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http://bbs.csdn.net/topics/320149251
1.1.1. 集合框架中的接口
所谓框架就是一个类库的集合。集合框架就是一个用来表示和操作集合的统一的架构,包含了实现集合的接口与类。
* Collection:集合层次中的根接口,JDK没有提供这个接口直接的实现类。
* Set:不能包含重复的元素。SortedSet是一个按照升序排列元素的Set。
* List:是一个有序的集合,可以包含重复的元素。提供了按索引访问的方式。
* Map:包含了key-value对。Map不能包含重复的key。SortedMap是一个按照升序排列key的Map。
1.1.2. ArrayList
* ArrayList:我们可以将其看作是能够自动增长容量的数组。
* 利用ArrayList的toArray()返回一个数组。
* Arrays.asList()返回一个列表。
* 迭代器(Iterator)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方式来访问集合中的元素
1.1.3. Collection类
* 排序:Collections.sort()
(1)自然排寻(natural ordering );
(2)实现比较器(Comparator)接口。
* 取最大和最小的元素:Collections.max()、Collections.min()。
* 在已排序的List中搜索指定的元素:Collectons.binarySearch()。
1.1.4. LinkedList
* LinkedList是采用双向循环链表实现的。
* 利用LinkedList实现栈(stack)、队列(queue)、双向队列(double-ended queue )
1.1.5. 数据结构
一般将数据结构分为两大类:线性数据结构和非线性数据结构。线性数据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串、数组和文件;非线性数据结构有树和图
1.1.6. 线性表
* 线性表的逻辑结构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限序列:
(a1, a2 ,a3,…an)
n为线性表的长度(n≥0),n=0的表称为空表。
* 数据元素呈线性关系。必存在唯一的称为“第一个”的数据元素;必存在唯一的称为“最后一个”的数据元素;除第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且只有一个前驱元素; 除最后一个元素外,每个元素都有且只有一个后继元素。
* 所有数据元素在同一个线性表中必须是相同的数据类型。
* 线性表按其存储结构可分为顺序表和链表。用顺序存储结构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顺序表;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的线性表称为链表。
* 将线性表中的数据元素依次存放在某个存储区域中,所形成的表称为顺序表。一维数组就是用顺序方式存储的线性表
1.1.7. 栈
* 栈(Stack)也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是一种后进先出(LIFO)的结构。
* 栈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的线性表,表尾称为栈顶(top),表头称为栈底(bottom)。
* 栈的物理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用链式存储结构。
1.1.8. 队列
* 队列(Queue)是限定所有的插入只能在表的一端进行,而所有的删除都在表的另一端进行的线性表。
* 表中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Rear),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Front)。
* 队列的操作是按先进先出(FIFO)的原则进行的。
* 队列的物理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结构,也可以用链式存储结构
1.1.9. ArryList和LinkedList的比较
* ArrayList底层采用数组完成,而LinkedList则是以一般的双向链表(double-linked list)完成,其内每个对象除了数据本身外,还有两个 引用,分别指向前一个元素和后一个元素。
* 如果我们经常在List的开始处增加元素,或者在List中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我们应该使用LinkedList,否则的话,使用ArrayList将更加快速
1.1.10. HashSet
* 实现Set接口的hash table(哈希表),依靠HashMap来实现的。
* 我们应该为要存放到散列表的各个对象定义hashCode()和equals()。
1.1.11. 散列表
* 散列表又称为哈希表。散列表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以结点的关键字为自变量,通过一定的函数关系(散列函数)计算出对应的函数值,以这个值作为该结点存储在散列表中的地址。
* 当散列表中的元素存放太满,就必须进行再散列,将产生一个新的散列表,所有元素存放到新的散列表中,原先的散列表将被删除。在Java
语言中,通过负载因子(load factor)来决定何时对散列表进行再散列。例如:如果负载因子是0.75,当散列表中已经有75%的位置已经放满,
那么将进行再散列。
* 负载因子越高(越接近1.0),内存的使用效率越高,元素的寻找时间越长。负载因子越低(越接近0.0),元素的寻找时间越短,内存浪费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