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闲聊
良好的状态
2021
的夏天也在慢慢招手说再见了
作为日常搬砖的IT
打工人(新生代农民工),相信大多数跟我一样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参加工作之后,每天近乎两点一线,即使周末也不例外
如果周末不加班,通常我会
- 抽一天时间去公司
- 抽半天时间去骑行(天气好的话),目的是为了放松和锻炼
- 剩下半天用来网上冲浪或者奈飞
没有过多社交,没有过多业余活动(可能有人会觉得是太宅了,其实你来北京试一下就知道了)
大家也知道这一行业只有保持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当下更前沿、更流行的技术发展方向。也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只是目前我还很菜 ......
对于我自己的情况是,一旦某几天时间松懈,再次捡起来时,就可能会产生暂时的疲惫感且感觉效率较低。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夏天,会出现在某一段时间松懈下来,在某一段时间找不到之前那个能够保持良好状态的自己。我仔细思考了,这其实和工作内容关系不是很大,问题还是在于自己,没能持续学习和保持一个良好状态,于是最终产生了短暂的焦虑感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北京赚钱北京花,一分别想带回家” ......
网络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话语,尽管可能会认为这是“贩卖焦虑”,但你确没办法避免看到
......
于是乎,有了本文后两节的内容,即是我尝试着找到良好状态的两个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用
公众号
关于公众号,我关注的公众号比我的微信好友要多,其中大部分是技术号,小部分是新闻号,另外一小部分就是杂七杂八的号(各类科技和数码评测、理财、其他领域大V等等),于是我每天会在路上或者睡前花上半小时或更多的时间去阅读,遇到写的较好的技术文章会发送到电脑,仔细阅读后再进行收藏和关键内容整理
公众号的粉丝在到了一定数量后,是可以带来不错的收入的,我关注的号中也有不少号主专职做公众号的大佬们做到财务自由的
问题在于,这大部分的技术号中的大部分号,会发现在转向搬运、广告、推广、营销、卖课 ......,到最后无论是技术文还是软文,都没有自己的真知拙见
但对我来说,如果不是每篇文章都发倒也还好,穿插着、少部分的文章发这些,也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仔细一想倒也正常,大家都是为了钱,能够接受,没毛病 ~
每次都发、天天发,我就不能接受了
今年公众号开通后,我目前基本每月也会转载一到两篇用心的号主朋友的好文章,其他推文均是原创,用输出逼迫着自己持续输入。起初每周三篇,如果时间不够就拿之前博客相对较好的文章来凑数,现在只能坚持到每周两篇了。说实话有点难,毕竟不是自由职业,能力和时间都有限,当然也有不少文章得到了较高的阅读以及大佬们的关注、转载与橄榄枝,非常感谢 ~
目前我只是为了分享自己工作和学习相关的内容,无关乎粉丝和阅读量。对的,就是佛系 ~
后面估计有可能也会为了那点小小的广告费,最终接受一些和当下技术相关的广告推文
但大家放心,短期内没有计划,毕竟粉丝太少,即使发也不会无脑推广告,我会考虑到难得的粉丝们的阅读感受
希望大家也能理解我这样的号主的用心良苦,持续关注
交流群
关于交流群,事实上和公众号一样。我加入的技术交流群中,除了少数官方社区群、管理严格的群,大多数群最终都沦落成了“技术”交流群、吹水群、吐槽群、议论群、摸鱼群 ......
不交流就等于固步自封,少数交流群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进步,有人也找我加群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我打算在这个2021
的夏天将要结束的时候,为仅有的粉丝朋友们组建技术交流群,关于文章涉及到的技术领域与大家产生共鸣,更为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也想向大家学习经验
如果阅读到了这里,刚好你也是真的想交流技术,前提是限于公众号历史推文相关技术领域,不关这些领域的对我并无什么意义。可以联系我加群,最终目的是为了真真切切的技术交流和共同学习
加群方式:公众号消息私信“加群”或加我好友再加群均可(小白和巨佬请路过)
2、番茄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可以帮助做时间管理,治疗拖延症
如果你能在25
分钟内专注做一件事,并且不受打扰,这将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如果你能坚持无数个这样的25
分钟,那么你几乎可以做成所有的事,也可以拍着胸脯告诉自己:这些时间你都没有虚度
你知道这种方法叫番茄工作法,但你的第一个25
分钟可能就做错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Francesco Cirillo
从一只长得像番茄的厨房计时器里找到灵感,取番茄这个词的意大利语,Pomodoro
,发明了The Pomodoro Technique
番茄工作法,并在后来写了一份40
页左右的基本使用说明,要正确使用番茄时钟,你至少需要准备一个计时器,一份随时写下待办事项的活动清单,另外再准备一份今日待办工作计划表,以及一份用于记录原始数据的记录表
不只如此,还需要经历这5
个基本流程
- 计划
一天的开始,从你的活动清单中,挑选出今天需要完成的任务,按照优先级排列在今日待办当中
- 追踪
打开计时器,设定一个25
分钟倒计时,从今日待办中的第一项任务开始工作。这25
分钟内,不可以做当前任务外的任何事情,也不可以被其他人或事打断,否则这就是个烂番茄,需要重新开始
一个完整的番茄结束后,在今日待办中对应的任务后面,打上一个“X”,接下来的3-5
分钟,你不能做任何跟当前工作相关的事情,例如可以喝点、吃点、走一走、和周围的人聊聊天
休息完成后,重复以上步骤,开始第二个番茄,直到第四个番茄结束后,进入长时间的休息15-30
分钟,同样不能做任何跟当前工作相关的事情,重点是不能给大佬增加任何负担
当你完成一项任务,用笔直接划掉,假如此时,你当前的番茄时钟还没结束,那就回顾或检查刚才的工作
但如果任务结束后,你当前的番茄才进行不到5
分钟,那就把它作废
如此往复,直到一天的工作结束
- 记录
在事先准备的记录表上,写上具体的日期、时间、任务,以及使用的番茄数量,当然也可以在备注中,写上自己获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把这些作为你的原始数据
- 分析
从原始数据中,分析出有用信息,比如在哪些地方花费了过多的番茄时钟,哪些地方可以更高效一些
- 可视化处理
把觉得有效的信息标记出来,以便在长期实践中督促自己进步。然而要做到这五个基本流程,也并不容易,至少将面临两个难题:在一个番茄时钟中遭遇频繁的打断;无法精确估算一项任务所需的番茄数量
分析
时间具有生成性和事件的连续性两个特点,我们有了具体的日期、时分秒的定义,才有了DDL
、迟到等概念,也才有了随之而来的时间流逝感、焦虑感
但如果我们用一个个的具体事件去衡量:吃饭、洗澡、背一篇文章,事件的连续性所带来的焦虑感就会随之减少
番茄时钟正式利用这种基本原理,来减缓时间焦虑的
还有一部分焦虑来自内部的频繁打断
内部因素主要来自你自己,神奇的大脑和身体机能,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冒出一个奇妙的想法
比如突然饿了,或者突然想知道,xx
电影的下一部什么时候上映,这种时候就需要在今日待办表上标记一下,表示被打断了
如果这件事今天或者待会儿就得完成,就在今日待办下方的计划外紧急事件部分写上它,然后继续做当前工作
如果这件事儿不一定要今天做,那就写进活动清单,并给他标注截止日期
外部因素也显而易见,要做的事情是快速记录推迟打断你的这件事并写进日程表,询问打断你的人是否同意,记录方法和内部打断类似
最终记录下来,可能会发现从来都没意识到被打断的频率如此之高,写进计划外紧急事件当中的事情,也有可能在休息的间隙处理掉了,有可能后来发现没必要直接删掉了
无论如何,打断的另一面也有可能是任务,与其避免打断,不如主动出击
当明确知道如何处理打断之后,将可以从活动清单开始进行更加精确的时间估算,在活动清单中,划掉因为时间关系可能已经失去意义的任务,然后为剩下的每一项任务估算需要的番茄数,如果一项任务需要5-7
甚至更多个番茄,那就拆分为小任务,如果多项任务估算值小于1
个番茄数,就可以酌情将他们整合在一起来完成
前不久再次看到左耳朵耗子叔的直播,直播中他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其中也分享到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不被碎片化事件打断,非紧急事件一般会隔一小时或两小时再专门去处理
总之,更精确的番茄数估算,可以方便我们把活动清单中的任务合理安排进今日待办中,并在右侧用方框表示预估的番茄数,总体任务不超过当日可用番茄数,完成一个番茄打上一个“X”,完成一项任务划掉它
如果一项任务完成后发现预估番茄数还有剩余,留空即可
如果一项任务花费的番茄数比原来多,那就再行预估,用圈表示,用掉的番茄仍然画“X”
如果二次预估还不够,就进行三次预估,画个其他符号
长时间坚持,尽量消除三次预估和二次预估,以达到更加精确的目的
3、曼特拉冥想
冥想又称曼特拉Mantra
冥想,这个话题有点偏向于精神层面,我也就不多写了,因为我的精神境界中远不及超凡脱俗的高度
梵语词“曼特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曼”man
和“特拉” tra
。“曼”的意思是“心灵”,“特拉”的意思是“引开去”
因此,“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头脑从其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欲念、精神负担等等引离开。当一个人把专注力全面集中时,就能逐渐超越愚昧无知和激情等品质,而处身在善良品质的高度上
“冥想”一词应该出现于印度瑜伽,大家都不陌生,你不一定做过,但一定听说过这个词。
“苹果教父” 史蒂夫 · 乔布斯靠着冥想改变了世界,他的办公室有他的专属冥想空间。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冥想,有的已经养成多年的冥想习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练习。因为冥想对我们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各个层面,都有很大的好处
通过获得深度的宁静状态而增强自我认知和良好的状态。冥想的目的是为了集中精神、放松心灵,最终达到对自我意识更清晰的掌控和内心深处的平静,冥想的好处可以帮助改善失眠问题、改善记忆力与专注度、减少焦虑与紧张
当我关注到曼特拉冥想,并尝试着在某些时刻,静下心来,闭上双眼,休息个5-10
分钟,的确很有效果
4、最后
本文动笔写于2021
年9
月1
日凌晨
今天就不发技术文章啦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By the way,本文开头提到的加群方式:公众号消息私信“加群”或加我好友再加群均可
See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