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环境下 网络IO模型


    本文讨论的背景是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

    IO发生时涉及的对象和步骤:

    对于一个network IO (这里我们以read举例),它会涉及到两个系统对象,一个是调用这个IO的process (or thread),另一个就是系统内核(kernel)。当一个read操作发生时,它会等待内核经历两个阶段


     1  内核数据准备 (Waiting for the data to be ready)
     2  内核把数据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中 (Copying the data from the kernel to the process)
    记住这两点很重要,因为这些IO Model的区别就是在两个阶段上各有不同的情况。

    Linux环境下的network IO划分:异步IO类 、和同步IO类

    一、异步IO模型分类

      .  阻塞IO

      . 非阻塞IO

      . IO多路复用(监听多个连接)

      . 异步IO

    1、阻塞型IO: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recvfrom这个系统调用,

    阶段1:

    kernel就开始了IO的第一个阶段:准备数据。对于network io来说,很多时候数据在一开始还没有到达(比如,还没有收到一个完整的UDP包),这个时候kernel就要等待足够的数据到来。而在用户进程这边,整个进程会被阻塞。

    阶段2:

    当kernel一直等到数据准备好了,它就会将数据从kernel空间中拷贝到用户内存,然后kernel返回结果,用户进程才解除block的状态,重新运行起来。
    所以,blocking IO的特点就是在IO执行的两个阶段都被block了。

    2、非阻塞IO

    inux下,可以通过设置socket使其变为non-blocking。当对一个non-blocking socket执行读操作时,流程是这个样子。

    总结:内核准备数据阶段 非阻塞,内核准备好数据把数据从内核空间发送到用户空间阶段阻塞;

    优:程序在内核准备数据阶段 非阻塞,可以去做一些别的事情,定期发送系统调用向内核索要数据;

    劣:程序在内核准备数据阶段 不断向内核发起系统调用 浪费系统资源

    import time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k.setsockopt
    sk.bind(('127.0.0.1',6667))
    sk.listen(5)
    sk.setblocking(False)
    while True:
        try:
            print ('waiting client connection .......')
            connection,address = sk.accept()   # 进程主动轮询
            print("+++",address)
            client_messge = connection.recv(1024)
            print(str(client_messge,'utf8'))
            connection.close()
        except Exception as e:
            print (e)
            time.sleep(4)
    
    #############################client
    
    import time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while True:
        sk.connect(('127.0.0.1',6667))
        print("hello")
        sk.sendall(bytes("hello","utf8"))
        time.sleep(2)
        break

     3、IO多路复用型(监听多个连接,实现并发现象)

     IO multiplexing这个词可能有点陌生,但是如果我说select,epoll,大概就都能明白了。有些地方也称这种IO方式为event driven IO。我们都知道,select/epoll的好处就在于单个process就可以同时处理多个网络连接的IO。它的基本原理就是select/epoll这个function会不断的轮询所负责的所有socket,当某个socket有数据到达了,就通知用户进程;

     

    当用户进程调用了select,那么整个进程会被block,而同时,kernel会“监视”所有select负责的socket,当任何一个socket中的数据准备好了,select就会返回。这个时候用户进程再调用read操作,将数据从kernel拷贝到用户进程。
    这个图和blocking IO的图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事实上,还更差一些。因为这里需要使用两个system call (select 和 recvfrom),而blocking IO只调用了一个system call (recvfrom)。但是,用select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connection。(多说一句。所以,如果处理的连接数不是很高的话,使用select/epoll的web server不一定比使用multi-threading + blocking IO的web server性能更好,可能延迟还更大。select/epoll的优势并不是对于单个连接能处理得更快,而是在于能处理更多的连接。)
    在IO multiplexing Model中,实际中,对于每一个socket,一般都设置成为non-blocking,但是,如上图所示,整个用户的process其实是一直被block的。只不过process是被select这个函数block,而不是被socket IO给block。

    注意1:select函数返回结果中如果有文件可读了,那么进程就可以通过调用accept()或recv()来让kernel将位于内核中准备到的数据copy到用户区。

    注意2: select的优势在于可以处理多个连接,不适用于单个连接

    总结:阻塞型IO是自己发起系统调用,等待内核准备数据、等待内核把数据copy到用户空间,

    区别:它与IO多路复用型select的区别是,IO多路复用型IO 是

    (1)select想发起系统调用  等待内核准备好了数据。(等待。。)

    (2)内核准备好了数据,给select发送数据发来信息的信号。 

    (3)程序在向内核发起系统调用。

    (4)内核把数据送到用户空间;

     *重点

     conn,addr=iphon.accept(): 等待客户端连接;(默认情况下,来了一个客户端连接后,就会退出,如果需要循环连接就要用while TURE)

      data=conn.recv(1024):  一个conn就是一个客户端连接服务端建立的 通信通道 

    IO多路复用实现机制

    1、IO多路复用selec机制

     通过selec.select()实现并发:

    selec.select([需要监听的套接字列表][输出][错误输出])方法, 需要传入三个列表参数,代替 sock.accpet()方法等待内核空间中有数据到来;

    第一个列表(监听的套接字,可以是服务端创建的 socket对象,和客户端连接服务端产生的 conn套接字对象)

    返回结果:

    监控列表中哪个套接字对象发生变化,就返回那个套接字对象。

    import socket
    import select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01))
    print(sk)
    sk.listen(5)   #sock是服务端创建的套接字 conn是某1客户端连接sock产生的套接字 注意啊!!
                   #select.select()可以监听多个套接字对象可以是服务端创建sock,和客户端连接过来使用的套接字;
                  # 其中哪个套接字的数据到了 内核空间 ,就返回那个有变化的套接字!
                  #r输入 w输出 e 错误
    r,w,e=select.select([sk,],[],[]) #select.select([sk,],[],[] 代替socket.accpet()等待内核空间的数据到来
    print(r)                    #如果有客户发来数据 select.select()返回 sk 套接字
    
    for obj in r:
        conn,addr=obj.accept()
        print(conn,addr)

    2、IO多路复用poll机制

    select机制的过渡阶段产物(jin)

    3、IO多路复用epoll机制

    代码:

    #***********************server.py
    import socket
    import select
    sk=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01))
    sk.listen(5)
    inputs=[sk,]
    while True:
        r,w,e=select.select(inputs,[],[],5)
        print(len(r))
    
        for obj in r:
            if obj==sk:
                conn,add=obj.accept()
                print(conn)
                inputs.append(conn)
            else:
                data_byte=obj.recv(1024)
                print(str(data_byte,'utf8'))
                inp=input('回答%s号客户>>>'%inputs.index(obj))
                obj.sendall(bytes(inp,'utf8'))
    
        print('>>',r)
    
    #***********************client.py
    
    import socket
    sk=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801))
    
    while True:
        inp=input(">>>>")
        sk.sendall(bytes(inp,"utf8"))
        data=sk.recv(1024)
        print(str(data,'utf8'))





    select函数阻塞程序运行,监控inputs中的套接字,当其中有套接字满足可读的条件(第一个参数为可读,如果是第二个参数则为可写),则把这个套接字返回给rs,然后程序继续运行。至于套接字怎么才算可读呢?搜索可知,当套接字缓冲区大于1byte时,就被标记为可读。也就是说,当套接字收到客户端发来的数据,就变成可读,然后select就会把这个套接字取出来,进入下一步程序。

     4、Asynchronous I/O(异步IO)

    总结:内核准备数据阶段 非阻塞,内核准备好数据把数据从内核空间发送到用户空间阶段 非阻塞

    优:程序在内核准备数据阶段 和 内核准备数据阶段 程序都处在非阻塞状态,大大提升IO传输 性能

    劣:基于异步IO的程序开发复杂度高;

     

    本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yuanchenqi/articles/6755717.html(苑浩博客)

  • 相关阅读:
    区间dp体会
    P1083借教室 noip提高组复赛2012
    P2678跳石头体会 noip2015提高组
    tarjan求LCA的体会
    P1006 传纸条
    P1140 相似基因 详解
    UVA1025 城市里的间谍 A Spy in the Metro 题解
    DAG上的动规嵌套矩形问题(含思考题)
    洛谷P1030c++递归求解先序排列
    Test 2019.7.22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ss4/p/683613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