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虑的时候看看秦小明吧


    1.

    今天题目的问题是,是我大学本科时期的一次卧谈会,几个室友问我的问题。

    虽然多年以前杭州的房价并不如现在的那么贵,但是很多浙大读书的同学,都会讨论如果以后毕业要在杭州或者临近的上海扎根买不买得起房子的问题。

    早在十年前,相较于当时人们的收入,不少人也难以负担一线城市的房价。

    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的室友们问过我。后来毕业以后到上海工作,当时的女朋友也问过我这个问题:

    秦小明,你以后如果要在上海扎根,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怎么行,买不起房你打算怎么办?

    无论是室友,还是后来的女友,他们都试图和我讨论买房的问题,但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回应过。我当时是这么想的:

    买得起,我就买

    买不起,我现在想,那也买不起

    于是,结论很简单,我只顾着做好自己手上的事,就好

    2.

    我本科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收入大概有30万/年,是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们平均水平的几倍。

    然而,我从来也没有想过要买房子,当时那个时候上海的房价,我家里凑个首付,自己的工资收入付个按揭,绰绰有余。

    事后房价涨了很多年,大家回首来看,说秦小明当时没有买房,是个傻逼。

    有时候,为了应付大家,我也笑嘻嘻地迎合几句:卧槽,当时,确实要买啊,买了早发达了。

    打心底里,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蠢。

    上海工作没多久,我就去了香港。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搞金融的,还是想到国际金融中心去接受一下 international 的洗礼,感受一下欧美、印度、日本等同事说不同口音英文的乐趣。

    一般来说,我想做一件事情,我真的想,我肯定就会去做。不过,试想一下,如果我在上海有个房子,每个月供着几万的房贷,我还能想走就走?

    想走就走,并不是你有多洒脱,而是你少了很多的束缚

    3.

    到香港之前,我已经把前两年在上海上班的收入“挥霍得”所剩无几。但是我又想在香港弄一个学位,读书需要一笔几十万的经费。

    怎么办呢?我找朋友凑了二十万,加上自己所剩不多的一点,刚好够我在香港混上一年。

    我有时候觉得自己是个奇葩。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的建议,借钱凑首付买房子。但是我为了读书弄个学位,竟然毫不犹豫不加思考地问朋友借了当时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还上的二十万。

    而一个奇葩的周围,总是围绕着一群奇葩。

    我的几个朋友,听说我要去香港弄个文凭弄个学位,他们都非常支持。二话没说,借条都不用,要多少给多少,也不考虑我日后还不还得上。

    用我们的行话来说,我靠着加杠杆完成了在香港的学业。至于为什么不问家里要,在外面打拼的同学们,大家应该都懂。

    等我读完硕士,房价比之前又高了一些。仍然有人问我,要不要在香港扎根,这里的房价这么贵,买不起房怎么办?

    我非常认真地思考过问题的前半句,但是没有想过后半句。如果一定要我思考,我觉得结论和本科时候相比,并没有什么变化。

    4.

    再往后,我从香港回来之后,就开始各种折腾了。

    此处省略十万字:创业折腾经历血泪史.doc

    (十年以后是自己 创业折腾经历血泪史.md)

    当我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又有人跳出来喊我买房子。我发现,任何时候,不管房价在什么位置,总有人跳出来喊我买房。

    什么投资稳赚不赔,什么有房子有安全感,什么有房子才好找对象(???)。。。

    理由一万个,结论就是你一定得买房啊!你都要快三十岁了!

    他们说的都非常有道理,但是我没有听他们的。这好像是我的一个习惯,我经常觉得周边的人说的都非常的有道理,但是我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走(宋彪经常为此暴风哭泣,摸摸彪哥~)。

    我的第一桶金被我悉数投入了金融市场。

    此处再省略十万字:金融市场交易血泪史.doc

    大概身边的人都知道我在市场里面有一点收益,搞公众号也赚了一点钱,但是奇怪的是,身边除了我的爸妈,竟然没有人喊我买房了。

    难道是我看空房价奏效了?

    5.

    前十年,我有好几次机会可以买房子,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也一次都没有!因为我知道那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不去讨论对父母的影响(举一家之力帮小孩在一线城市买个房子的情况在我过太普遍了),姑且对自己行动的限制,已经让我对过早举债买房这件事情,心怀敬畏。

    年轻的时候,不应该多出去浪一浪?不应该多做一些尝试?不应该为了梦想燃烧自己?这一切,难道不是建立在没有大额负债的基础之上?

    买了房,你就老老实实哼哧哼哧还贷款吧,还浪个几把。

    人生就是这样,you are what you chose。你过去做的每一个选择,共同成就了你今天的样子。

    如果我也选择按部就班,估计现在也能过着一个典型中产白领的生活。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也非常不错,但那不是我想要的。

    想要什么,想清楚,然后其他的都可以放弃。放弃的可能是枷锁,而得到的却是解放。什么都想要的想法,最愚蠢。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乔布斯这么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我想要自由,想要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想要体验不同模式的生活,所以我愿意放弃“房子”这个另很多人为之无比焦虑的东西。

    到现在,我可以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包括香港)买房,而且再也没有必要负债。我们把这个能力,归功于前十年数次对于“买房”机会的放弃。

    正是因为我前十年,没有认真思考过买房的问题,没有为房子焦虑担忧,才换来了这十年我自认为还是精彩的人生和现在还算不同的结果。

    “丫的要是你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买个房,现在都起码赚了上千万了!” 前两年还有朋友这么说,但是现在已经没人这么说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6.

    我知道无数的年轻人,尤其是 80 年代末 90年代初 出生的要在一线城市安家的这批人,天天为了买房焦虑,时刻都盼望着房价跌下来。

    秦小明
    今天,我写出我的故事,也是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不是每个人都会和秦小明走一样的路,但里面的一些朴素的道理,是通用的。比如说:

    1)永远不要让钱,成为束缚你的东西。战略上,一定要藐视钱。天天想着钱的人,一定赚不到很多钱,这是黄金定律。

    2)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把手头上的事情做到最好,比什么都强。很多事情,不是先想好先规划好,就能做成功的,机会往往于细微处出其不意地显现。

    3)对未来的焦虑,只能靠踏实走好现在的每一步来打败。对未来充满焦虑的人,往往恰好是那些现状很糟糕的人。把眼光收回来,脚踏实地,焦虑自然减轻。

    4)如果把买房当做一种欲望,那么合理管理自己的欲望也显得尤为重要。需要知道如下事实:

    低级的欲望,你只要放纵本能,立马就能获得;

    高级的欲望,你只要稍微自律,不久就能体会;

    但顶级的欲望,过程则会十分煎熬。

  • 相关阅读:
    201521123036 《Java程序设计》第1周学习总结
    201521123075 《Java程序设计》第2周学习总结
    201521123075 《Java程序设计》第1周学习总结
    201521123039 《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新)
    201521123039 《java程序设计》第一周学习总结
    201521123084 《Java程序设计》第2周学习总结
    Problem
    第一周作业及第一周学习总结
    Hello
    201521123092《java程序设计》第八周学习总结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saylo/p/12972219.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