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act躬行记(6)——事件


      React在原生事件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一套跨浏览器的合成事件(SyntheticEvent),在事件传播、注册方式、事件对象等多个方面都做了特别的处理。

    一、注册事件

      合成事件采用声明式的注册方式,类似于设置HTML属性,但有两点不同:

    (1)事件要采用小驼峰的命名法,而不是全部小写,例如onclick要写成onClick。

    (2)在JSX中的事件处理程序是一个函数引用,而不是一段字符串,如下代码所示,其中handle()是一个函数。

    <button onclick="handle()">提交</button>
    <button onClick={handle}>提交</button>

      两个<button>元素都注册了点击事件,其中前者采用了传统的事件注册,后者使用了合成事件,通过对比可发现它们之间有两处明显的不同。

      React的事件类型是原生事件类型的一个子集,在上面的示例中,为按钮添加了Mouse类型的onClick事件。除了常规的Focus、Form、Touch等类型之外,React还支持Selection、Wheel、Media等有特殊功能的事件类型。

    二、事件传播

      React中的事件最终都会转换成原生事件,但不会注册到某个真实的DOM元素,而是绑定到根元素,使用事件委托技术进行事件代理,再由一个总的事件监听器管理所有的事件处理程序。

      React中的事件传播只有冒泡这一种形式,而冒泡会先在DOM树中向上传播,一直到根元素,然后再从JSX中触发的React元素开始向它的父元素传播,依次执行绑定的事件处理程序。在下面的示例中,分别为页面中的根元素和<body>元素,以及组件中的<div>元素和<button>元素绑定了点击事件,其中<div>是<button>的父元素。

    document.documentElement.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console.log("html");
    });
    document.body.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
      console.log("body");
    });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1(e) {
        console.log("子元素");
      }
      handle2(e) {
        console.log("父元素");
      }
      render() {
        return (
          <div onClick={this.handle2}>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1}>提交</button>
          </div>
        );
      }
    }

      当点击提交按钮时,在控制台输出的顺序是“body”、“html”、“子元素”、“父元素”。在React的合成事件中,也会包含一个事件对象(例如handle1()函数中的e参数)。如果要停止冒泡传播,那么可以在相应的事件处理程序中调用e.stopPropagation()。

    三、事件对象

      React基于W3C规范对事件对象进行了一层封装,不仅保证了浏览器的兼容性,还提供了一个访问原生事件对象的入口(即调用自身的nativeEvent属性)。注意,在合成事件中阻止元素的默认行为,不能用返回false的方式,得调用事件对象的preventDefault()方法。

      合成事件是被池化的,在执行完事件处理程序后,其参数(即事件对象)的属性将会被丢弃,例如通过定时器异步调用事件对象的type属性,如下所示。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e) {
        console.log(e.type);         //"click"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e.type);       //null
        }, 0);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提交</button>;
      }
    }

      点击提交按钮,在控制台首先会输出“click”,然后再输出null。如果想要保持事件对象的属性,那么可以调用它的persist()方法。继续上一个例子,只要在handle()方法中加一句e.persist(),如下代码所示,就能在定时器中输出“click”。

    handle(e) {
      console.log(e.type);           //"click"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e.type);         //"click"
      }, 0);
      e.persist();
    }

    四、this

      事件处理程序中的this不会自动绑定,即默认是没有指向的。在下面的例子中,点击提交按钮,会先触发注册的handle()方法,然后在方法内输出的this的值是undefined。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 {
        console.log(this);           //undefined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提交</button>;
      }
    }

      有两种方式可以解决this指向的问题,分别是箭头函数和bind()方法。

    1)箭头函数

      将事件处理程序改成箭头函数的形式,就能纠正this的指向,如下代码所示。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 {
        console.log(this);         //Btn实例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 => this.handle()}>提交</button>;
      }
    }

      箭头函数是不包含this的,在其内部使用的this是从上一层的作用域中继承而来的,其指向的是函数声明时所在的对象,即当前组件的实例,注意,像上面的<button>元素那样,直接在其属性中使用箭头函数,会让组件在每次渲染时,创建一个不同的回调函数。

      可以换一种写法,避免每次新建函数,如下代码所示,将箭头函数转移到方法声明的时候。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 = () => {
        console.log(this);         //Btn实例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提交</button>;
      }
    }

    2)bind()

      为事件处理程序调用bind()方法,同样也能纠正this的指向,如下代码所示。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 {
        console.log(this);         //Btn实例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bind(this)}>提交</button>;
      }
    }

      函数的bind()方法能创建一个绑定指定对象的函数,在上面的render()方法中,传递给bind()方法的this,其指向的正是当前组件的实例。除了在元素的属性中调用bind()方法之外,还可以将其移到组件的构造函数中,如下所示。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constructor(props) {
        super(props);
        this.handle = this.handle.bind(this);
      }
      handle() {
        console.log(this);         //Btn实例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提交</button>;
      }
    }

    五、事件处理程序的参数

      事件处理程序默认会接收一个事件对象,如果要向其传递额外的参数,那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第一种是用箭头函数,如下代码所示,显式地将所有参数传递给事件处理程序。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e, name) {
        console.log(e, name);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e) => this.handle(e, "strick")}>提交</button>;
      }
    }

      第二种是用bind()方法,如下代码所示,事件对象会被隐式的传递过去,并且必须位于事件处理程序参数列表的最后。

    class Btn extends React.Component {
      handle(name, e) {
        console.log(name, e);
      }
      render() {
        return <button onClick={this.handle.bind(this, "strick")}>bind</button>;
      }
    }
  • 相关阅读:
    初级算法梳理 -【任务1 线性回归算法梳理】
    【转】netstat 查看端口占用情况
    【转】Linux多命令顺序执行连接符(; || && |)
    【摘】程序员保持竞争力方法
    【整理】python中re的match、search、findall、finditer区别
    【转】怎样理解阻塞非阻塞与同步异步的区别?
    [笔记]Docker解决了什么问题?
    【笔记】第六章、Linux 的文件权限与目录配置
    [整理]Python程序员面试前需要看的博客(持续整理)
    【整理】知乎回答:为什么计算机语言中的变量名都不能够以数字为开头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rick/p/1060567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