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作业3---个人总结(Alpha阶段)


    Alpha过程总结

          我们小组做的是博客作业数据采集系统,我负责的是前端页面的设计以及参与团队博客的编写。本产品通过对学生博客数据的采集、分析、打分,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让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更加直观的展现,让人一目了然。

    个人总结如下:

    1、项目实施的效率不高,由于我是功能流程的前部分,大概在前两天就基本实现功能,后期几天做了逐步的bug修补。前期代码中出现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后期的运行时可能会导致系统崩溃,所以一定要致力写好每一行代码。

    2、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是程序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最近的小组作业中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团队合作最重要的是沟通,能不能及时沟通、有效沟通对于整个项目的完成进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就像后面我忽略了和做后端数据功能模块同学的沟通,在页面的原型设计上也存在一定偏差,造成理解错误,后期花费更多时间去沟通,拖延了项目进度,这点需要深刻反思下自己。

    3、跟着团队一起做,还是有所收获的。学习了爬虫相关的知识,并且对web有了新的认识,在代码编写上还是太薄弱了,非常惭愧。不管以后做不做软件开发,都应该保持对程序的敏锐度和保持学习编程语言。还要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平日课程与琐事较多,只能采用碎片化的时间编程和完成作业,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心理抗压素质。

    针对书中内容并联系实际提出以下五个问题:

    问题1 :课本p32 1.3练习与讨论 第6题

     我的问题是:软件工程是不是教那些不怎么会写程序的人开发软件?我查了些资料,关于软件工程的定义,维基百科上有这样一句话:"an engineering discipline that is concerned with all aspects of software production”,即软件工程是“关于软件生产各个方面的工程学科”。软件工程不仅涉及软件开发的技术过程,而且还涉及软件项目管理等活动,以及开发支持软件生产的工具,方法和理论。根据我的实践,我得到以下经验:作为大三下学期的大学生,除了每学期末的课程设计和项目的需要,很少去思考如何做一个软件成品应该有的代码水平和流程。个人认为这应该是以计算机相关为专业出身的学生的通病,大量课程和实验灌输理论知识和算法的学习与练习应接不暇,很少停下来思考除了代码本身别的部分(像代码管理、用户体验交互之类的事情)。我的观点是:软件工程不应该是教人如何写程序。软件工程的“工程”二字就意味着它和许多工程领域的学科以及管理学科有很大的关系。软件工程应该是教只会写程序的人如何去系统的将源代码打造成一个用户可良好交互和可持续发展的软件。

    问题2:课本p68 3.4练习与讨论 第2题

    我的问题是:软件开发是一门工程,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手艺?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软件开发是工程,不是艺术。所谓艺术一般不是经济生活必需的,而是茶余饭后供人们休闲和欣赏的附属品。艺术品虽然价值不菲,但不是和国民经济或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它应该是一种附属品。软件则完全不同,它已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而深入的应用,真正在为社会服务。但在软件天才眼中,做软件就像是成就一件艺术品,充满着想象,不断创新,而且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的确需要艺术细胞。不知道老师们是怎么想的。

    问题3:课本p118-p137 第六章 敏捷流程

    我的问题是:如何在敏捷流程中保持团队的绩效?我查了一些资料,在维基百科中,关于敏捷开发的定义是这样子的: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describes a set of principles for software development under which requirements and solutions evolve through the collaborative effort of self-organizing cross-functional teams,翻译过来就是:敏捷软件开发描述了一套软件开发的原则,通过自组织跨职能团队的协作努力,需求和解决方案发展。在这次Alpha阶段,我们接触了敏捷开发,其中包括7天的冲刺以及每日的会议,做燃尽图等等,刚开始会有点不适应,但又很惊讶,原来开发一个软件的过程可以这样拆解,但是在拆解后,各个需求和任务之间又有种种复杂的依赖关系,怎样在计划中体现依赖关系对我们团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我的困惑以及观点如下:在敏捷团队里,比起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管理和团队沟通。无论团队内外,面对面的交流始终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还有一点,我们都是学计算机的,对于一些美工,可能没那么敏感,所以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些美术学院的同学来一起设计、开发产品呢,或许可行。

    问题4:课本p157-p159 8.1软件需求

    我的问题是:怎样更精确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如何使软件的功能有实际意义?书上有一套经验公式:实际时间的花费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对某件事的估计时间X,以及做过类似开发工作的次数N。Y=X±X÷N(注:实际花费时间Y,对某件事的估计时间X,做过类似开发工作的次数N)。

    有时候面对着是不懂技术的用户,他们的想法可能会和开发者想的相差甚远。像我每次看到一个软件,都会去设想它是如何实现的,自己能不能做出这个功能。我觉得开发者就不能算是典型消费者了,有时候思维定式使得很难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会先去想“怎么样做好做”而不是想“怎么样能让用户好用”。这种想法大概非常不“面向用户”。有时候用户想要的效果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对开发者来说实现就非常困难。不善的沟通和理解可能会导致整个产品做出来大相径庭。而且使实际花费时间变长。

    问题5:课本p195-p198 9.5PM的能力要求和任务

    我的问题是:成为一个合格的PM,需要哪些能力?真的就只包括书上说的四点:1、观察、理解和快速学习能力 2、分析管理能力 3、一定的专业能力 4、自省的能力。我查了些资料,在软件团队里,除了写代码、测试代码和画图做设计,还有一类角色很重要,那就是PM---项目经理。而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带领团队达成最重要的目标,并保持团队的平衡。就我个人觉得一个合格的PM,还必须具备足够的交流能力,才能与上属、下级进行平等的交流,特别是对下级的交流更重要。一个项目各有其独特之处,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千变万化的情况,因此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这就要求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才能对各种不利的情况迅速作出反应并着手解决。

    软件工程师能力自我评价表

    1.保持高标准,不要受制于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 theory)[i]。
    当你看到不靠谱的设计、糟糕的代码、过时的文档和测试用例的时候,不要想 “既然别人的代码已经这样了,我的代码也可以随便一点啦。”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2. 主动解决问题。当看到不靠谱的设计,糟糕的代码的时候,不要想“可能别人会来管这个事情” ,或者“我下个月发一个邮件让大家讨论一下”。要主动地把问题给解决了[ii]。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3. 经常给自己充电,身体训练是运动员生活的一部分,学习是软件工程师职业的伴侣。每半年就要了解和学习一些新的相关技术。通过定期分享(面对面的分享,写技术博客等)来确保自己真正掌握了新技术。d) 一直主动这样做 
    
    4. DRY (Don't Repeat Yourself)——别重复。在一个系统中,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有一个无异议的、正规的表现形式。b) 听说过,但是认为意思不大;
    
    5. 消除不相关模块之间的影响,在设计模块的时候,要让它们目标明确并单一,能独立存在,没有不明确的外部依赖。d) 能够在多种语言和架构中做到
    
    6. 通过快速原型来学习,快速原型的目的是学习,它的价值不在于代码,而在于你通过快速原型学到了什么。c) 不用原型,一直在产品中直接改
    
    7. 设计要接近问题领域,在设计的时候,要接近你目标用户的语言和环境。c) 大概同意,但是怎么接近用户呢?
    
    8. 估计任务所花费的时间,避免意外。在开始工作的时候,要做出时间和潜在影响的估计,并通告相关人士,避免最后关头意外发生。工作中要告知可能的时间变化,事后要总结。
    d) 一直主动这样做
    
    9. 图形界面的工具有它的长处,但是不要忘了命令行工具也可以发挥很高的效率,特别是可以用脚本构建各种组合命令的时候。 c) 正在学习命令行工具
    
    10. 有很多代码编辑器,请把其中一个用得非常熟练。让编辑器可以实现自己的定制,可以用脚本驱动,用起来得心应手。c) 没有任何定制
     
    11. 理解常用的设计模式,并知道择机而用。设计模式不错,更重要的是知道它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b) 模式没用
    
    12. 代码版本管理工具是你代码的保障,重要的代码一定要有代码版本管理。d) 经常用
    
    13. 在debug的时候,不要惊慌,想想导致问题的原因可能在哪里。一步一步地找到原因。要在实践中运用工具,善于分析日志(log),从中找到bug。同时,在自己的代码里面加 log. b) 只会printf
    
    14. 重要的接口要用形式化的“合同”来规定。用文档和断言、自动化测试等工具来保证代码的确按照合同来做事,不多也不少。使用断言 (assertion) 或者其他技术来验证代码中的假设,你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现实世界中往往会发生。c) 想用,但没有时间
    
    15. 只在异常的情况下才使用异常 (Exception),  不加判断地过多使用异常,会降低代码的效率和可维护性。记住不要用异常来传递正常的信息。b) 抓住所有异常
    
    16. 善始善终。如果某个函数申请了空间或其他资源,这个函数负责释放这些资源。d) 一直主动这样做
    
    17. 当你的软件有多种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要采用松耦合的配置模式,而不是要把所有代码都混到一起。d) 一直主动这样做
    
    18. 把常用模块的功能打造成独立的服务,通过良好的界面 (API) 来调用不同的服务。b) 拷贝代码过来用也可以
    
    19. 在设计中考虑对并行的支持,这样你的API 设计会比较容易扩展。 d) 考虑在适当的层次支持并行
    
    20. 在设计中把展现模块 (View) 和实体模块 (Model) 分开,这样你的设计会更有灵活性。 d) 一直主动这样做
    
    21. 重视算法的效率,在开始写之前就要估计好算法的效率是哪一个数量级上的(big-O)。b) 我的数据量不大,无所谓
    
    22. 在实际的运行场景中测试你的算法,不要停留在数学分析层面。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实际因素 (是否支持大小写敏感的排序,数据是否支持多语言)会导致算法效率的巨大变化。d) 一直主动这样做
    
    23. 经常重构代码,同时注意要解决问题的根源。b) 任何修改都可以叫重构
    
    24. 在开始设计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测试 ,如果代码出了问题,有log 来辅助debug 么? 尽早测试,经常测试,争取实现自动化测试,争取每一个构建的版本都能有某些自动测试。c) 项目没有安排时间,我也没有提这事
    
    25. 代码生成工具可以生成一堆一堆的代码,在正式使用它们之前,要确保你能理解它们,并且必要的时候能debug 这些代码。b) 从来不看那些代码
    
    26. 和一个实际的用户一起使用软件,获得第一手反馈。 c) 想做但是没有机会
    
    27. 在自动测试的时候,要有意引地入bug,来保证自动测试的确能捕获这些错误。d) 一直主动这样做
    
    28. 如果测试没有做完,那么开发也没有做完。d) 一直主动这样做
    
    29. 适当地追求代码覆盖率:每一行的代码都覆盖了,但是程序未必正确。要确保程序覆盖了不同的程序状态和各种组合条件。d) 一直主动这样做
    
    30. 如果团队成员碰到了一个有普遍意义的bug,  应该建立一个测试用例抓住以后将会出现的类似的bug。b) 每个bug都是特殊的
    
    31. 测试:多走一步,多考虑一层。如果程序运行了一星期不退出,如果用户的屏幕分辨率再提高一个档次,这个程序会出什么可能的错误?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32. (带领团队)了解用户的期望值,稍稍超出用户的期望值,让用户有惊喜。 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33. (带领团队) 不要停留在被动地收集需求,要挖掘需求。真正的需求可能被过时的假设、对用户的误解或其他因素所遮挡。c) 如果有明确要求,我可以做好
    
    34. (带领团队)把所有的术语和项目相关的名词、缩写等都放在一个地方。 b) 都记在我脑子里
    
    35. (带领团队)不要依赖于某个人的手动操作,而是要把这些操作都做成有相关权限的人士都能运行的脚本。这样就不会出现因为某人休假而项目被卡住的情况。a) 从来没听说过
    
    36. (带领团队)要让重用变得更容易。一个软件团队要创造一种环境,让大家有轻松的心态来尝试各种想法 (例如,模块的重用,效能的提升,等)。b) 团队严肃紧张最好
    
    37. (带领团队)在每一次迭代之后,都要总结经验,让下一次迭代的进度安排更可靠,质量更高。c) 如果上级有要求,就做一下
  • 相关阅读:
    Android SDK
    1055
    清除浮动的三种方式
    解决块状元素垂直外边距的塌陷问题
    drf 验证接口权限
    Linux常用指令
    Linux安装python3,virtualenv和virtualenvwrapper
    Linux基本命令2
    Linux之文档与目录结构
    Linux基本命令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milehjy/p/6852723.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