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词语-味觉:百科


    ylbtech-汉语-词语-味觉:百科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鲜五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五种味觉混合的结果。

    1.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味觉
    学    科:心理学
    2、
    2.返回顶部
    1、

    释义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解的、有味道的物质。当味觉刺激物随着溶液刺激到味蕾时,味蕾就将味觉刺激的化学能量转化为神经能,然后沿舌咽神经传至大脑中央后回,引起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有甜、酸、苦、咸四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种味觉混合的结果。舌面的不同部位对这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最敏感。
    味觉的感受性和机体的生理状况也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饥饿时对甜和咸的感受性比较高,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比较低;吃饱后就相反了,对酸和苦的感受性提高了,对甜和咸的感受性降低了。因此饿的时候吃东西香,饱了以后吃什么都不觉得香了。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在失去嗅觉的情况下,如感冒的时候,吃什么东西都没有味道,可见香和味是密不可分的。
     

    生理基础

    A 味觉产生的过程 呈味物质刺激口腔内的味觉感受体,然后通过一个收集和传递信息的神经感觉系统传导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后通过大脑的综合神经中枢系统的分析,从而产生味觉。不同的味觉产生有不同的味觉感受体,味觉感受体与呈味物质之间的作用力也不相同
    B 味蕾 口腔内感受味觉的主要是味蕾,其次是自由神经末梢,婴儿有10000 个味蕾,成人几千个,味蕾数量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对呈味物质的敏感性也降低。味蕾大部分分布在舌头表面的乳状突起中,尤其是舌黏膜皱褶处的乳状突起中最密集。味蕾一般有40~150 个味觉细胞构成,大约10~14 天更换一次,味觉细胞表面有许多味觉感受分子,不同物质能与不同的味觉感受分子结合而呈现不同的味道。人的味觉从呈味物质刺激到感受到滋味仅需1.5~4.0ms,比视觉13~45ms,听觉1.27~21.5ms,触觉2.4~8.9ms 都快。
     

    味觉传导

    舌前2/3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经面神经鼓索传递;舌后1/3的味觉由舌咽神经传递;舌后1/3的中部和软腭,咽和会厌味觉感受器所接受的刺激由迷走神经传递。味觉经面神经,舌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轴突进入脑干后终于孤束核,更换神经元,再经丘脑到达岛盖部的味觉区。
    味觉的分布主要有:舌头中间、舌根、舌尖和舌两侧。
     

    机理

    苦味形成的生物学机理
    苦味是由含有化学物质的液体刺激引起的感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味蕾呈卵圆形,主要由味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味细胞顶部有微绒毛向味孔方向伸展,与唾液接触,细胞基部有神经纤维支配。味觉的形成机理是:分布于味蕾中味细胞顶部微绒毛上的苦味受体蛋白与溶解在液相中的苦味质结合后活化,经过细胞内信号传导,使味觉细胞膜去极化,继而引发神经细胞突触后兴奋,兴奋性信号沿面神经、舌咽神经或迷走神经进入延髓束核,更换神经元到丘脑,最后投射到大脑中央后回最下部的味觉中枢,经过神经中枢的整合最终产生苦味感知 [3]  。
    呈酸生物机理
    酸味是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起的味感,AH酸中质子H+是定味剂,酸根负离子A-是助味剂,酸味物质的阴离子结构对酸味强度有影响: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则亲脂性减弱,酸味减弱;增加疏水性基因,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附,酸味增强。
    呈辣味机理
    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痛的感觉,严格讲属痛觉和温度觉,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因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因,而且辣味物质属于刺激性物质,可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甜味形成的生物学机理
    甜通常是指那种由糖引起的令人愉快的感觉。某些蛋白质和一些其它非糖类特殊物质也会引起甜味。甜通常与连接到羰基上的醛基和酮基有关。甜味是通过多种G蛋白耦合受体来获得的,这些感受器耦合了味蕾上存在的G蛋白味导素。
    鲜味形成的机理
    鲜味是一种非常可口的味道,由L-谷氨酸所诱发,鲜味受体膜外段-的结构类似于捕蝇草,由两个球形子域构成,两个域由3股弹性铰链连接,形成一个捕蝇草样的凹槽结构。L-谷氨酸结合与凹槽底部近铰链部位。IMP则结合与凹槽开口附近。研究人员对鲜味受体的形状进行了少许的改动,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变构效应,即IMP结合于L-谷氨酸附近的部位可以稳定VFT闭合构象,增强L-谷氨酸与味觉受体结合的程度及鲜味味觉
     

    味的阈值

    在四种基本味觉中,人对咸味的感觉最快,对苦味的感觉最慢,但就人对味觉的敏感性来讲,苦味比其他味觉都敏感,更容易被觉察
    阈值:感受到某中成为物质的味觉所需要的该物质的最低浓度。常温下蔗糖(甜)为0.1%,氯化钠(咸)0.05%,柠檬酸(酸)0.0025%,硫酸奎宁(苦)0.0001%。
    根据阈值的测定方法的不同,又可将阈值分为:
    绝对阈值:是指人从感觉某种物质的味觉从无到有的刺激量。
    差别阈值:是指人感觉某种物质的味觉有显著差别的 刺激量的差值。
    最终阈值:是指人感觉某种物质的刺激不随刺激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刺激量。
    酸和嘴里唾液不发生反应只有甜和鲜
    发生反应后有咸和苦 是和ph值大小感觉出来的
     

    影响因素

    ①物质的结构:
    糖类—甜味,酸类—酸味,盐类—咸味,生物碱—苦味。
    ②物质的水溶性:
    成为物质必须有一定的水溶性才可能有一定的味感,完全不溶于水的物质是无味的,溶解度小于阈值的物质也是无味的。水溶性越高,味觉产生的越快,消失的也越快,一般呈现酸味、甜味、咸味的物质有较大的水溶性,而呈现苦味的物质的水溶性一般。
    ③温度:
    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味觉加强,最适宜的味觉产生的温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于或小于此温度都将变得迟钝。温度对成为物质的阈值也有明显的影响。
    25℃:蔗糖0.1%,食盐0.05%,柠檬酸0.0025%,硫酸奎宁0.0001%
    0℃:蔗糖0.4%,食盐0.25%,柠檬酸0.003%,硫酸奎宁0.0003%。
    ④味觉的感受部位
    我们通过味蕾感受味觉,每一个味蕾包含50到150个不同味道的受体细胞,每一个味蕾都能够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觉。所以,无论味蕾如何分布,舌头各个区域对于不同味觉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无几的。
    ⑤味的相互作用
    两种相同或不同的成为物质进入口腔时,会使二者上午呈味味觉都有所改变的现象,称为味觉的相互作用。
    A 味的对比现象: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适当调配,可使某中呈味物质的味觉更加突出的现象。如在10%的蔗糖中添加0.15%氯化钠,会使蔗糖的甜味更加突出,在醋酸中添加一定量的氯化钠可以使酸味更加突出,在味精中添加氯化钠会使鲜味更加突出。
    B 味的相乘作用:
    指两种具有相同味感的物质进入口腔时,其味觉强度超过两者单独使用的味觉强度之和,又称为味的协同效应。甘草铵本身的甜度是蔗糖的50 倍。但与蔗糖共同使用时末期甜度可达到蔗糖的100 倍。
    C 味的消杀作用:
    指一种呈味物质能够减弱另外一种呈味物质味觉强度的现象,又称为味的拮抗作用。如蔗糖与硫酸奎宁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味的变调作用:
    指两种呈味物质相互影响而 导致其味感发生改变的现象。刚吃过苦味的东西,喝一口水就觉得水是甜的。刷过牙后吃酸的东西就有苦味产生。
    E 味的疲劳作用:
    当长期受到某中呈味物质的刺激后,就感觉刺激量或刺激强度减小的现象。
     

    影响味觉的药物

    致病机理
    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影响味觉感受器而导致味觉障碍,已知的途径可能有药物本身的味道;通过直接的或继发过程(例如酸通过胃食管反流)而损害味觉受体;免疫抑制和有关的后遗症(如口腔念珠菌病)的影响;紊乱的神经元冲动散播(如通过影响钙内流,使外周神经元脱髓鞘);神经递质功能改变;与味觉相关的更高级的感觉信息过程改变;口腔黏膜的干燥限制了化学物质通过受体部位;抗精神病药物可致口腔干燥综合征而影响味觉;改变唾液和黏液成分的产生和化学组成,虽然唾液的基本作用是提供口腔水分并起滑润作用,但它对于缓冲酸碱及增加可溶性化学物质到味觉受体是必需的;在药物所致味觉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约50%的患者血清锌浓度是降低的,其原因可能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锌形成水溶性络合物,或某些药物增加尿中锌的排泄,从而导致体内锌不足而引起味觉障碍。
    预防与处理
    预防应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可改变饮食结构,多食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猪血、猪肝、肉类、芝麻、松蘑、黄豆等。其次,测定血锌浓度,如果血锌浓度低可通过加服锌制剂以提高血清锌浓度。第三,如果明确了致味觉障碍的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减量使用看能否改变味觉障碍状况,如无效则换用作用相同而致味觉障碍作用低或无此作用的药物。
    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的阿米替林、氯丙咪嗪、去甲丙咪嗪、多虑平和丙咪嗪;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甲沙明
    苯妥英、苯二氮卓类、锂盐
    镇静催眠药
    三-唑仑、氟硝西泮、氟西泮、佐匹克隆
    抗震颤麻痹药
    赛利吉林(优麦克斯)、左旋多巴等
    抗微生物药
    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地红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伊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
    抗病毒药
    无环鸟苷;抗HIV核苷类药物,如齐多夫定等;蛋白酶抑制药,印地那韦等
    消炎镇痛药
    双氯芬酸,甲氯芬那酸,布洛芬、双氯灭痛、消炎痛
    降糖药
    二甲双胍、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磺酰脲类;如格列吡嗪
    抗高血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2拮抗剂,如氯沙坦、洛沙坦等;各种钙拮抗剂,如心痛定等;硝酸酯类:硝酸异山梨醇酯;其它,二氮嗪,胍已啶
    高血脂药物
    他汀类,如辛伐他汀;普罗布考
    乙胺碘呋酮、慢心律、恩卡尼、利多卡因注射液等
    利尿药
    速尿、乙酰唑胺
    平喘药
    异丙托溴胺
    抗溃疡药
    奥美拉唑;铋剂,如枸橼酸铋钾
    甲高用药
    磺脲嘧啶类,如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甲低用药
    碘化钾(长期服用:口中金属味),碘化油胶丸(中毒症状:口内铜腥味)
    抗类风湿药
    D-青霉胺
    抗高尿酸血症药
    抗癌药
    顺珀,阿霉素,卡培他滨,希罗达等,癌症患者经化疗后有36%~71%出现味觉改变
    维生素
    Vit D2、D3(中毒早期症状:口内有金属味等)
    重金属及其制剂
    砷、汞、铅(中毒症状:口内金属味)
    消毒剂
    高锰酸钾(中毒症状:口内金属味)
    另外,氨硫脲抗结核药和山梨醇铁注射液也可能引起口中的味觉改变(金属味)
    2、
    3.返回顶部
     
    4.返回顶部
     
    5.返回顶部
    1、
    2、
     
    6.返回顶部
     
    warn 作者:ylbtech
    出处:http://ylbtech.cnblogs.com/
    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相关阅读:
    GCD and LCM HDU 4497 数论
    c++ const 修饰变量位置含义
    洛谷 P1017 进制转换
    洛谷 P1029 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问题
    Buses and People CodeForces 160E 三维偏序+线段树
    Python学习-第三天-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Python学习-第二天-字符串和常用数据结构
    关于Python学习的一点说明
    Python学习-第一天-函数和模块的使用
    Super Mario HDU 4417 主席树区间查询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orebook/p/1227028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