是股东自有资金、捐赠资金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且从金融机构获取的资金非常有限,一般不能超过净资本的50%。很多小贷公司之前申请牌照要求不是很严,导致很多股东背景不强的企业获得小贷牌照后从银行融资非常困难,这造成小贷公司基本上只能使用自有资金放贷,严重限制了其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P2P网贷行业却在最近几年高速发展。相比传统小贷,P2P可以从互联网渠道获得大量稳定的资金。据统计,2016年网贷成交量突破2万亿元,是传统小贷贷款余额的2倍,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网贷交易量为1万亿左右)。从下表可知,与传统小贷相比,P2P网贷面临的限制相对较少。
面对众多限制,传统小贷牌照已成“鸡肋”,但转型为网络小贷或P2P又谈何容易?首先,很多传统小贷想转型网络小贷。虽然线下转线上只差一个字,但是两种业务风控及业务模式相差十万八千里。既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又没有风控人才。即使转型线上,很多传统小贷依然面临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资金来源有限的问题。
从获得网络小贷牌照的企业看,不是上市公司、就是电商巨头,股东背景雄厚。前不久,上海市金融办下发《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专项监管指引(试行)》,要求网络小贷主要发起的企业是国内排名靠前的互联网企业。而网络小贷2亿元的最低注册资本,也是相当高的门槛。
对于想转型P2P网贷平台的传统小贷公司而言,目前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特别自去年8.24网贷新规颁布以来,新设P2P公司门槛有了大幅提高如信息披露、银行存管、大额标的受限等监管政策,使得P2P平台运营成本上升。已有的P2P平台在互金专项整治之后,能否完成地方金融办备案还存在未知数,传统小贷想转型入局,难度可想而知。
传统小贷转型路在何方?
对于转型中的传统小贷,正在寻求和P2P平台合作。此前,通过债权转让方式与P2P平台合作的模式已被监管部门禁止。但是,小贷公司可以利用多年的行业经验和资源,为优秀的P2P公司审核推荐借款人,并收取服务费。只要不触碰资金,并不会违反监管规定。
当然各地监管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是重庆市注册的小贷公司,就需要重新成立独立子公司。根据重庆市《关于调整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有关监管规定的通知》规定,“小额贷款公司不得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推荐借款客户,不得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相互开展资产(或债权)转让业务。”
此外,有实力的小贷公司可以申请消费金融公司牌照,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也可以申请民营银行牌照,通过吸收存款放贷。但这些牌照的获取,难度甚至超过网络小贷,大部分传统小贷公司都难以企及。 麻袋理财研究院认为,传统小贷公司可以尝试成立金融咨询服务公司与P2P网贷平台合作,通过相互持股,绑定收益与风险,实现利益共享,最终实现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