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ob流程:Shuffle详解


    此文承接Job流程:Mapper类分析.MapReduce为确保每个reducer的输入都按键排序,数据从map输出到reducer输入的这段过程成为Shuffle。

    map端

    1).Spill溢写. 每个map()方法都将处理结果输出到一个环形内存缓冲区buf(100MB)中(mapreduce.task.io.sort.mb)。一旦缓冲区的数据量达到阀值0.8(mapreduce.map.sort.spill. percent),就会启动一个后台线程将缓冲区的数据溢写(spill to disk)到本地磁盘指定的目录下(mapreduce.cluster.local.dir)。溢写线程启动,首先锁定这80MB的内存,执行溢写前相关的一系列操作。而map输出则继续往剩下的20MB内存中写,互不影响。溢写磁盘过程中,如果缓冲区被填满,map输出会被阻塞,直到溢写磁盘过程完成。

    map()函数只为key做加1操作,即内存缓存区内容为:
    <a,1>  <b,1>  <a,1>  <c,1>  <a,1>  <d,1>

    2).PartitionSort. 溢写线程写入磁盘前的相关操作:首先根据map输出最终要传送到的reducer把内存中的数据划分成相应的分区Partitioner,然后在各个分区中按Key进行内排序Sort。如果制定了combiner(1)操作,它会在内排序后的输出上进行。当以上步骤完成之后,溢写线程才开始写入磁盘。

    注意写磁盘时压缩map输出,不仅可以加快写磁盘速度,节约磁盘空间,而且减少传给reduce的数据量。默认是不压缩的,启动压缩只要将mapreduce.map.output.compress设置为true即可详见解读:hadoop压缩格式

    系统默认的HashPartition:只是把key hash后按reduceTask的个数取模,因此一般来说,不同的key分配到哪个reducer是随即的!所以,单个reducer内的数据是有序的,但reducer之间的数据却是乱序的!要想数据整体排序:①只设一个reducer,②使用TotalOrderPartitioner

    经过Partition和Sort后数据为:
    <a,1>    <a,1>    <a,1>    <b,1>    <c,1>    <d,1> 
    如果有Combiner阶段,则处理后的数据为:
    <a,3>    <b,1>    <c,1>    <d,1>

    3).Merge合并. 每次Spill操作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溢写文件,因此在map结果写入磁盘过程中会不断产生80MB的溢写文件。在map阶段完成之前,要将所有溢写文件被合并merge(或叫分组group)成一个已分区且已排序的map输出文件,此阶段是基于字节流排序过程。属性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控制着一次最多合并多少个溢出写文件,默认10。如果制定了combiner(2)操作,它会在合并后的大文件上运行。

    注意merge时不同partition间key是不会比较的,只有同一partition的key才会进行排序和合并。

    merge的算法每个spill文件中key/value都是有序的,但不同的文件却是乱序的,类似多个有序文件的多路归并算法。首先分别取出需要merge的spillfile的最小的key/value,放入一个内存堆中,然后每次从堆中取出一个最小的值,并把此值保存到merge的输出文件中。这里和hbase中scan的算法非常相似!

    假设当前map节点生成两个相同的Spill文件,则Merge结果:
    <a,3>  <a,3>  <b,1>  <b,1>    <c,1>  <c,1>    <d,1>  <d,1>
    如果有Combiner阶段:
    <a,6>  <b,2>  <c,2>  <d,2>

    4).map端总结

    1. 对于map输出的partition分区是在写入内存buf前就做好的了。我们可以通过继承Partitioner类实现自定义分区,将自己想要的数据分到同一个reducer中。
    2. 在spill过程中map输出也会继续。因此,对内存buf相关参数的调优是MR调优的重点之一。
    3. 排序是MR默认的行为,内存中的排序是对结构化的对象进行比较,调用的是compareTo()方法。而merge阶段排序是对序列化后的字节数组进行排序,调用Comparator比较器中的compare()方法进行二次排序。
    4. Combiner在spillmerge阶段都会进行。Combiner是基于Key对Map结果进行规约处理,减小Map与Reduce之间的数据量传输但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场景都适合combine,比如平均值。
    5. Combiner本身已经执行了reduce()操作,为什么在Reducer阶段还要执行reduce()操作? combiner只是处理了各个节点自身的Map中间结果,而Reducer则是将各个节点的Map结果汇集,再进行统一处理。

    reduce如何知道要从那个NM取得map输出呢?

    a).  map任务成功完成之后,它会通过心跳机制通知MR-AM状态已更新。因此,对于指定作业的MR-AM知道map输出的映射关系。reduce中有一个线程定期询问MR-AM以便获得map输出的位置,直到reduce获得所有map的输出位置。

    b).  由于reducer可能失败,因此MR-AM并没有在第一个reducer检索到map输出时就立即从磁盘上删除它们。相反,MR-AM会等待,直到整个MR作业完成才删除map输出。

    Reduce

    5).HTTP请求. map输出文件保存在运行map任务的NodeManage节点的本地磁盘。reducer通过HTTP方式从各个NM上拷贝map中间结果,而每个NM通过jetty server处理这些http请求,所以可以适当配置调整jetty server的工作线程数(mapreduce.tasktracker.http.threads,默认40)。此设置针对整个MR任务,而不是针对每个map子任务。在运行大型作业的大型集群上,此值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6).Copy阶段. 现在,NM需要为分区文件运行reduce任务。更进一步,reduce任务需要集群上若干个map任务的中间结果作为其特殊的分区文件。每个map任务的完成时间可能不同,因此只要有一个map任务完成,reduce任务就开始复制其输出。这就是reduce任务的复制阶段(copy phase)。Reduce任务默认有5个线程从map端拷贝数据,对应属性mapreduce.reduce.shuffle.parallelcopies。

    7).Sort/Merge阶段. Map结果首先会被复制到reduce节点的内存缓冲区(mapreduce.reduce.shuffle.input.buffer.percent,默认0.70. 指定内存HeapSize的多少比例用于缓存数据,内存大小可通过mapred.child.java.opts来设置,默认200M),达到缓冲区阈值(mapreduce.reduce.shuffle.merge.percent,默认0.66),则合并后溢写到本地磁盘。随着磁盘上溢写文件的不断增多,reduce任务进入排序阶段(sort phase)。更恰当的说是合并阶段,因为排序已在map端进行,这个阶段将合并map输出,维持其顺序排序。合并是循环进行的。比如,如果有50个map输出,而合并因子是10(mapreduce.task.io.sort.factor,默认10,与map的合并类似),合并将进行5趟。每趟将10个文件合并成一个文件,因此最后有5个中间文件。

    :为了合并,压缩的map输出都必须在内存中被解压缩。 

    8).执行Reduce. 在最后阶段,即reduce阶段,直接把5个中间文件输入reduce()函数,从而省略了一次合并写入磁盘,再从磁盘读取数据的往返行程。最后的合并既可来自内存和磁盘片段。在reduce阶段,对已排序的输入中每个键调用一次reduce()函数。此阶段的输出直接写到HDFS中,并且本NM节点保存第一个块副本(block replica)

  • 相关阅读:
    【渗透测试】hydra使用小结
    Git/SQL/正则表达式的在线练习平台
    加密算法的前世今生
    Linux的进程、线程、文件描述符是什么
    一文看懂 session 和 cookie
    Linux 文件目录都是什么鬼?
    Linux shell 的实用小技巧
    关于 Linux shell 你必须知道的
    我用四个命令概括了 Git 的所有套路
    如何寻找最长回文子串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kyl/p/4762864.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