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御式编程和开发者测试


      《代码大全》第8章介绍了防御式编程,这是一种提高软件质量技术的有益辅助手段,其核心思想是:程序不应该传入错误数据而被破坏。第22章介绍了开发者测试,测试是最常见的改善质量的活动,有些测试需要开发人员进行,例如单元测试、组件测试和集成测试。

    一、防御式编程

    1)检查所有来源于外部的数据(输入参数)

    1、对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例如确保数字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确保字符串不超长,过滤注入的SQL命令、HTML或XML代码等。

    2、在输入数据时将其转换为恰当的类型

    2)处理错误输入数据

    1、返回中立值,继续执行操作并简单地返回一个没有危害的数值,例如数值可以返回0,字符串返回空等。

    2、换用下一个正确的数据,继续读下去直到又找到一条正确记录为止。

    3、返回与前次相同的数据。

    4、换用最接近的合法值。

    5、把警告信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再用电子邮件提醒你。

    6、返回一个错误码,例如用语言内建的异常机制抛出一个异常。

    7、把错误处理集中在一个全局的子程序或对象中。

    8、当错误发生时显示出错消息。

    9、用最妥当的方式在局部处理错误。

    10、关闭程序。

    二、开发者测试

    1)测试方法

    1、对每一项相关的需求进行测试,以确保需求都已经实现。

    2、对每一个相关的设计关注点进行测试,以确保设计已经被实现。

    3、用基础测试和数据流测试对代码进行彻底的考验。

    4、使用一个检查表,其中记录着你在本项目迄今为止所犯的,以及过去所犯的错误类型。

    2)测试先行

    1、假如你首先编写测试用例,那么你将更早发现缺陷,也更容易修正它们。

    2、首先编写测试用例,将迫使你在开始写代码之前至少思考一下需求和设计。

    3、更早地把需求上的问题暴露出来,对于一个糟糕的需求来说,很难写出测试用例。

    3)基础测试

      思想就是测试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至少一次,例如if语句需要根据其表达式的复杂程序来修改测试,以确保这个语句完全经过了测试。确保覆盖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算一算有多少条通过程序的路径,然后据此开发出能通过程序里每条路径的最少数据的测试用例。下面是基础测试用例的数量计算方法:

    1、对通过子程序的直路,开始的时候记1。

    2、遇到下面的每个关键字或等价物时,加1:if、while、repeat、for、and以及or。

    3、遇到每一个case语句就加1,无法case语句没有缺省情况,则再加1。

    4)数据流测试

      全部代码至少有一半是数据声明和初始化,数据的状态有3种:

    1、已定义,数据已经初始化,但还没有使用。

    2、已使用,数据已经用于计算或其它用途。

    3、已销毁,数据曾经定义过,但现在通过某种途径取消了它的定义。

      对变量进行某种操作之前或之后的状态有:

    1、已进入,控制流已经进入一个子程序,但还没有使用该变量。

    2、已退出,对变量产生影响之后,控制流立即退出子程序。

      正常的数据状态的组合是变量已定义,已经一次或多次使用,并且可能已经销毁。下面是搭配形式:

    已定义-已定义,已定义-已退出,已定义-已销毁,已进入-已销毁

    已进入-已使用,已销毁-已销毁,已销毁-已使用,已使用-已定义

      编写数据流测试用例的关键是要对所有可能的定义-使用路径进行测试。测试每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定义,对每一个变量测试所有在某处定义而在另一处使用的组合。

    5)测试锦囊

    1、猜测错误,基于直觉或过去的经验,猜测程序会在哪里出错。

    2、边界值分析,测试边界值条件,例如小于、等于或大于。

    3、几类坏数据,包括数据太少、太多、无效、长度错误、未初始化等。

    6)错误的分类

    1、大多数错误的影响范围是相当有限的。

    2、许多错误发生在构建的范畴之外,例如频繁变动且相互矛盾的需求,以及沟通和协调的失效。

    3、笔误是一个常见的问题根源。

    4、程序员错误理解了这条设计。

    5、大多数错误很容易修正。

    7)预期错误的范围

    1、业界的经验,在已发行的软件中平均1000行代码发现1~25个错误。

    2、微软的经验,大约每1000行代码有10~20个缺陷,而对于已发布产品则大约是每1000行代码0.5个缺陷。

    3、净室开发技术,可获得低至每1000行代码3个缺陷,每1000行代码0.1个缺陷的错误率。

    4、团队软件开发过程的开发小组,可达到大约每1000行代码0.06个缺陷。

    8)保留测试记录

    1、缺陷的描述,包括报告日期、报告人、标题、编号以及修正日期等。

    2、问题的完整描述。

    3、复现错误所需要的步骤。

    4、绕过该问题的建议。

    5、相关的缺陷。

    6、问题的严重程序,例如致命的、严重的或表明的。

    7、缺陷根源:需求、设计、编码还是测试。

    8、对编码缺陷的分类:错误赋值、错误数组下标、子程序调用错误等。

    9、修正错误所改变的类和子程序。

    10、缺陷所影响的代码行数。

    11、查找该错误所花的小时数。

    12、修正错误所花费的小时数。

  • 相关阅读:
    Hbase数据库简介
    v8引擎详解
    TCP、UDP和HTTP详解
    关于websocket的代码,实现发送信息和监听信息(前端 后端(node.js))
    浏览器的渲染流程
    事件的各个阶段
    回流和重绘
    Nginx入门教程
    解决浏览器跨域
    TCP三次握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rick/p/1000018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