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初阶原理及其工作特性


    资源共享的功能和优点
    数据和应用和程序
    资源
    网络存储
    备份设备
     
    常见网络访问组件
    RJ45链接器 --> 交换机 --> 路由器
    路由器 --> 交换机-->网络接口卡
     
     
    用户用户应用程序对网络的影响:
    批处理应用程序
    Ftp TFTP 库存更新
    无需直接人工交互
    带宽很重要,但并非关键性因素
    ~~~~~~~~~~~~~~~~~~~~
    交互式应用程序:
    库存查询,数据库更新
    人家交互
    因为用户需等待响应,所以响应时间很重要,但并非关键性因素,除非要等待很长时间
    ~~~~~~~~~~~~~~~
    实时应用程序:
    VoIP 视频
    人与人的交互
    端到端的延时至关重要
    ~~~~~~~~~~~~~~~~~~~
    网络的特征
    速度
    成本
    安全性
    可用性
    可扩展性
    可靠性
    拓扑
    ~~~~~~~~~~~~~~~~~~~~
    物理拓扑分类:
    总线拓扑
    环状拓扑          
    星型拓扑              单一故障点,通过点中心传输
    扩展星型拓扑       比星型拓扑的复原能力更强
    环拓扑                 信号绕环传输,单一故障点
    双环拓扑              信号沿相反方向传输,比单环复原能力强
    全网状拓扑           容错能力强,实施成本高
    部分网状拓扑        在容错能力与成本之间寻求平衡
     
    ~~~~~~~~~~~~~~~~~~~~
     
    了解主机到主机通信
    网络模型分层:
    降低复杂性
    标准化接口
    简化模块设计
    确保技术的互操作性
    加快发展速度
    简化教学
    #~~~~~~~~~~~~~~~~~~~~
      
    数据加解密:
    数据的通信是通过对等通信的
     
     
    PDU
    PDU 协议数据单元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物理层的PDU是数据为 bit
    数据链路层的PDU是数据帧 frame
    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 packet
    传输层的PDU是数据段 segment
    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消息 message
     
    三种通讯模式:
    单播     即点对点
    组播     即点对组
    广播     即点对多
     
    LAN的组成
    绞线是为了屏蔽他们之间的干扰信号
     
    Ethernet Frame结构
     
    序文
    目标地址
    源地址
    类型
    数据
    帧效验序列
    IEEE 802.3结构
     
    序文
    帧起始标志
    目标地址
    源地址
    长度
    数据
    帧效验序列
     
    数据链路层之 MAC Layer - 802.3
    序文(长度8)
    目标地址长度(6)
    源地址长度(6)
    长度(2)
    数据(长度 *可变)
    帧效验序列(4)
     
    MAC地址
     
    HUB集线器
    HUB:多端口中继器
    HUB并不记忆该信息包是由哪个MAC地址发出,哪个MAC地址在HUB的哪个端口
    HUB的特点: 共享宽带,半双工
     
    以太网桥:
    交换势以太网的优势;
    扩展网络带宽
    分割网络冲突域,使网络冲突被限制在了最小的范围内
    交换机作为更加智能的交换设备。能够哦提供更多用户所要求的功能:优先级,虚拟网,远程监测
    工作原理:
    监听数据帧中源MAC地址,学习MAC,建立MAC表
    对于未知的MAC地址,网桥将转发到除该接口外的所有端口
    当网桥接收到一个数据帧时,如果该帧的目的位于接受端口所在网段上,就过滤掉该数据帧;如果在另一个端口上,网桥就将该镇转发到另一个端口上
    当网桥接收到广播帧时,它立即转发到除接受端之外的所有其他端口
    路由器 为了实现路由选择,需要做如下事情:
    分割广播域;
    选择路由表中到达目标最好的路径
    维护和见车路由信息
    链接广域网
     
    vlan的作用及特性:
    分割广播域
    安全
    灵活管理
    vlan = 广播域 = 逻辑网络(Subnet)
     
    trunk 协议 802.1Q
    STP协议 避免回环,生成树协议
     
    网络架构:
    核心层      核心交换机,高速连接
    分布层      广播域,路由,安全,远程接入,访问层汇聚
    访问层      终端接入  
     
    tcp/ip协议
    1983年取代了旧的网络控制协议NCP
     
    应用层          对应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
    传输层          对应OSI的传输层
    internet层    对应OSI的网络层
    网络访问层    对应OSI的(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
      │        ││D│F│W│F│H│G│T│I│S│U│ │
      │        ││N│I│H│T│T│O│E│R│M│S│其│
      │第四层,应用层 ││S│N│O│P│T│P│L│C│T│E│ │
      │        ││ │G│I│ │P│H│N│ │P│N│ │
      │        ││ │E│S│ │ │E│E│ │ │E│它│
      │        ││ │R│ │ │ │R│T│ │ │T│ │
      └────────┘└─┴─┴─┴─┴─┴─┴─┴─┴─┴─┴─┘
      ┌────────┐┌─────────┬───────────┐
      │第三层,传输层 ││   TCP   │    UDP    │
      └────────┘└─────────┴───────────┘
      ┌────────┐┌─────┬────┬──────────┐
      │        ││     │ICMP│          │
      │internet网络层 ││     └────┘          │
      │        ││       IP            │
      └────────┘└─────────────────────┘
      ┌────────┐┌─────────┬───────────┐
      │一层,网络访问层││ARP/RARP │    其它     │
      └────────┘└─────────┴───────────┘
                         TCP/IP四层参考模型 
    可靠性vs高效性
    面对面传输       直接连接
    TCP                    UDP
    有序传输             无需传输
    TCP常见(e-mail,下载文件,文件分享)
    UDP常见(语音通话,视频通话)
     
    TCP特性:
    工作在传输层
    面向连接协议
    全双工协议
    半关闭
    错误检查
    将数据打包成段,排序
    确认机制
    数据恢复,重传
    流量控制,滑动窗口
    拥塞控制,慢启动和拥塞避免算法
     
    (发送在前)      IP首部
     TCP首部                                                IP数据部分(TCP数据部分)
     
    源端口,目标端口:通过计算端口从而实现通信,而一个计算机端口某个时刻只能被一个进程占用,所以通过指定源端口和目标端口,就可以知道是哪两个进程需要通信,源端口,目标端口2的16次方个
     
    序列号:表示本段报文段所发送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在TCP连接中所传送的字节流的每一个字节都会按顺序编号
     
    确认号:表示接受方期望收到发送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字节数据的编号
     
    数据偏移:TCP报文段的首部长度,共4位,由于TCP首部包含一个长度可变的选项部分,需要指定这个TCP报文段到底有多长
     
    TCP包头
    URG:表示本报文段中发送的数据是否否包含紧急数据,后面的紧急指针字段(urgent pointer) 只有当URG=1时才有效
     
    ACK:表示是否前面的确认字段是否有效,ACK=1表示有效,只有当ACK=1时,前面的确认号字段才有效,TCP规定,链接建立后,ACK必须为1,带ACK标志的TCP报文段称为确认报文段
     
    PSH: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应该立即从TCP接收缓冲区中读走数据,而接受后续数据腾出空间,如果为1,则表示对方应当立即把数据提交给上层应用,而不是缓存起来,如果应用程序不将接收到的数据读走,就会一直停留在TCP接收缓冲区中
     
    RST:带RST标志的TCP报文段成为复位报文段,如果收到一个RST=1的报文,说明与主机的链接出现了严重错误(如主机崩溃),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连接,或者说明上次发送给主机的数据有问题,主机拒绝响应
     
    SYN:在建立连接时使用,用来同步序号,当SYN为 = 1 ACK= 0时,表示这是一个请求建立连接的报文段,当SYN=1 ,ACK=1时,表示对方同意建立连接,SYN=1说明这是一个请求建立连接或者同意建立连接的报文,只有在前两次握手中SYN才置为1 ,带SYN标志的TCP报文段成为同步报文段
     
    FIN:表示通知对方本端要关闭连接了,标记数据是否发送完毕。如果FIN=1,即告诉对方:“我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你可以释放连接了”,带FIN标志的TCP报文段称为结束报文段
     
    传输层通过port号,确定应用层协议
    Port number: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协议;通信前需要建立虚拟链路;结束后拆除链路
     
    UDP: 无连接的协议
    0-65535
     
    IANA: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负责域名,数字资源,协议分配)
    0-1023     系统端口或特权端口(仅管理员可用),总所周知,永久的分配给固定的系统应用使用:22/tcp(ssh) , 80/tcp(http) , 443/tcp(https)
     
    1024 - 49151 :用户端口或注册端口,要求不严格,分配给程序注册为某应用使用 1433/tcp(SqlServer) , 1521/tcp(oracle) , 3306/tcp(mysql) , 11211/tcp/udp(memcacned)
     
    49152 - 65535: 动态端口或私有端口,客户端程序随机使用的端口
     
     
    ARP协议原理:
    在局域网中实例传输时 帧,帧里面有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一个主机要与另一个主机通信,必须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通过地址解析协议获得,所谓 "地址解析" 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为目标MAC地址的过程
     
    ARP协议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目标设备的IP地址,查询目标设备的MAC地址,以保证通信的顺利进行
    点对点的的连接是不需要ARP协议的
     
     
    ARP工作流程:
    1 当主机A向本局域网上的某个主机B发送IP数据报时,就现在自己的ARP换从表中查看有无主机B的IP地址
     
    2 如果有,就可以查出其对应的硬件地址,再将此硬件地址写入MAC帧,然后通过以太网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主机中
     
    3 如果查不到主机B的IP地址的表项。肯呢个主机B才入味能够,也可能是主机A刚刚加电,其告诉缓冲表还是空的,在这种情况下,主机A就自动运行ARP
     
     
    (1)ARP进程在本局域网上广播一个ARP请求分组,ARP请求分组的主要内容是表明:我的IP地址是192.168.0.2没我的硬件MAC是xx-xx-xx-xx-xx-xx,我想知道IP地址为192.168.0.4的主机的硬件地址
     
    (2)在本局域网上的所有主机运行的ARP进行都受到此ARP请求分组
     
    (3)主机B在ARP请求中见到自己的IP地址,就像主机A发送ARP响应分组,并写入自己的硬件地址,其余的所有主机都不在理睬这个ARP请求分组,ARP响应分组的主要内容是表明:我的IP地址是192.168.0.4,我的硬件地址是xx-xx-xx-xx-xx-xx,虽然ARP请求分组时广播发送的,但ARP响应分组时普通的单播,即一个源地址发送到一个目的地址
     
    (4)主机A收到主机B的ARP响应分组后,就在其ARP高速缓冲表中写入主机B的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
     
     
    工作步骤:
    1 -->应用程序构造数据包,该示例是产生ICMP包,被提交给内核(网络驱动程序)
     
    2 -->内核检查是否能够转化为该IP地址为MAC地址,也就是在本地的ARP缓存中查看IP-MAC对应表
     
    3 -->如果存在该IP-MAC对应关系 则跳到步骤7
     
    4 -->内核进行ARP广播,目标MAC地址FF-FF-FF-FF-FF-FF,ARP命令类型为REQUEST(1),其中包含有自己的MAC地址
     
    5 -->当192.168.1.2主机接收到该ARP请求后,就发送一个ARP的REPLY(2)命令,其中包含自己的MAC地址
     
    6 -->本地获得192.168.1.2主机的IP-MAC地址对应关系,并保存到ARP缓存中
     
    7 -->内核将把IP转为MAC地址,然后封装在以太网头结构中,再把数据发送出去
     
     
    UDP特性
    工作在传输层
     
    提供不可靠的网络访问
     
    非面向连接协议
     
    有限的错误检查
     
    传输性能高
     
    无数据恢复特性
    UDP的包头部分为
     
    internet层有 IP协议 ,ICMP协议 ARP协议 RARP协议
     
    internet协议特征
    运行于OSI网络层
    面向无连接的协议
    独立处理数据包
    分层编址
    尽力而为传输
    无数据恢复功能
     
    IP的PDU包头
     版本:占4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目前的IP协议版本号为4
     首部长度:占4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15个单位,一个单位为4字节,因此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60字节
     区分服务:占8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在旧标准中叫做服务类型,但实际上一直未被使用过.后改名为区分服务.只有在使用区分服务(DiffServ)时,这个字段才起作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使用
     总长度:占16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单位为字节,因此数据报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总长度必须不超过最大传送单元 MTU
     标识:占16位,它是一个计数器,通常,每发送一个报文,该值会加1, 也用于数据包分片,在同一个包的若干分片中,该值是相同的
     标志(flag):占3位,目前只有后两位有意义
     DF: Don‘t Fragment,中间的一位,只有当 DF=0 时才允许分片
     MF: More Fragment,最高位,MF=1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 表示最后一个
     
    片偏移:占12位,指较长的分组在分片后,该分片在原分组中的相对位置.片偏移以8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生存时间:占8位,记为TTL (Time To Live) 数据报在网络中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TTL 字段是由发送端初始设置一个 8 bit字段.推荐的初始值由分配数字 RFC 指定,当前值为64.发送 ICMP 回显应答时经常把 TTL 设为最大值 255
     
    协议:占8位,指出此数据报携带的数据使用何种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IP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哪个处理过程, 1表示为 ICMP 协议, 2表示为 IGMP 协议, 6表示为 TCP 协议, 17表示为UDP 协议
     
    首部检验和:占16位,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各占4字节,分别记录源地址和目的
     
    IP地址:
    它是唯一标识IP网络中的每台设备
    每台设备都必须具有唯一的地址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 网络ID和主机ID
  • 相关阅读:
    websphere、weblogic上JConsole的配置
    JMX连接WebSphere和WebLogic
    通过JMX监控管理weblogic的运行
    Manage, Administrate and Monitor GlassFish v3 from Java code usingAMX & JMX
    Harbor 简要安装说明
    VCSA 添加新管理用户的方法
    Oracle 修改参数
    CentOS8 设置开机自动登录账户的方法
    MYSQL使用mydumper备份恢复操作简介
    浅析网站上设置的广告位不显示问题:如何避免Adblock广告拦截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pidermansam/p/7904036.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