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三网融合”中的三网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
中国四大主干网: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与科研网,金桥网,中国公众互联网
一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以及分类
1 定义: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互连的手段:各种各样的协议(protocol)
2 功能:
连通性:用户之间可以交换信息
共享:资源共享(信息,软件,硬件共享)
3 分类:
网络作用范围:WAN MAN,LAN,PAN
网络的使用者:公用网(public network),专用网(private network)
二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1 速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
2 带宽
单位时间内从网络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带宽的变化仅会影响数据的发送时延,上网时,感觉网络时快时慢是由排队时延引起的
3 吞吐量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4 时延(发送,传播,处理,排队)
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
1.1 发送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 / 发送速率
1.2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 /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率是光速:3.0 * 10^5 km/s
在铜线电缆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3 * 10^5 km/s
在光纤中的传播速率约为:2.0 * 10^5 km/s
1.3 处理时延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
1.4 排队时延
分组在进行网络传输时,要经过许多路由器,但分组在进入路由器后要先在输入队列中排队等待处理
1.5 总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处理时延 + 排队时延
5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 = 传播时延 * 带宽
6 往返时间RTT
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来自接收方的确认所需的时间
7 信道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是由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三 两种通信方式
1 C/S 客户-服务器方式
C/S,模式主要描述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客户是服务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提供方
2 P2P 对等方式
在P2P中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服务器
四 三种交换方式
1 电路交换
1.1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
1.2 电路交换是面向连接的
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 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1.3 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2 报文交换
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 分组交换<路由器>
1.1 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1.2 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出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把分组送到相应接口转发出去
五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及其构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
1 协议,实体
1.1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相应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 实体
任何可以发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1.3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2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1 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报文>
HTTP:支持万维网应用
SMTP:支持电子邮件
FTP:支持文件传送
1.2 运输层:两个主机中进程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传输控制器协议<报文段>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用户数据报>
1.3 网络层: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服务<分组/包>
网际协议IP
1.4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
1.5 物理层
3 TCP/IP 的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