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DP用于保持大量终端的在线与控制,应用与业务则通过TCP去实现。这个和FTP服务控制与数据分离,采取不同的连接,有异曲同工之处 端口映射老化时间


    移动端IM/推送系统的协议选型:UDP还是TCP?

    http://www.52im.net/thread-33-1-1.html

    对于有过网络编程经验的开发者来说,使用何种数据传输层协议来实现数据的通信,是个非常基础的问题,它涉及到你的第一行代码该如何编写。

    从PC时代的IM开始,IM开发者就在为数据传输协议的选型争论不休(比如:《为什么QQ用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这样的问题,隔一段时间就能在社区里看到)。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鉴于移动网络的不可靠性等特点,再加上手机的省电策略、流量压缩等,为这个问题的回答增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有选择困难证的人来说,基于以上因素,加上UDP和TCP协议的本质差异,这样的选择确实很纠结。本文将从作者的实践总结,给出自已的观点,如有异议还请理性回复,不为找喷,仅供参考。

    2、参考资料


    为什么QQ用的是UDP协议而不是TCP协议?
    UDP中一个包的大小最大能多大
    基于TCP协议的移动端IM仍然需要心跳保活机制
    NAT详解:基本原理、穿越技术(P2P打洞)、端口老化等
    计算机网络通讯协议关系图(中文珍藏版)
    理论经典:TCP协议的3次握手与4次挥手过程详解
    微信对网络影响的技术试验及分析(论文全文)
    移动端IM开发者必读(一):通俗易懂,理解移动网络的“弱”和“慢”
    移动端IM开发者必读(二):史上最全移动弱网络优化方法总结
    从客户端的角度来谈谈移动端IM的消息可靠性和送达机制
    现代移动端网络短连接的优化手段总结:请求速度、弱网适应、安全保障
    高性能网络编程(一):单台服务器并发TCP连接数到底可以有多少
    高性能网络编程(二):上一个10年,著名的C10K并发连接问题
    高性能网络编程(三):下一个10年,是时候考虑C10M并发问题了
    高性能网络编程(四):从C10K到C10M高性能网络应用的理论探索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一):浅析TCP协议中的疑难杂症(上篇)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二):浅析TCP协议中的疑难杂症(下篇)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三):关闭TCP连接时为什么会TIME_WAIT、CLOSE_WAIT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四):深入研究分析TCP的异常关闭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五):UDP的连接性和负载均衡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六):深入地理解UDP协议并用好它
    不为人知的网络编程(七):如何让不可靠的UDP变的可靠?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一):快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上篇)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二):快速理解网络通信协议(下篇)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三):快速理解TCP协议一篇就够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四):快速理解TCP和UDP的差异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五):快速理解为什么说UDP有时比TCP更有优势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六):史上最通俗的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功能原理入门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七):深入浅出,全面理解HTTP协议
    网络编程懒人入门(八):手把手教你写基于TCP的Socket长连接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一):跟着动画来学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二):我们在读写Socket时,究竟在读写什么?

    3、UDP vs TCP


    TCP还是UDP?长连接如何实现?如何实现心跳机制?心跳的间隔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是讨论移动端IM、消息推送等类似话题时,几乎一定被问到的问题。这里尝试正本清源一下。

    4、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


    在分析到底应该使用UDP还是TCP之前,有必要先讨论一下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特点。

    互联网的网络基础建设,经过十几年长期的发展,已经较为稳定和成熟,PC终端、操作系统的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而移动互联网,由于涉及到无线电话网络基站、2G、3G和4G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稳定性、带宽、资源分配等各方面虽日趋完善,但当前终究还有不少问题的存在。另外,由于移动互联网其“移动”的本质,加上智能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发展较晚,目前还在不断演变的情况,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还是低速、不稳定、终端能力稍弱的情况。而且由于其“移动”本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互联网的质量。

    所以,在互联网的环境里面,网络应用程序由于网络设施、操作系统的成熟,开发使用起来比较容易,资源也较为充足。而移动互联网还是要“斤斤计较”。

    5、智能终端电池续航能力,系统休眠


    智能终端设备的电池续航能力始终是技术瓶颈。在连续使用的情况下,绝大部分智能设备电池无法支持两个小时以上。所以在没有外部电源的情况,智能终端设备必须频繁、长时间休眠,这将极大地影响两种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应用场景。

    6、IPv4资源、端口资源


    这个话题往往被很多人忽略,但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虽然大部分人都很清楚IP地址的紧缺导致的动态IP分配的必然,却忽略了由于IP地址不足引起的端口资源不足。

    由于需要动态分配IP地址(这里不仅仅指互联网入口的IP,还包括局域网内部的IP),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都是经过端口映射,把内部网络(包括PC、手机、平板、Wifi、2G、3G、4G)IP与端口映射成外部IP(通常是公网IP)和对应的端口,并维持这个映射关系,才能正常地修改、转发报文信息,保证内部各个ip、端口与外部的各个ip、端口的通信。

    然而,单个IP地址的端口资源是有限的,理论上限是65535个端口。对于普通宽带路由器来说,这个已经很充足了。但是!对于大型的网络服务、网络主干接入点等来说,如果IP资源不足,每个IP几万个端口的资源很快会耗尽,从而影响正常通讯。

    7、端口映射老化时间


    正因为如此,所有的路由器都会为每个端口映射关系设置老化时间,如果老化时间倒数到0,则端口映射关系失效,该端口被释放给其他连接使用。如果端口全部耗尽,则无法再新建内部与外部的网络连接。

    端口映射老化时间,比很多人想象中的要短很多。一般的家用宽带路由器,老化时间一般是两三分钟;在有线宽带运营商接入部分,老化时间可能少于两分钟。在无线电话网络运营商接入部分(例如GPRS连接),老化时间甚至不超过一分钟!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网络通讯(不管是TCP或UDP),如果几分钟之内没有网络报文传输,其占用的IP地址端口将被路由器回收。这个时候该次通信必将终止,不管TCP还是UDP,神马都是浮云。

    更残酷的事实是,互联网可认为是由无数个路由器连接而成的,一个网络通信往往需要通过n个路由器,每个路由器都会为一次通信建立自己的端口映射。只要其中一个路由器回收其端口,则整个通讯中断。

    这也是很多人疑惑为什么TCP的KeepAlive参数无法保证长连接的原因。TCP的KeepAlive默认是两个小时(而且该参数还是TCP的可选实现,不是必然实现),在路由器端口映射老化时间的影响下,必然无法发挥其作用。实际上,该参数在单一的局域网内才可能被使用上,还要依赖具体的操作系统。

    由于路由器端口映射的存在,加上智能终端频繁、长时间的休眠,TCP长连接的实用性在移动互联网情况下极大地打了折扣。

    也因为如此,移动端IM、推送系统必须实现所谓的心跳包机制,以保持端口映射关系的老化时间不会减少到0而被回收,从而避免连接中断。

    8、服务端承载能力


    不管是UDP还是TCP,最终都是应用服务端的设备去提供服务的。而TCP由于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流服务,其对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消耗是远远大于UDP协议的。对于配置较好的主流服务器,配备大量的内存(数十G至上百G内存),与高速的磁盘、网卡,是能同时支持数百万个TCP连接的。不过这里需要较专业的服务器设置,需要调整不少系统参数,再加上服务程序的配合。另外,TCP连接的建立、维持与释放,都是需要较昂贵的计算、网络资源的。

    终端在线服务,若是一个较为简单的服务,未必使用上TCP众多的高级功能,但承受TCP的昂贵成本,未必值得。如果能用UDP来提供服务,单服务器的承载能力,是可以去到TCP服务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DNS这种并发数巨大的服务器提供UDP接口的原因。

    另外,上百万TCP连接的网络服务,其编程的难度、程序复杂度、调试难度、服务器运维成本、网络成本等都远远高于UDP。

    而UDP编程,与上百万个终端通讯的难度与成本则低很多。如果提供的网络服务不是基于流的服务,也允许一定的失败机率(例如P2P),则UDP往往是更适合的方式。

    9、高级应用网络通讯要求


    不过,移动端IM系统、推送系统一方面提供终端在线服务,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内容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毕竟信息的丢失,或者通讯的被窃听,都是难以接受的。而TCP不管在网络层的可靠性控制,还是在应用层的安全支持(例如HTTPS),都为应用提供无法替代的强大功能和便利。

    10、结论


    综合以上所述,其实答案也呼之欲出。

    现在的移动端IM、推送系统,既面对移动互联网的不确定性,又面对智能终端频繁的系统休眠、网络切换,还要考虑服务端的承载成本,对于在线服务而言UDP是比TCP更适合的方式。但是由于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需要,又不应完全放弃TCP的可靠与安全。

    所以,个人认为,更恰当的方式应该是:两种通信协议同时使用,各有侧重。UDP用于保持大量终端的在线与控制,应用与业务则通过TCP去实现。这个和FTP服务控制与数据分离,采取不同的连接,有异曲同工之处。

    事实上,这个也是即时通讯巨头QQ所采用的方式。早期的时候,QQ还是主要使用TCP协议,而后来就转向了采用UDP的方式来保持在线,TCP的方式来上传和下载数据。现在,UDP是QQ的默认工作方式,表现良好。相信这个也被沿用到了微信上。

    简单的考证:登录PC版QQ,关闭多余的QQ窗口只留下主窗口,并将其最小化。几分钟过后,查看系统网络连接,会发现QQ进程已不保有任何TCP连接,但有UDP网络活动。这时在发送聊天信息,或者打开其他窗口和功能,将发现QQ进程会启用TCP连接。

    02 | 网络编程模型:认识客户端-服务器网络模型的基本概念 https://time.geekbang.org/column/article/112307

    数据报和字节流尽管名称是 TCP/IP 协议栈,但是从上一讲关于 OSI 和 TCP/IP 协议栈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传输层其实是有两种协议的,一种是大家广为熟悉的 TCP, 而另一种就是 UDP。

    TCP,又被叫做字节流套接字(Stream Socket),注意我们这里先引入套接字 socket,套接字 socket 在后面几讲中将被反复提起,因为它实际上是网络编程的核心概念。

    当然,UDP 也有一个类似的叫法, 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 Socket),一般分别以“SOCK_STREAM”与“SOCK_DGRAM”分别来表示 TCP 和 UDP 套接字。Datagram Sockets 有时称为“无连接的 sockets”(connectionless sockets)。

    Stream sockets 是可靠的,双向连接的通讯串流。比如以“1-2-3”的顺序将字节流输出到套接字上,它们在另一端一定会以“1-2-3”的顺序抵达,而且不会出错。这种高质量的通信是如何办到的呢?这就是由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协议完成的,TCP 通过诸如连接管理,拥塞控制,数据流与窗口管理,超时和重传等一系列精巧而详细的设计,提供了高质量的端到端的通信方式。这部分内容不是我们这里讲解的重点,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TCP/IP 详解卷一:协议》 。

    我们平时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或者在手机端用天猫 App 购物时,使用的都是字节流套接字。等等,如果是这样,世界都用 TCP 好了,哪里有 UDP 什么事呢?

    事实上,UDP 在很多场景也得到了极大的应用,比如多人联网游戏、视频会议,甚至聊天室。如果你听说过 NTP,你一定很惊讶 NTP 也是用 UDP 实现的。

    使用 UDP 的原因,第一是速度,第二还是速度。

    想象一下,一个有上万人的联网游戏,如果要给每个玩家同步游戏中其他玩家的位置信息,而且丢失一两个也不会造成多大的问题,那么 UDP 是一个比较经济合算的选择。

    还有一种叫做广播或多播的技术,就是向网络中的多个节点同时发送信息,这个时候,选择 UDP 更是非常合适的。UDP 也可以做到更高的可靠性,只不过这种可靠性,需要应用程序进行设计处理,比如对报文进行编号,设计 Request-Ack 机制,再加上重传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更为高可靠的 UDP 程序。

    UDP 也可以做到更高的可靠性,只不过这种可靠性,需要应用程序进行设计处理,比如对报文进行编号,设计 Request-Ack 机制,再加上重传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更为高可靠的 UDP 程序。当然,这种可靠性和 TCP 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也可以弥补实战中 UDP 的一些不足。

    UDP 也可以做到更高的可靠性,只不过这种可靠性,需要应用程序进行设计处理,比如对报文进行编号,设计 Request-Ack 机制,再加上重传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更为高可靠的 UDP 程序。当然,这种可靠性和 TCP 相比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不过也可以弥补实战中 UDP 的一些不足。

  • 相关阅读:
    java spring boot 跳转
    了解什么是 redis 的雪崩、穿透和击穿
    小白学k8s(12)-k8s中PV和PVC理解
    小白学k8s(11)-k8s中Secret理解
    小白学k8s(10)-k8s中ConfigMap理解
    小白学k8s(9)-gitlab-runner实现go项目的自动化发布
    小白学k8s(8)-Bazel部署go应用
    记go中一次http超时引发的事故
    小白学k8s(7)helm[v3]使用了解
    小白学k8s(6)使用kubespray部署k8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sapaper/p/12038718.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