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logjava.net/emu/archive/2010/12/15/340824.html
终于讲完了,下午公司内进行了二次分享,应该这次的分享算功德圆满了。
国庆刚回来,淘宝就透过yuni吹风过来,说velicity会议第一次在国内举行,希望我们去参与和分享。几乎是本能的想逃了,实在不知道站到那样一群完全陌生的人前面,要讲些什么,怎么讲。
到了10月底,dowson老大安排下来了,要去讲一场,这下躲不掉了,只好开始琢磨。看了下velocity在美国的分享PPT,偏web前端,偏性能和体验优化,而且都是很实用的技术。话题倒是熟悉,但是考虑到去的都是很多标杆公司,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如果讲别人做过和正在做的事情,那就没意思了。所以现状就是,要发掘些别人没想到的、行之有效的优化点去分享一下。
当时本来也在公司内试推错峰preload方案,技术上都ok了,效果相当给力,想法也够新颖。本来有点想藏私的,leichen和dowson都主张我们要更开放点,就决定放出来了。
然后再发掘我们内部独创的秘籍,有一些已经用烂了,有一些优化点又太小,显得小家子气,都否决了,最后选中了用了好几年,比较稳定可靠,外面又还没怎么听说过的ldns域名矫正方案。
随后就爆发了那场大家都知道的大战,公司在很多专业人士眼里的形象好像都有点变型了,也感觉到我们做的很多正面的事情太低调了,不为人知。讲点啥能又有用,又能改变在大家心中的负面形象呢?正好这一年比较关注信息无障碍,于是确定了第三个议题。
接着就是准备PPT和演讲内容。还好上次参加BU技术峰会学习到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一个PPT只要反复改,自然会慢慢变好。于是确定了主体内容,先是做了个和word差不多的PPT,然后不停的设想,讲这个内容要怎么讲,哪些意思要怎么表达,用什么图案,用什么动画效果,说些什么话。以前内部审核了很多课程的经验,也起了很大作用。中间还产生了不少创意,比如现场发礼品,拍团队视频等,有一些后来用上了,一些就放弃了。这是个不错的广告机会,又找great制作了春田花花同学会的logo作为幻灯片母版,这样就不动声色的打了一小广告。为了方便老大审核,把要说的话都提前设计好放到备注里面去了。这样也好,不怕到时忘词了,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设计了两周,才终于敢发给dowson审核。dowson给了一些修改意见,接着改。
然后就是约了研发管理部,打算用敏捷俱乐部或者大讲堂作为内部试讲。但是没想到约的太晚,居然没有办法在velocity之前讲。好吧,先拿velocity做试讲,呵呵当然不可能了,只能内部试讲。一直拖着直到最后一个周五,再也没法拖了,才把前端team的兄弟们拉过来听试讲。
试讲真的很重要,试讲一遍暴露了很多问题,也收集到了很多改进建议。周末回家后接着改,改了以后投影到液晶电视上,自己对着一空沙发试讲,讲到哪里卡壳了又停下来,把内容理顺,慢慢的内容越来越顺了,又开始删除备注里面的文字,看看自己能不能记得住词。到嗓子哑的时候,终于有一点感觉了。想用相机录下来自己看一遍,没想到一对着镜头,立马就忘词,三番四次之后,相机也没电了,就作罢了,希望到时在现场不要像对着这个相机这么紧张就好了。
到北京的两天,都专心听别人演讲,没怎么想起自己要讲的事情,到最后一天下午,终于丑媳妇要见公婆了,又觉得内容有点陌生了,还好是下午第三场,利用中午的时间又过了一下内容,还修改了下ppt。接下去,不想了,准备上场。
辛苦的准备终于还是换来了回报。现场没怎么忘词,而且讲的太嗨了,忘了控制时间,小马提前过来打手势的时候才想起来。后面的内容赶了下时间,一些想好的台词和内容都跳过了,比如和视障用户交流的一些细节,在3q大战中视障用户的支持等。
一开始讲的时候提到了两次steve souders,随后才看到他进场来听,呵呵可惜了,本来我的内容里面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的名字他能听懂,他居然错过了。还好后面几次提到google,gmail,还有很多代码和图案,他居然一句话没听懂也津津有味的听完了。随后他还跑过来祝贺我,说我good work。我说你听得懂吗,他说听不懂,我就乐了,听不懂你good work个啥啊,他说,the audience。我当时确实有点不以为然了。
没想到后来又再专门找到我,跟我解释,说我是真的从听众的反应中可以看到你good work。后来他回到米国后发了一篇博客http://www.stevesouders.com/blog/2010/12/10/velocity-china/comment-page-1/ ,提到“I had trouble following the talks that were only in Chinese although slides that had code or charts are universal. But I could tell these were good speakers – they were at ease up on stage, they engaged the audience, and their slides looked good.”,呵呵,还好听众们给力,还好我往PPT上放了好些charts和code。
国庆刚回来,淘宝就透过yuni吹风过来,说velicity会议第一次在国内举行,希望我们去参与和分享。几乎是本能的想逃了,实在不知道站到那样一群完全陌生的人前面,要讲些什么,怎么讲。
到了10月底,dowson老大安排下来了,要去讲一场,这下躲不掉了,只好开始琢磨。看了下velocity在美国的分享PPT,偏web前端,偏性能和体验优化,而且都是很实用的技术。话题倒是熟悉,但是考虑到去的都是很多标杆公司,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如果讲别人做过和正在做的事情,那就没意思了。所以现状就是,要发掘些别人没想到的、行之有效的优化点去分享一下。
当时本来也在公司内试推错峰preload方案,技术上都ok了,效果相当给力,想法也够新颖。本来有点想藏私的,leichen和dowson都主张我们要更开放点,就决定放出来了。
然后再发掘我们内部独创的秘籍,有一些已经用烂了,有一些优化点又太小,显得小家子气,都否决了,最后选中了用了好几年,比较稳定可靠,外面又还没怎么听说过的ldns域名矫正方案。
随后就爆发了那场大家都知道的大战,公司在很多专业人士眼里的形象好像都有点变型了,也感觉到我们做的很多正面的事情太低调了,不为人知。讲点啥能又有用,又能改变在大家心中的负面形象呢?正好这一年比较关注信息无障碍,于是确定了第三个议题。
接着就是准备PPT和演讲内容。还好上次参加BU技术峰会学习到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一个PPT只要反复改,自然会慢慢变好。于是确定了主体内容,先是做了个和word差不多的PPT,然后不停的设想,讲这个内容要怎么讲,哪些意思要怎么表达,用什么图案,用什么动画效果,说些什么话。以前内部审核了很多课程的经验,也起了很大作用。中间还产生了不少创意,比如现场发礼品,拍团队视频等,有一些后来用上了,一些就放弃了。这是个不错的广告机会,又找great制作了春田花花同学会的logo作为幻灯片母版,这样就不动声色的打了一小广告。为了方便老大审核,把要说的话都提前设计好放到备注里面去了。这样也好,不怕到时忘词了,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教训的。设计了两周,才终于敢发给dowson审核。dowson给了一些修改意见,接着改。
然后就是约了研发管理部,打算用敏捷俱乐部或者大讲堂作为内部试讲。但是没想到约的太晚,居然没有办法在velocity之前讲。好吧,先拿velocity做试讲,呵呵当然不可能了,只能内部试讲。一直拖着直到最后一个周五,再也没法拖了,才把前端team的兄弟们拉过来听试讲。
试讲真的很重要,试讲一遍暴露了很多问题,也收集到了很多改进建议。周末回家后接着改,改了以后投影到液晶电视上,自己对着一空沙发试讲,讲到哪里卡壳了又停下来,把内容理顺,慢慢的内容越来越顺了,又开始删除备注里面的文字,看看自己能不能记得住词。到嗓子哑的时候,终于有一点感觉了。想用相机录下来自己看一遍,没想到一对着镜头,立马就忘词,三番四次之后,相机也没电了,就作罢了,希望到时在现场不要像对着这个相机这么紧张就好了。
到北京的两天,都专心听别人演讲,没怎么想起自己要讲的事情,到最后一天下午,终于丑媳妇要见公婆了,又觉得内容有点陌生了,还好是下午第三场,利用中午的时间又过了一下内容,还修改了下ppt。接下去,不想了,准备上场。
辛苦的准备终于还是换来了回报。现场没怎么忘词,而且讲的太嗨了,忘了控制时间,小马提前过来打手势的时候才想起来。后面的内容赶了下时间,一些想好的台词和内容都跳过了,比如和视障用户交流的一些细节,在3q大战中视障用户的支持等。
一开始讲的时候提到了两次steve souders,随后才看到他进场来听,呵呵可惜了,本来我的内容里面估计也只有他自己的名字他能听懂,他居然错过了。还好后面几次提到google,gmail,还有很多代码和图案,他居然一句话没听懂也津津有味的听完了。随后他还跑过来祝贺我,说我good work。我说你听得懂吗,他说听不懂,我就乐了,听不懂你good work个啥啊,他说,the audience。我当时确实有点不以为然了。
没想到后来又再专门找到我,跟我解释,说我是真的从听众的反应中可以看到你good work。后来他回到米国后发了一篇博客http://www.stevesouders.com/blog/2010/12/10/velocity-china/comment-page-1/ ,提到“I had trouble following the talks that were only in Chinese although slides that had code or charts are universal. But I could tell these were good speakers – they were at ease up on stage, they engaged the audience, and their slides looked good.”,呵呵,还好听众们给力,还好我往PPT上放了好些charts和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