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nSock网络编程实用宝典(二)



    4、同步方式中解决recv,send阻塞问题 

      采用select函数解决,在收发前先检查读写可用状态。 

      A、读 

      例子: 

    TIMEVAL tv01 = {0, 1};//1ms钟延迟,实际为0-10毫秒 

    int nSelectRet; 

    int nErrorCode; 

    FD_SET fdr = {1, sConnect}; 

    nSelectRet=::select(0, &fdr, NULL, NULL, &tv01);//检查可读状态 

    if(SOCKET_ERROR==nSelectRet)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TRACE("select read status errorcode=%d",nErrorCode); 

    ::closesocket(sConnect); 

    goto 重新连接(客户方),或服务线程退出(服务方); 



    if(nSelectRet==0)//超时发生,无可读数据 



    继续查读状态或向对方主动发送 



    else 



    读数据 


      B、写 

    TIMEVAL tv01 = {0, 1};//1ms钟延迟,实际为9-10毫秒 

    int nSelectRet; 

    int nErrorCode; 

    FD_SET fdw = {1, sConnect}; 

    nSelectRet=::select(0, NULL, NULL,&fdw, &tv01);//检查可写状态 

    if(SOCKET_ERROR==nSelectRet)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TRACE("select write status errorcode=%d",nErrorCode); 

    ::closesocket(sConnect); 

    //goto 重新连接(客户方),或服务线程退出(服务方); 



    if(nSelectRet==0)//超时发生,缓冲满或网络忙 



    //继续查写状态或查读状态 



    else 



    //发送 


      5、改变TCP收发缓冲区大小 

      系统默认为8192,利用如下方式可改变。 

    SOCKET sConnect; 

    sConnect=::socket(AF_INET,SOCK_STREAM,IPPROTO_TCP); 

    int nrcvbuf=1024*20; 

    int err=setsockopt( 

    sConnect, 

    SOL_SOCKET, 

    SO_SNDBUF,//写缓冲,读缓冲为SO_RCVBUF 

    (char *)&nrcvbuf, 

    sizeof(nrcvbuf)); 

    if (err != NO_ERROR) 



    TRACE("setsockopt Error!\n"); 



    在设置缓冲时,检查是否真正设置成功用 

    int getsockopt( 

    SOCKET s, 

    int level, 

    int optname, 

    char FAR *optval, 

    int FAR *optlen 

    ); 
      6、服务方同一端口多IP地址的bind和listen 

      在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中,要求使用双网和多网络通道,再服务方很容易实现,用如下方式可建立客户对本机所有IP地址在端口3024下的请求服务。 

    SOCKET hServerSocket_DS=INVALID_SOCKET; 

    struct sockaddr_in HostAddr_DS;//服务器主机地址 

    LONG lPort=3024; 

    HostAddr_DS.sin_family=AF_INET; 

    HostAddr_DS.sin_port=::htons(u_short(lPort)); 

    HostAddr_DS.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hServerSocket_DS=::socket( AF_INET, SOCK_STREAM,IPPROTO_TCP); 

    if(hServerSocket_DS==INVALID_SOCKET) 



    AfxMessageBox("建立数据服务器SOCKET 失败!"); 

    return FALSE; 



    if(SOCKET_ERROR==::bind(hServerSocket_DS,(struct 

    sockaddr *)(&(HostAddr_DS)),sizeof(SOCKADDR))) 



    int nErrorCode=WSAGetLastError (); 

    TRACE("bind error=%d\n",nErrorCode); 

    AfxMessageBox("Socket Bind 错误!"); 

    return FALSE; 



    if(SOCKET_ERROR==::listen(hServerSocket_DS,10))//10个客户 



    AfxMessageBox("Socket listen 错误!"); 

    return FALSE; 



    AfxBeginThread(ServerThreadProc,NULL,THREAD_PRIORITY_NORMAL); 
      在客户方要复杂一些,连接断后,重联不成功则应换下一个IP地址连接。也可采用同时连接好后备用的方式。 

      7、用TCP/IP Winsock实现变种Client/Server 

      传统的Client/Server为客户问、服务答,收发是成对出现的。而变种的Client/Server是指在连接时有客户和服务之分,建立好通信连接后,不再有严格的客户和服务之分,任何方都可主动发送,需要或不需要回答看应用而言,这种方式在工控行业很有用,比如RTDB作为I/O Server的客户,但I/O Server也可主动向RTDB发送开关状态变位、随即事件等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网络通信负荷、提高了效率。 

      采用1-6的TCP/IP编程要点,在Client和Server方均已接收优先,适当控制时序就能实现。

    Windows Sockets API实现网络异步通讯

    摘要:本文对如何使用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实现对网卡的编程以及如何实现异步网络通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与阐述。 

      一、 引言

      在80年代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为TCP/IP网络通信开发了一个专门用于网络通讯开发的API。这个API就是Socket接口(套接字)--当今在TCP/IP网络最为通用的一种API,也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应用开发最为通用的一种API。在微软联合其它几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一套Windows下的网络编程接口Windows Sockets规范后,由于在其规范中引入了一些异步函数,增加了对网络事件异步选择机制,因此更加符合Windows的消息驱动特性,使网络开发人员可以更加方便的进行高性能网络通讯程序的设计。本文接下来就针对Windows Sockets API进行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编程以及对异步网络通讯的编程实现等问题展开讨论。

      二、 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编程模型的设计

      本文在方案选择上采用了在网络编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这种客户/服务器模型是一种非对称式编程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思想是把集中在一起的应用划分成为功能不同的两个部分,分别在不同的计算机上运行,通过它们之间的分工合作来实现一个完整的功能。对于这种模式而言其中一部分需要作为服务器,用来响应并为客户提供固定的服务;另一部分则作为客户机程序用来向服务器提出请求或要求某种服务。

      本文选取了基于TCP/IP的客户机/服务器模型和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其通信原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必须建立通信套接字,而且服务器端应先进入监听状态,然后客户端套接字发出连接请求,服务器端收到请求后,建立另一个套接字进行通信,原来负责监听的套接字仍进行监听,如果有其它客户发来连接请求,则再建立一个套接字。默认状态下最多可同时接收5个客户的连接请求,并与之建立通信关系。因此本程序的设计流程应当由服务器首先启动,然后在某一时刻启动客户机并使其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服务器与客户机开始都必须调用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socket()建立一个套接字sockets,然后服务器方调用bind()将套接字与一个本地网络地址捆扎在一起,再调用listen()使套接字处于一种被动的准备接收状态,同时规定它的请求队列长度。在此之后服务器就可以通过调用accept()来接收客户机的连接。

      相对于服务器,客户端的工作就显得比较简单了,当客户端打开套接字之后,便可通过调用connect()和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建立之后,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就可以通过连接发送和接收资料。最后资料传送结束,双方调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来结束这次通讯。整个通讯过程的具体流程框图可大致用下面的流程图来表示:

    WinSock网络编程实用宝典(二) - hackbin - 一个人的天空
            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编程流程示意图 

    三、 软件设计要点以及异步通讯的实现

      根据前面设计的程序流程,可将程序划分为两部分:服务器端和客户端。而且整个实现过程可以大致用以下几个非常关键的Windows Sockets API函数将其惯穿下来:

      服务器方:

    socket()->bind()->listen->accept()->recv()/send()->closesocket()
      客户机方:

    socket()->connect()->send()/recv()->closesocket()
      有鉴于以上几个函数在整个网络编程中的重要性,有必要结合程序实例对其做较深入的剖析。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在使用套接字之前,首先必须拥有一个Socket,系统调用socket()函数向应用程序提供创建套接字的手段。该套接字实际上是在计算机中提供了一个通信埠,可以通过这个埠与任何一个具有套接字接口的计算机通信。应用程序在网络上传输、接收的信息都通过这个套接字接口来实现的。在应用开发中如同使用文件句柄一样,可以对套接字句柄进行读写操作: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用于指定地址族,在Windows下仅支持AF_INET(TCP/IP地址);第二个参数用于描述套接字的类型,对于流式套接字提供有SOCK_STREAM;最后一个参数指定套接字使用的协议,一般为0。该函数的返回值保存了新套接字的句柄,在程序退出前可以用 closesocket(sock);函数来将其释放。服务器方一旦获取了一个新的套接字后应通过bind()将该套接字与本机上的一个端口相关联:

    sockin.sin_family=AF_INET;
    sockin.sin_addr.s_addr=0;
    sockin.sin_port=htons(USERPORT);
    bind(sock,(LPSOCKADDR)&sockin,sizeof(sockin))); 
      该函数的第二个参数是一个指向包含有本机IP地址和端口信息的sockaddr_in结构类型的指针,其成员描述了本地端口号和本地主机地址,经过bind()将服务器进程在网络上标识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1024以内的埠号都是保留的埠号因此如无特别需要一般不能将sockin.sin_port的埠号设置为1024以内的值。然后调用listen()函数开始侦听,再通过accept()调用等待接收连接以完成连接的建立:

    //连接请求队列长度为1,即只允许有一个请求,若有多个请求,
    //则出现错误,给出错误代码WSAECONNREFUSED。
    listen(sock,1);
    //开启线程避免主程序的阻塞
    AfxBeginThread(Server,NULL);
    ……
    UINT Server(LPVOID lpVoid)
    {
    ……
    int nLen=sizeof(SOCKADDR);
    pView->newskt=accept(pView->sock,(LPSOCKADDR)& pView->sockin,(LPINT)& nLen);
    …… 
    WSAAsyncSelect(pView->newskt,pView->m_hWnd,WM_SOCKET_MSG,FD_READ|FD_CLOSE);
    return 1; 
    }

      这里之所以把accept()放到一个线程中去是因为在执行到该函数时如没有客户连接服务器的请求到来,服务器就会停在accept语句上等待连接请求的到来,这势必会引起程序的阻塞,虽然也可以通过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方式使在没有客户等待时可以使accept()函数调用立即返回,但这种轮询套接字的方式会使CPU处于忙等待方式,从而降低程序的运行效率大大浪费系统资源。考虑到这种情况,将套接字设置为阻塞工作方式,并为其单独开辟一个子线程,将其阻塞控制在子线程范围内而不会造成整个应用程序的阻塞。对于网络事件的响应显然要采取异步选择机制,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可以在由网络对方所引起的不可预知的网络事件发生时能马上在进程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处理,而在没有网络事件到达时则可以处理其他事件,这种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完全符合Windows所标榜的消息触发原则。前面那段代码中的WSAAsyncSelect()函数便是实现网络事件异步选择的核心函数。

    通过第四个参数注册应用程序感兴取的网络事件,在这里通过FD_READ|FD_CLOSE指定了网络读和网络断开两种事件,当这种事件发生时变会发出由第三个参数指定的自定义消息WM_SOCKET_MSG,接收该消息的窗口通过第二个参数指定其句柄。在消息处理函数中可以通过对消息参数低字节进行判断而区别出发生的是何种网络事件:

    void CNetServerView::OnSocket(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int iReadLen=0;
    int message=lParam & 0x0000FFFF;
    switch(message)

    case FD_READ://读事件发生。此时有字符到达,需要进行接收处理
    char cDataBuffer[MTU*10];
    //通过套接字接收信息
    iReadLen = recv(newskt,cDataBuffer,MTU*10,0);
    //将信息保存到文件
    if(!file.Open("ServerFile.txt",CFile::modeReadWrite))
    file.Open("E:ServerFile.txt",CFile::modeCreate|CFile::modeReadWrite);
    file.SeekToEnd();
    file.Write(cDataBuffer,iReadLen);
    file.Close(); 
    break;
    case FD_CLOSE://网络断开事件发生。此时客户机关闭或退出。
    ……//进行相应的处理
    break;
    default:
    break;
    }

      在这里需要实现对自定义消息WM_SOCKET_MSG的响应,需要在头文件和实现文件中分别添加其消息映射关系:

      头文件:

    //{{AFX_MSG(CNetServerView)
    //}}AFX_MSG
    void OnSocket(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DECLARE_MESSAGE_MAP() 
      实现文件:

    BEGIN_MESSAGE_MAP(CNetServerView, CView)
    //{{AFX_MSG_MAP(CNetServerView)
    //}}AFX_MSG_MAP
    ON_MESSAGE(WM_SOCKET_MSG,OnSocket)
    END_MESSAGE_MAP()

      在进行异步选择使用WSAAsyncSelect()函数时,有以下几点需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 连续使用两次WSAAsyncSelect()函数时,只有第二次设置的事件有效,如:

    WSAAsyncSelect(s,hwnd,wMsg1,FD_READ);
    WSAAsyncSelect(s,hwnd,wMsg2,FD_CLOSE); 
      这样只有当FD_CLOSE事件发生时才会发送wMsg2消息。

      2.可以在设置过异步选择后通过再次调用WSAAsyncSelect(s,hwnd,0,0);的形式取消在套接字上所设置的异步事件。

      3.Windows Sockets DLL在一个网络事件发生后,通常只会给相应的应用程序发送一个消息,而不能发送多个消息。但通过使用一些函数隐式地允许重发此事件的消息,这样就可能再次接收到相应的消息。

      4.在调用过closesocket()函数关闭套接字之后不会再发生FD_CLOSE事件。

      以上基本完成了服务器方的程序设计,下面对于客户端的实现则要简单多了,在用socket()创建完套接字之后只需通过调用connect()完成同服务器的连接即可,剩下的工作同服务器完全一样:用send()/recv()发送/接收收据,用closesocket()关闭套接字:

    sockin.sin_family=AF_INET; //地址族
    sockin.sin_addr.S_un.S_addr=IPaddr; //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
    sockin.sin_port=m_Port; //指定连接的端口号
    int nConnect=connect(sock,(LPSOCKADDR)&sockin,sizeof(sockin));

      本文采取的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在数据发送上有write()、writev()和send()等三个函数可供选择,其中前两种分别用于缓冲发送和集中发送,而send()则为可控缓冲发送,并且还可以指定传输控制标志为MSG_OOB进行带外数据的发送或是为MSG_DONTROUTE寻径控制选项。在信宿地址的网络号部分指定数据发送需要经过的网络接口,使其可以不经过本地寻径机制直接发送出去。这也是其同write()函数的真正区别所在。由于接收数据系统调用和发送数据系统调用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对于数据的接收,在此不再赘述,相应的三个接收函数分别为:read()、readv()和recv()。由于后者功能上的全面,本文在实现上选择了send()-recv()函数对,在具体编程中应当视具体情况的不同灵活选择适当的发送-接收函数对。

      小结:TCP/IP协议是目前各网络操作系统主要的通讯协议,也是 Internet的通讯协议,本文通过Windows Sockets API实现了对基于TCP/IP协议的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网络通讯程序的设计,并通过异步通讯和多线程等手段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避免了阻塞的发生。

    用VC++6.0的Sockets API实现一个聊天室程序

    1.VC++网络编程及Windows Sockets API简介

      VC++对网络编程的支持有socket支持,WinInet支持,MAPI和ISAPI支持等。其中,Windows Sockets API是TCP/IP网络环境里,也是Internet上进行开发最为通用的API。最早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在UNIX下为TCP/IP协议开发了一个API,这个API就是著名的Berkeley Socket接口(套接字)。在桌面操作系统进入Windows时代后,仍然继承了Socket方法。在TCP/IP网络通信环境下,Socket数据传输是一种特殊的I/O,它也相当于一种文件描述符,具有一个类似于打开文件的函数调用-socket()。可以这样理解篠ocket实际上是一个通信端点,通过它,用户的Socket程序可以通过网络和其他的Socket应用程序通信。Socket存在于一个"通信域"(为描述一般的线程如何通过Socket进行通信而引入的一种抽象概念)里,并且与另一个域的Socket交换数据。Socket有三类。第一种是SOCK_STREAM(流式),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通信服务,比如telnet,http。第二种是SOCK_DGRAM(数据报),提供无连接不可靠的通信,比如UDP。第三种是SOCK_RAW(原始),主要用于协议的开发和测试,支持通信底层操作,比如对IP和ICMP的直接访问。

      2.Windows Socket机制分析

      2.1一些基本的Socket系统调用

      主要的系统调用包括:socket()-创建Socket;bind()-将创建的Socket与本地端口绑定;connect()与accept()-建立Socket连接;listen()-服务器监听是否有连接请求;send()-数据的可控缓冲发送;recv()-可控缓冲接收;closesocket()-关闭Socket。

      2.2Windows Socket的启动与终止

      启动函数WSAStartup()建立与Windows Sockets DLL的连接,终止函数WSAClearup()终止使用该DLL,这两个函数必须成对使用。

      2.3异步选择机制

      Windows是一个非抢占式的操作系统,而不采取UNIX的阻塞机制。当一个通信事件产生时,操作系统要根据设置选择是否对该事件加以处理,WSAAsyncSelect()函数就是用来选择系统所要处理的相应事件。当Socket收到设定的网络事件中的一个时,会给程序窗口一个消息,这个消息里会指定产生网络事件的Socket,发生的事件类型和错误码。

      2.4异步数据传输机制

      WSAAsyncSelect()设定了Socket上的须响应通信事件后,每发生一个这样的事件就会产生一个WM_SOCKET消息传给窗口。而在窗口的回调函数中就应该添加相应的数据传输处理代码。

      3.聊天室程序的设计说明

      3.1实现思想

      在Internet上的聊天室程序一般都是以服务器提供服务端连接响应,使用者通过客户端程序登录到服务器,就可以与登录在同一服务器上的用户交谈,这是一个面向连接的通信过程。因此,程序要在TCP/IP环境下,实现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两部分程序。

      3.2服务器端工作流程

      服务器端通过socket()系统调用创建一个Socket数组后(即设定了接受连接客户的最大数目),与指定的本地端口绑定bind(),就可以在端口进行侦听listen()。如果有客户端连接请求,则在数组中选择一个空Socket,将客户端地址赋给这个Socket。然后登录成功的客户就可以在服务器上聊天了。

      3.3客户端工作流程

      客户端程序相对简单,只需要建立一个Socket与服务器端连接,成功后通过这个Socket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就可以了。

    4.核心代码分析

      限于篇幅,这里仅给出与网络编程相关的核心代码,其他的诸如聊天文字的服务器和客户端显示读者可以自行添加。

      4.1服务器端代码

      开启服务器功能:

    void OnServerOpen() //开启服务器功能

     WSADATA wsaData;
     int iErrorCode;
     char chInfo[64];
     if (WSAStartup(WINSOCK_VERSION, &wsaData)) //调用Windows Sockets DLL
      { MessageBeep(MB_ICONSTOP);
       MessageBox("Winsock无法初始化!", AfxGetAppName(), MB_OK|MB_ICONSTOP);
       WSACleanup();
       return; }
     else
      WSACleanup(); 
      if (gethostname(chInfo, sizeof(chInfo)))
      { ReportWinsockErr("\n无法获取主机!\n ");
       return; }
      CString csWinsockID = "\n==>>服务器功能开启在端口:No. ";
      csWinsockID += itoa(m_pDoc->m_nServerPort, chInfo, 10);
      csWinsockID += "\n";
      PrintString(csWinsockID); //在程序视图显示提示信息的函数,读者可自行创建
      m_pDoc->m_hServerSocket=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DEFAULT_PROTOCOL); 
      //创建服务器端Socket,类型为SOCK_STREAM,面向连接的通信
      if (m_pDoc->m_hServerSocket == INVALID_SOCKET)
      { ReportWinsockErr("无法创建服务器socket!");
       return;}
      m_pDoc->m_sockServerAddr.sin_family = AF_INET;
      m_pDoc->m_sockServerAddr.sin_addr.s_addr = INADDR_ANY; 
      m_pDoc->m_sockServerAddr.sin_port = htons(m_pDoc->m_nServerPort);
      if (bind(m_pDoc->m_hServerSocket, (LPSOCKADDR)&m_pDoc->m_sockServerAddr,   
         sizeof(m_pDoc->m_sockServerAddr)) == SOCKET_ERROR) //与选定的端口绑定
       {ReportWinsockErr("无法绑定服务器socket!");
        return;}
       iErrorCode=WSAAsyncSelect(m_pDoc->m_hServerSocket,m_hWnd,
       WM_SERVER_ACCEPT, FD_ACCEPT);
       //设定服务器相应的网络事件为FD_ACCEPT,即连接请求,
       // 产生相应传递给窗口的消息为WM_SERVER_ACCEPT
      if (iErrorCode == SOCKET_ERROR) 
       { ReportWinsockErr("WSAAsyncSelect设定失败!");
        return;} 
      if (listen(m_pDoc->m_hServerSocket, QUEUE_SIZE) == SOCKET_ERROR) //开始监听客户连接请求
       {ReportWinsockErr("服务器socket监听失败!");
        m_pParentMenu->EnableMenuItem(ID_SERVER_OPEN, MF_ENABLED);
        return;}
      m_bServerIsOpen = TRUE; //监视服务器是否打开的变量
     return; 

      响应客户发送聊天文字到服务器:ON_MESSAGE(WM_CLIENT_READ, OnClientRead)

    LRESULT OnClientRead(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int iRead;
     int iBufferLength;
     int iEnd;
     int iRemainSpace;
     char chInBuffer[1024];
     int i;
     for(i=0;(i<MAXCLIENT)&&(M_ACLIENTSOCKET!=WPARAM);I++)></MAXCLIENT)&&(M_ACLIENTSOCKET!=WPARAM);I++)>   //MAXClient是服务器可响应连接的最大数目
      {}
     if(i==MAXClient) return 0L;
      iBufferLength = iRemainSpace = sizeof(chInBuffer);
      iEnd = 0;
      iRemainSpace -= iEnd;
      iBytesRead = recv(m_aClientSocket, (LPSTR)(chInBuffer+iEnd), iSpaceRemaining, NO_FLAGS);   //用可控缓冲接收函数recv()来接收字符
      iEnd+=iRead;
     if (iBytesRead == SOCKET_ERROR)
      ReportWinsockErr("recv出错!");
      chInBuffer[iEnd] = '\0';
     if (lstrlen(chInBuffer) != 0)
      {PrintString(chInBuffer); //服务器端文字显示
       OnServerBroadcast(chInBuffer); //自己编写的函数,向所有连接的客户广播这个客户的聊天文字
      }
     return(0L);

      对于客户断开连接,会产生一个FD_CLOSE消息,只须相应地用closesocket()关闭相应的Socket即可,这个处理比较简单。

      4.2客户端代码

      连接到服务器:

    void OnSocketConnect()
    { WSADATA wsaData;
     DWORD dwIPAddr;
     SOCKADDR_IN sockAddr;
     if(WSAStartup(WINSOCK_VERSION,&wsaData)) //调用Windows Sockets DLL
     {MessageBox("Winsock无法初始化!",NULL,MB_OK);
      return;
     }
     m_hSocket=socket(P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面向连接的socket
     sockAddr.sin_family=AF_INET; //使用TCP/IP协议
     sockAddr.sin_port=m_iPort; //客户端指定的IP地址
     sockAddr.sin_addr.S_un.S_addr=dwIPAddr;
     int nConnect=connect(m_hSocket,(LPSOCKADDR)&sockAddr,sizeof(sockAddr)); //请求连接
     if(nConnect)
      ReportWinsockErr("连接失败!");
     else
      MessageBox("连接成功!",NULL,MB_OK);
      int iErrorCode=WSAAsyncSelect(m_hSocket,m_hWnd,WM_SOCKET_READ,FD_READ); 
      //指定响应的事件,为服务器发送来字符
     if(iErrorCode==SOCKET_ERROR)
     MessageBox("WSAAsyncSelect设定失败!");

      接收服务器端发送的字符也使用可控缓冲接收函数recv(),客户端聊天的字符发送使用数据可控缓冲发送函数send(),这两个过程比较简单,在此就不加赘述了。

      5.小结

      通过聊天室程序的编写,可以基本了解Windows Sockets API编程的基本过程和精要之处。本程序在VC++6.0下编译通过,在使用windows 98/NT的局域网里运行良好。

    用VC++制作一个简单的局域网消息发送工程

    本工程类似于oicq的消息发送机制,不过他只能够发送简单的字符串。虽然简单,但他也是一个很好的VC网络学习例子。

      本例通过VC带的SOCKET类,重载了他的一个接受类mysock类,此类可以吧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在客户区理。以下是实现过程:

      建立一个MFC 单文档工程,工程名为oicq,在第四步选取WINDOWS SOCKetS支持,其它取默认设置即可。为了简单,这里直接把about对话框作些改变,作为发送信息界面。 

      这里通过失去对话框来得到发送的字符串、获得焦点时把字符串发送出去。创建oicq类的窗口,获得VIEW类指针,进而可以把接收到的信息显示出来。

    extern CString bb;
    void CAboutDlg::OnKillFocus(CWnd* pNewWnd) 
    {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CDialog::OnKillFocus(pNewWnd);
     bb=m_edit; 
    }
    对于OICQVIEW类
    char aa[100];
    CString mm;
    CDC* pdc;
    class mysock:public CSocket //派生mysock类,此类既有接受功能
    {public:void OnReceive(int nErrorCode) //可以随时接收信息
     {
      CSocket::Receive((void*)aa,100,0);
      mm=aa;
      CString ll=" ";//在显示消息之前,消除前面发送的消息
      pdc->TextOut(50,50,ll);
      pdc->TextOut(50,50,mm);
     }
    };

    mysock sock1;
    CString bb;
    BOOL COicqView::OnSetCursor(CWnd* pWnd, UINT nHitTest, UINT message) 
    {
     CView::OnSetFocus(pOldWnd);

     // TODO: Add your message handler code here and/or call default
     bb="besting:"+bb; //确定发送者身份为besting
     sock1.SendTo(bb,100,1060,"192.168.0.255",0); //获得焦点以广播形式发送信息,端口号为1060

     return CView::OnSetCursor(pWnd, nHitTest, message);
    }

    int COicqView::OnCreate(LPCREATESTRUCT lpCreateStruct) 
    {
     if (CView::OnCreate(lpCreateStruct) == -1)
      return -1;
      sock1.Create(1060,SOCK_DGRAM,NULL);//以数据报形式发送消息

      static CClientDC wdc(this); //获得当前视类的指针
      pdc=&wdc; 
      // TODO: Add your specialized creation code here

      return 0;

    运行一下,打开ABOUT对话框,输入发送信息,enter键就可以发送信息了,是不是有点像qq啊?



    用Winsock实现语音全双工通信使用

    摘要:在Windows 95环境下,基于TCP/IP协议,用Winsock完成了话音的端到端传输。采用双套接字技术,阐述了主要函数的使用要点,以及基于异步选择机制的应用方法。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实例程序。

      一、引言

      Windows 95作为微机的操作系统,已经完全融入了网络与通信功能,不仅可以建立纯Windows 95环境下的“对等网络”,而且支持多种协议,如TCP/IP、IPX/SPX、NETBUI等。在TCP/IP协议组中,TPC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义,为用户提供可靠的、全双工的字节流服务,具有确认、流控制、多路复用和同步等功能,适于数据传输。UDP协议则是无连接的,每个分组都携带完整的目的地址,各分组在系统中独立传送。它不能保证分组的先后顺序,不进行分组出错的恢复与重传,因此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但是,它提供高传输效率的数据报服务,适于实时的语音、图像传输、广播消息等网络传输。

      Winsock接口为进程间通信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它不但能用于同一机器中的进程之间通信,而且支持网络通信功能。随着Windows 95的推出。Winsock已经被正式集成到了Windows系统中,同时包括了16位和32位的编程接口。而Winsock的开发工具也可以在Borland C++4.0、Visual C++2.0这些C编译器中找到,主要由一个名为winsock.h的头文件和动态连接库winsock.dll或wsodk32.dll组成,这两种动态连接库分别用于Win16和Win32的应用程序。

      本文针对话音的全双工传输要求,采用UDP协议实现了实时网络通信。使用VisualC++2.0编译环境,其动态连接库名为wsock32.dll。
    二、主要函数的使用要点

      通过建立双套接字,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全双工网络通信。

      1.套接字建立函数:


    SOCKET socket(int family,int type,int protocol) 
      对于UDP协议,写为:

    SOCKRET s;
    s=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或s=socket(AF_INET,SOCK_DGRAM,IPPROTO_UDP) 
      为了建立两个套接字,必须实现地址的重复绑定,即,当一个套接字已经绑定到某本地地址后,为了让另一个套接字重复使用该地址,必须为调用bind()函数绑定第二个套接字之前,通过函数setsockopt()为该套接字设置SO_REUSEADDR套接字选项。通过函数getsockopt()可获得套接字选项设置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套接字所对应的端口号不能相同。此外,还涉及到套接字缓冲区的设置问题,按规定,每个区的设置范围是:不小于512个字节,大大于8k字节,根据需要,文中选用了4k字节。

      2.套接字绑定函数

    int bind(SOCKET s,struct sockaddr_in*name,int namelen)
      s是刚才创建好的套接字,name指向描述通讯对象的结构体的指针,namelen是该结构体的长度。该结构体中的分量包括:IP地址(对应name.sin_addr.s_addr)、端口号(name.sin_port)、地址类型(name.sin_family,一般都赋成AF_INET,表示是internet地址)。

      (1)IP地址的填写方法:在全双工通信中,要把用户名对应的点分表示法地址转换成32位长整数格式的IP地址,使用inet_addr()函数。

      (2)端口号是用于表示同一台计算机不同的进程(应用程序),其分配方法有两种:1)进程可以让系统为套接字自动分配一端口号,只要在调用bind前将端口号指定为0即可。由系统自动分配的端口号位于1024~5000之间,而1~1023之间的任一TCP或UDP端口都是保留的,系统不允许任一进程使用保留端口,除非其有效用户ID是零(超级用户)。

      2)进程可为套接字指定一特定端口。这对于需要给套接字分配一众所端口的服务器是很有用的。指定范围为1024和65536之间。可任意指定。

      在本程序中,对两个套接字的端口号规定为2000和2001,前者对应发送套接字,后者对应接收套接字。

      端口号要从一个16位无符号数(u_short类型数)从主机字节顺序转换成网络字节顺序,使用htons()函数。

      根据以上两个函数,可以给出双套接字建立与绑定的程序片断。

    //设置有关的全局变量
    SOCKET sr,ss;
    HPSTR sockBufferS,sockBufferR;
    HANDLE hSendData,hReceiveData;
    DWROD dwDataSize=1024*4;
    struct sockaddr_in therel.there2;
    #DEFINE LOCAL_HOST_ADDR 200.200.200.201
    #DEFINE REMOTE_HOST-ADDR 200.200.200.202
    #DEFINE LOCAL_HOST_PORT 2000
    #DEFINE LOCAL_HOST_PORT 2001
    //套接字建立函数 
    BOOL make_skt(HWND hwnd)
    {
    struct sockaddr_in here,here1;
    ss=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sr=socket(AF_INET,SOCK_DGRAM,0);
    if((ss==INVALID_SOCKET)||(sr==INVALID_SOCKET))
    {
    MessageBox(hwnd,“套接字建立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here.sin_family=AF_INET;
    here.sin_addr.s_addr=inet_addr(LOCAL_HOST_ADDR);
    here.sin_port=htons(LICAL_HOST_PORT);
    //another socket
    herel.sin_family=AF_INET;
    herel.sin_addr.s_addr(LOCAL_HOST_ADDR);
    herel.sin_port=htons(LOCAL_HOST_PORT1);
    SocketBuffer();//套接字缓冲区的锁定设置
    setsockopt(ss,SOL_SOCKET,SO_SNDBUF,(char FAR*)sockBufferS,dwDataSize);
    if(bind(ss,(LPSOCKADDR)&here,sizeof(here)))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绑定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setsockopt(sr SQL_SOCKET,SO_RCVBUF|SO_REUSEADDR,(char FAR*)
    sockBufferR,dwDataSize);
    if(bind(sr,(LPSOCKADDR)&here1,sizeof(here1)))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绑定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return(TRUE);
    }
    //套接字缓冲区设置 
    void sockBuffer(void)
    {
    hSendData=GlobalAlloc(GMEM_MOVEABLE|GMEM_SHARE,dwDataSize);
    if(!hSendData)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定位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if((sockBufferS=GlobalLock(hSendData)==NULL)
    {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锁定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GlobalFree(hRecordData[0];
    return;
    }
    hReceiveData=globalAlloc(GMEM_MOVEABLE|GMEM_SHARE,dwDataSize);
    if(!hReceiveData)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缓冲区定位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return;
    }
    if((sockBufferT=Globallock(hReceiveData))=NULL)
    MessageBox(hwnd,"发送套接字缓冲区锁定失败!”,NULL,
    MB_OK|MB_ICONEXCLAMATION);
    GlobalFree(hRecordData[0]);
    return;
    }

      3.数据发送与接收函数;

    int sendto(SOCKET s.char*buf,int len,int flags,struct sockaddr_in to,int
    tolen);
    int recvfrom(SOCKET s.char*buf,int len,int flags,struct sockaddr_in 
    fron,int*fromlen) 
      其中,参数flags一般取0。

      recvfrom()函数实际上是读取sendto()函数发过来的一个数据包,当读到的数据字节少于规定接收的数目时,就把数据全部接收,并返回实际接收到的字节数;当读到的数据多于规定值时,在数据报文方式下,多余的数据将被丢弃。而在流方式下,剩余的数据由下recvfrom()读出。为了发送和接收数据,必须建立数据发送缓冲区和数据接收缓冲区。规定:IP层的一个数据报最大不超过64K(含数据报头)。当缓冲区设置得过多、过大时,常因内存不够而导致套接字建立失败。在减小缓冲区后,该错误消失。经过实验,文中选用了4K字节。

      此外,还应注意这两个函数中最后参数的写法,给sendto()的最后参数是一个整数值,而recvfrom()的则是指向一整数值的指针。

      4.套接字关闭函数:closesocket(SOCKET s)

      通讯结束时,应关闭指定的套接字,以释与之相关的资源。

      在关闭套接字时,应先对锁定的各种缓冲区加以释放。其程序片断为:

    void CloseSocket(void)
    {
    GlobalUnlock(hSendData);
    GlobalFree(hSenddata);
    GlobalUnlock(hReceiveData);
    GlobalFree(hReceiveDava);
    if(WSAAysncSelect(ss,hwnd,0,0)=SOCKET_ERROR)
    {
    MessageBos(hwnd,“发送套接字关闭失败!”,“”,MB_OK);
    return;
    }
    if(WSAAysncSelect(sr,hwnd,0,0)==SOCKET_ERROR)
    { 
    MessageBox(hwnd,“接收套接字关闭失败!”,“”,MB_OK);
    return;
    }
    WSACleanup();
    closesockent(ss);
    closesockent(sr);
    return;
    } 

    三、Winsock的编程特点与异步选择机制

      1 阻塞及其处理方式

      在网络通讯中,由于网络拥挤或一次发送的数据量过大等原因,经常会发生交换的数据在短时间内不能传送完,收发数据的函数因此不能返回,这种现象叫做阻塞。Winsock对有可能阻塞的函数提供了两种处理方式:阻塞和非阻塞方式。在阻塞方式下,收发数据的函数在被调用后一直要到传送完毕或者出错才能返回。在阻塞期间,被阻的函数不会断调用系统函数GetMessage()来保持消息循环的正常进行。对于非阻塞方式,函数被调用后立即返回,当传送完成后由Winsock给程序发一个事先约定好的消息。

      在编程时,应尽量使用非阻塞方式。因为在阻塞方式下,用户可能会长时间的等待过程中试图关闭程序,因为消息循环还在起作用,所以程序的窗口可能被关闭,这样当函数从Winsock的动态连接库中返回时,主程序已经从内存中删除,这显然是极其危险的。

      2 异步选择函数WSAAsyncSelect()的使用

      Winsock通过WSAAsyncSelect()自动地设置套接字处于非阻塞方式。使用WindowsSockets实现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的关键就是它提供了对网络事件基于消息的异步存取,用于注册应用程序感兴趣的网络事件。它请求Windows Sockets DLL在检测到套接字上发生的网络事件时,向窗口发送一个消息。对UDP协议,这些网络事件主要为:

      FD_READ 期望在套接字收到数据(即读准备好)时接收通知;

      FD_WRITE 期望在套接字可发送数(即写准备好)时接收通知;

      FD_CLOSE 期望在套接字关闭时接电通知

      消息变量wParam指示发生网络事件的套接字,变量1Param的低字节描述发生的网络事件,高字包含错误码。如在窗口函数的消息循环中均加一个分支:

    int ok=sizeof(SOCKADDR);
    case wMsg;
    switch(1Param)
    {
    case FD_READ:
    //套接字上读数据
    if(recvfrom(sr.lpPlayData[j],dwDataSize,0,(struct sockaddr FAR*)&there1,

    (int FAR*)&ok)==SOCKET_ERROR0
    {
    MessageBox)hwnd,“数据接收失败!”,“”,MB_OK);
    return(FALSE);
    }
    case FD_WRITE:
    //套接字上写数据
    }
    break; 
      在程序的编制中,应根据需要灵活地将WSAAsyncSelect()函灵敏放在相应的消息循环之中,其它说明可参见文献[1]。此外,应该指出的是,以上程序片断中的消息框主要是为程序调试方便而设置的,而在正式产品中不再出现。同时,按照程序容错误设计,应建立一个专门的容错处理函数。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都将由该函数进行处理,依据错误的危害程度不同,建立几种不同的处理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通话的顺利和可靠。

      四、结论

      本文是多媒体网络传输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结合硬件全双工语音卡等设备,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音的全双工的通信。有关整个多媒体传输系统设计的内容,将有另文叙述。 

    VC编程轻松获取局域网连接通知
    摘要:本文从解决实际需要出发,通过采用Windows Socket API等网络编程技术实现了在局域网共享一条电话线的情况下,当服务器拨号上网时能及时通知各客户端通过代理服务器进行上网。本文还特别给出了基于Microsoft Visual C++ 6.0的部分关键实现代码。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笔者所使用的局域网拥有一个服务器及若干分布于各办公室的客户机,通过网卡相连。服务器不提供专线上网,但可以拨号上网,而各客户机可以通过装在服务器端的代理服务器共用一条电话线上网,但前提必须是服务器已经拨号连接。考虑到经济原因,服务器不可能长时间连在网上,因此经常出现由于分布于各办公室的客户机不能知道服务器是否处于连线状态而造成的想上网时服务器没有拨号,或是服务器已经拨号而客户机却并不知晓的情况,这无疑会在工作中带来极大的不便。而笔者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有必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来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可以归纳为一点:当服务器在进行拨号连接时能及时通知在网络上的各个客户机,而各客户机在收到服务器发来的消息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是否上网。这样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为较多的客户机提供上网服务,此举不仅提高了利用效率也大大节省了上网话费。

      二、 程序主要设计思路及实现

      由于本网络是通过网卡连接的局域网,因此可以首选Windows Socket API进行套接字编程。整个系统分为两部分:服务端和客户端。服务端运行于服务器上负责监视服务器是否在进行拨号连接,一旦发现马上通过网络发送消息通知客户端;而客户端软件则只需完成同服务端软件的连接并能接收到从服务端发送来的通知消息即可。服务器端要完成比客户端更为繁重的任务。下面对这几部分的实现分别加以描述:

      (一)监视拨号连接事件的发生

      在采用拨号上网时,首先需要通过拨号连接通过电话线连接到ISP上,然后才能享受到ISP所提供的各种互联网服务。而要捕获拨号连接发生的事件不能依赖于消息通知,因为此时发出的消息同一个对话框出现在屏幕上时所产生的消息是一样的。唯一同其他对话框区别的是其标题是固定的"拨号连接",因此在无其他特殊情况下(如其他程序的标题也是"拨号连接"时)可以认定当桌面上的所有程序窗口出现以"拨号连接" 为标题的窗口时,即可认定此时正在进行拨号连接。因此可以通过搜寻并判断窗口标题的办法对拨号连接进行监视,具体可以用CWnd类的FindWindows()函数来实现:

    CWnd *pWnd=CWnd::FindWindow(NULL,"拨号连接");
      第一个参数为NULL,指定对当前所有窗口都进行搜索。第二个参数就是待搜寻的窗口标题,一旦找到将返回该窗口的窗口句柄。因此可以在窗口句柄不为空的情况下去通知客户端服务器现在正在拨号。由于一般的拨号连接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连接应答后才能登录到ISP上,因此从提高程序运行效率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定时器的使用来每间隔一段时间(如500毫秒)去搜寻一次,以确保能监视到每一次的拨号连接而又不致过分加重CPU的负担。

    (二)服务器端网络通讯功能的实现

      在此采用的是可靠的有连接的流式套接字,并且采用了多线程和异步通知机制能有效避免一些函数如accept()等的阻塞会引起整个程序的阻塞。由于套接字编程方面的书籍资料非常丰富,对其进行网络编程做了很详细的描述,故本文在此只针对一些关键部分做简要说明,有关套接字网络编程的详细内容请参阅相关资料。采用流式套接字的服务器端的主要设计流程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步:

      1. 创建套接字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用于指定地址族,在Windows下仅支持AF_INET(TCP/IP地址);第二个参数用于描述套接字的类型,对于流式套接字提供有SOCK_STREAM;最后一个参数指定套接字使用的协议,一般为0。该函数的返回值保存了新套接字的句柄,在程序退出前可以用closesocket()函数来将其释放。

      2. 绑定套接字

      服务器方一旦获取了一个新的套接字后应通过bind()将该套接字与本机上的一个端口相关联。此时需要预先对一个指向包含有本机IP地址和端口信息的sockaddr_in结构填充一些必要的信息,如本地端口号和本地主机地址等。然后就可经过bind()将服务器进程在网络上标识出来。需要注意的是由于1024以内的埠号都是保留的端口号因此如无特别需要一般不能将sockin.sin_port的端口号设置为1024以内的值:

    ……
    sockin.sin_family=AF_INET;
    sockin.sin_addr.s_addr=0;
    sockin.sin_port=htons(USERPORT);
    bind(sock,(LPSOCKADDR)&sockin,sizeof(sockin));
    …… 
      3. 侦听套接字

    listen(sock,1);
      4. 等待客户机的连接

      这里需要通过accept()调用等待接收客户端的连接以完成连接的建立,由于该函数在没有客户端进行申请连接之前会处于阻塞状态,因此如果采取通常的单线程模式会导致整个程序一直处于阻塞状态而不能响应其他的外界消息,因此为该部分代码单独开辟一个线程,这样阻塞将被限制在该线程内而不会影响到程序整体。

    AfxBeginThread(Server,NULL);//创建一个新的线程
    ……
    UINT Server(LPVOID lpVoid)//线程的处理函数
    {
    //获取当前视类的指针,以确保访问的是当前的实例对象。
    CNetServerView* pView=((CNetServerView*)(
    (CFrameWnd*)AfxGetApp()->m_pMainWnd)->GetActiveView());
    while(pView->nNumConns<1)//当前的连接者个数
    {
    int nLen=sizeof(SOCKADDR);
    pView->newskt= accept(pView->sock,
    (LPSOCKADDR)& pView->sockin,(LPINT)& nLen);
    WSAAsyncSelect(pView->newskt,
    pView->m_hWnd,WM_SOCKET_MSG,FD_CLOSE);
    pView->nNumConns++;
    }
    return 1; 

      这里在accept ()后使用了WSAAsyncSelect()异步选择函数。对于网络事件的响应最好采取异步选择机制,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可以在由网络对方所引起的不可预知的网络事件发生时能马上在进程中做出及时的响应处理,而在没有网络事件到达时则可以处理其他事件,这种效率是很高的,而且完全符合Windows所标榜的消息触发原则。WSAAsyncSelect()函数便是实现网络事件异步选择的核心函数。通过第四个参数FD_CLOSE注册了应用程序感兴取的网络事件是网络断开,当客户方端开连接时该事件会被检测到,同时会发出由第三个参数指定的自定义消息WM_SOCKET_MSG。

      5. 发送/接收

      当客户机同服务器建立好连接后就可以通过send()/recv()函数进行发送和接收数据了,对于本程序只需在监测到有拨号连接事件发生时向客户机发送通知消息即可:

    char buffer[1]={'a'};
    send(newskt,buffer,1,0);//向客户机发送字符a,表示现在服务器正在拨号。 
      6. 关闭套接字

      在全部通讯完成之后,在退出程序之前需要调用closesocket();函数把创建的套接字关闭。

      (三)客户机端的程序设计

      客户机的编程要相对简单许多,全部通讯过程只需以下四步:

      1. 创建套接字
      2. 建立连接
      3. 发送/接收
      4. 关闭套接字

      具体实现过程同服务器编程基本类似,只是由于需要接收数据,因此待监测的网络事件为FD_CLOSE和FD_READ,在消息响应函数中可以通过对消息参数的低位字节进行判断而区分出具体发生是何种网络事件,并对其做出响应的反应。下面结合部分主要实现代码对实现过程进行解释:

    ……
    m_ServIP=SERVERIP; //指定服务器的IP地址
    m_Port=htons(USERPORT); //指定服务器的端口号
    if((IPaddr=inet_addr(m_ServIP))==INADDR_NONE) //转换成网络地址
    return FALSE;
    else
    {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创建套接字
    sockin.sin_family=AF_INET; //填充结构
    sockin.sin_addr.S_un.S_addr=IPaddr;
    sockin.sin_port=m_Port;
    connect(sock,(LPSOCKADDR)&sockin,sizeof(sockin)); //建立连接
    //设定异步选择事件
    WSAAsyncSelect(sock,m_hWnd,WM_SOCKET_MSG,FD_CLOSE|FD_READ);
    //在这里可以通过震铃、弹出对话框等方式通知客户已经连上服务器
    }
    ……

    //网络事件的消息处理函数
    int message=lParam & 0x0000FFFF;//取消息参数的低位
    switch(message) //判断发生的是何种网络事件
    {
    case FD_READ: //读事件
    AfxBeginThread(Read,NULL);
    break;
    case FD_CLOSE: //服务器关闭事件
    ……
    break;
    }

      在读事件的消息处理过程中,单独为读处理过程开辟了一个线程,在该线程中接收从服务器发送过来的信息,并通过震铃、弹出对话框等方式通知客户端现在服务器正在拨号:

    ……
    int a=recv(pView->sock,cDataBuffer,1,0); //接收从服务器发送来的消息
    if(a>0)
    AfxMessageBox("拨号连接已启动!"); //通知用户
    …… 

    三、必要的完善

      前面只是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整体框架和设计思路,仅仅是一个雏形,有许多重要的细节没有完善,不能用于实际使用。下面就对一些完全必要的细节做适当的完善:

      (一) 界面的隐藏

      由于本程序系自动检测、自动通知,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因此可以将其视为后台运行的服务程序,因此程序主界面现在已无存在的必要,可以在应用程序类的初始化实例函数InitInstance()中将ShowWindow();的参数SW_SHOW改成SW_HIDE即可。当需要有对话框弹出通知用户时仅对话框出现,主界面仍隐藏,因此是完全可行的。

      (二) 自启动的实现

      由于服务端软件需要时刻监视有无进行拨号连接,所以必须具缸云舳奶匦浴6突Ф巳砑捎诮邮障⒑屯ㄖ突Ф伎梢宰远瓿桑虼巳绻芫弑缸云舳匦栽蚩梢酝耆牙胗没У母稍ざ〉媒细叩淖远潭取I柚米云舳奶匦裕梢源右韵录父鐾揪都右钥悸牵?BR>
      1. 在"启动"菜单上添加指向程序的快捷方式。
      
      2. 在Autoexec.bat中添加启动程序的命令行。

      3. 在Win.ini中的[windows]节的run项目后添加程序路径。

      4. 修改注册表,添加键值的具体路径为: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

      并将添加的键值修改为程序的存放路径即可。以上几种方法既可以手工添加,也可以通过编程使之自动完成。

      (三) 自动续联

      对于服务/客户模式的网络通讯程序普遍要求服务端要先于客户端运行,而本系统的客户、服务端均为自启动,不能保证服务器先于客户机启动,而且本系统要求只要客户机和服务器连接在网络上就要不间断保持连接,因此需要使客户和服务端都要具备自动续联的功能。

      对于服务器端,当客户端断开时,需要关闭当前的套接字,并重新启动一个新的套接字以等待客户机的再次连接。这可以放在FD_CLOSE事件对应的消息WM_SOCKET_MSG的消息响应函数中来完成。而对于客户端,如果先于服务器而启动,则connect()函数将返回失败,因此可以在程序启动时用SetTimer()设置一个定时器,每隔一段时间(10秒)就试图连接服务器一次,当connect()函数返回成功即服务器已启动并与之连接上之后可以用KillTimer()函数将定时器关闭。另外当服务器关闭时需要再次开启定时器,以确保当服务器再次运行时能与之建立连接,可以通过响应FD_CLOSE事件来捕获该事件的发生。

      小结:本文通过Windows Sockets API实现了基于TCP/IP协议的面向连接的流式套接字的网络通讯程序的设计,通过网络通讯程序的支持可以把服务器捕获到的拨号连接发生的事件及时通知给客户端,最后通过对一些必要的细节的完善很好解决了在局域网上能及时得到服务器拨号连接的消息通知。本文所述程序在Windows 98 SE下,由Microsoft Visual C++ 6.0编译通过;使用的代理服务器软件为WinGate 4.3.0;上网方式为拨号上网。

    VC++编程实现网络嗅探器

    引言 
      从事网络安全的技术人员和相当一部分准黑客(指那些使用现成的黑客软件进行攻击而不是根据需要去自己编写代码的人)都一定不会对网络嗅探器(sniffer)感到陌生,网络嗅探器无论是在网络安全还是在黑客攻击方面均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通过使用网络嗅探器可以把网卡设置于混杂模式,并可实现对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此分析结果可供网络安全分析之用,但如为黑客所利用也可以为其发动进一步的攻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可见,嗅探器实际是一把双刃剑。 虽然网络嗅探器技术被黑客利用后会对网络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但嗅探器本身的危害并不是很大,主要是用来为其他黑客软件提供网络情报,真正的攻击主要是由其他黑软来完成的。而在网络安全方面,网络嗅探手段可以有效地探测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利用是有助于网络安全维护的。权衡利弊,有必要对网络嗅探器的实现原理进行介绍。 
      嗅探器设计原理 
      嗅探器作为一种网络通讯程序,也是通过对网卡的编程来实现网络通讯的,对网卡的编程也是使用通常的套接字(socket)方式来进行。但是,通常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帧,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帧比如已到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给此地址的数据帧,网络接口在验证投递地址并非自身地址之后将不引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到达的数据包。而网络嗅探器的目的恰恰在于从网卡接收所有经过它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即可以是发给它的也可以是发往别处的。显然,要达到此目的就不能再让网卡按通常的正常模式工作,而必须将其设置为混杂模式。
      具体到编程实现上,这种对网卡混杂模式的设置是通过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来实现的,这也有别于通常经常使用的数据流套接字和数据报套接字。在创建了原始套接字后,需要通过setsockopt()函数来设置IP头操作选项,然后再通过bind()函数将原始套接字绑定到本地网卡。为了让原始套接字能接受所有的数据,还需要通过ioctlsocket()来进行设置,而且还可以指定是否亲自处理IP头。至此,实际就可以开始对网络数据包进行嗅探了,对数据包的获取仍象流式套接字或数据报套接字那样通过recv()函数来完成。但是与其他两种套接字不同的是,原始套接字此时捕获到的数据包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数据信息,而是包含有 IP头、 TCP头等信息头的最原始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保留了它在网络传输时的原貌。通过对这些在低层传输的原始信息的分析可以得到有关网络的一些信息。由于这些数据经过了网络层和传输层的打包,因此需要根据其附加的帧头对数据包进行分析。下面先给出结构.数据包的总体结构:
    数据包IP头TCP头(或其他信息头)数据
      数据在从应用层到达传输层时,将添加TCP数据段头,或是UDP数据段头。其中UDP数据段头比较简单,由一个8字节的头和数据部分组成,具体格式如下:
    16位16位源端口目的端口UDP长度UDP校验和
      而TCP数据头则比较复杂,以20个固定字节开始,在固定头后面还可以有一些长度不固定的可选项,下面给出TCP数据段头的格式组成:
    16位 16位源端口目的端口顺序号确认号TCP头长(保留)7位URGACK PSHRSTSYNFIN 窗口大小校验和 紧急指针可选项(0或更多的32位字)数据(可选项)
      对于此TCP数据段头的分析在编程实现中可通过数据结构_TCP来定义:
    typedef struct _TCP{ WORD SrcPort; // 源端口
    WORD DstPort; // 目的端口
    DWORD SeqNum; // 顺序号
    DWORD AckNum; // 确认号
    BYTE DataOff; // TCP头长
    BYTE Flags; // 标志(URG、ACK等)
    WORD Window; // 窗口大小
    WORD Chksum; // 校验和
    WORD UrgPtr; // 紧急指针
    } TCP;
    typedef TCP *LPTCP;
    typedef TCP UNALIGNED * ULPTCP; 
      在网络层,还要给TCP数据包添加一个IP数据段头以组成IP数据报。IP数据头以大端点机次序传送,从左到右,版本字段的高位字节先传输(SPARC是大端点机;Pentium是小端点机)。如果是小端点机,就要在发送和接收时先行转换然后才能进行传输。IP数据段头格式如下:
    16位16位版本 IHL 服务类型总长标识 标志分段偏移生命期协议 头校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选项(0或更多)
      同样,在实际编程中也需要通过一个数据结构来表示此IP数据段头,下面给出此数据结构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_IP{
    union{ BYTE Version; // 版本
    BYTE HdrLen; // IHL
    };
    BYTE ServiceType; // 服务类型
    WORD TotalLen; // 总长
    WORD ID; // 标识
    union{ WORD Flags; // 标志
    WORD FragOff; // 分段偏移
    };
    BYTE TimeToLive; // 生命期
    BYTE Protocol; // 协议
    WORD HdrChksum; // 头校验和
    DWORD SrcAddr; // 源地址
    DWORD DstAddr; // 目的地址
    BYTE Options; // 选项
    } IP; 
    typedef IP * LPIP;
    typedef IP UNALIGNED * ULPIP;

      在明确了以上几个数据段头的组成结构后,就可以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

    嗅探器的具体实现 

      根据前面的设计思路,不难写出网络嗅探器的实现代码,下面就给出一个简单的示例,该示例可以捕获到所有经过本地网卡的数据包,并可从中分析出协议、IP源地址、IP目标地址、TCP源端口号、TCP目标端口号以及数据包长度等信息。由于前面已经将程序的设计流程讲述的比较清楚了,因此这里就不在赘述了,下面就结合注释对程序的具体是实现进行讲解,同时为程序流程的清晰起见,去掉了错误检查等保护性代码。主要代码实现清单为:
    // 检查 Winsock 版本号,WSAData为WSADATA结构对象
    WSAStartup(MAKEWORD(2, 2), &WSAData);
    // 创建原始套接字
    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RAW));
    // 设置IP头操作选项,其中flag 设置为ture,亲自对IP头进行处理
    setsockopt(sock, IPPROTO_IP, IP_HDRINCL, (char*)&flag, sizeof(flag));
    // 获取本机名
    gethostname((char*)LocalName, sizeof(LocalName)-1);
    // 获取本地 IP 地址
    pHost = gethostbyname((char*)LocalName));
    // 填充SOCKADDR_IN结构
    addr_in.sin_addr = *(in_addr *)pHost->h_addr_list[0]; //IP
    addr_in.sin_family = AF_INET;
    addr_in.sin_port = htons(57274);
    // 把原始套接字sock 绑定到本地网卡地址上
    bind(sock, (PSOCKADDR)&addr_in, sizeof(addr_in));
    // dwValue为输入输出参数,为1时执行,0时取消
    DWORD dwValue = 1; 
    // 设置 SOCK_RAW 为SIO_RCVALL,以便接收所有的IP包。其中SIO_RCVALL
    // 的定义为: #define SIO_RCVALL _WSAIOW(IOC_VENDOR,1)
    ioctlsocket(sock, SIO_RCVALL, &dwValue); 
      前面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对原始套接字进行设置,在将原始套接字设置完毕,使其能按预期目的工作时,就可以通过recv()函数从网卡接收数据了,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包存放在缓存RecvBuf[]中,缓冲区长度BUFFER_SIZE定义为65535。然后就可以根据前面对IP数据段头、TCP数据段头的结构描述而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
    while (true)
    {
    // 接收原始数据包信息
    int ret = recv(sock, RecvBuf, BUFFER_SIZE, 0);
    if (ret > 0)
    {
    // 对数据包进行分析,并输出分析结果
    ip = *(IP*)RecvBuf;
    tcp = *(TCP*)(RecvBuf + ip.HdrLen);
    TRACE("协议: %s\r\n",GetProtocolTxt(ip.Protocol));
    TRACE("IP源地址: %s\r\n",inet_ntoa(*(in_addr*)&ip.SrcAddr));
    TRACE("IP目标地址: %s\r\n",inet_ntoa(*(in_addr*)&ip.DstAddr));
    TRACE("TCP源端口号: %d\r\n",tcp.SrcPort);
    TRACE("TCP目标端口号:%d\r\n",tcp.DstPort);
    TRACE("数据包长度: %d\r\n\r\n\r\n",ntohs(ip.TotalLen));
    }

      其中,在进行协议分析时,使用了GetProtocolTxt()函数,该函数负责将IP包中的协议(数字标识的)转化为文字输出,该函数实现如下:
    #define PROTOCOL_STRING_ICMP_TXT "ICMP"
    #define PROTOCOL_STRING_TCP_TXT "TCP"
    #define PROTOCOL_STRING_UDP_TXT "UDP"
    #define PROTOCOL_STRING_SPX_TXT "SPX"
    #define PROTOCOL_STRING_NCP_TXT "NCP"
    #define PROTOCOL_STRING_UNKNOW_TXT "UNKNOW"
    ……
    CString CSnifferDlg::GetProtocolTxt(int Protocol)
    {
    switch (Protocol){
    case IPPROTO_ICMP : //1 /*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
    return PROTOCOL_STRING_ICMP_TXT;
    case IPPROTO_TCP : //6 /* tcp */
    return PROTOCOL_STRING_TCP_TXT;
    case IPPROTO_UDP : //17 /* user datagram protocol */
    return PROTOCOL_STRING_UDP_TXT;
    default:
    return PROTOCOL_STRING_UNKNOW_TXT;

      最后,为了使程序能成功编译,需要包含头文件winsock2.h和ws2tcpip.h。在本示例中将分析结果用TRACE()宏进行输出,在调试状态下运行,得到的一个分析结果如下:
    协议: UDP
    IP源地址: 172.168.1.5
    IP目标地址: 172.168.1.255
    TCP源端口号: 16707
    TCP目标端口号:19522
    数据包长度: 78
    ……
    协议: TCP
    IP源地址: 172.168.1.17
    IP目标地址: 172.168.1.1
    TCP源端口号: 19714
    TCP目标端口号:10
    数据包长度: 200
    ……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此程序完全具备了嗅探器的数据捕获以及对数据包的分析等基本功能。 
      小结 
      本文介绍的以原始套接字方式对网络数据进行捕获的方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尤其是不需要编写VxD虚拟设备驱动程序就可以实现抓包,使得其编写过程变的非常简便,但由于捕获到的数据包头不包含有帧信息,因此不能接收到与 IP 同属网络层的其它数据包, 如 ARP数据包、RARP数据包等。在前面给出的示例程序中考虑到安全因素,没有对数据包做进一步的分析,而是仅仅给出了对一般信息的分析方法。通过本文的介绍,可对原始套接字的使用方法以及TCP/IP协议结构原理等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本文所述代码在Windows 2000下由Microsoft Visual C++ 6.0编译调试通过。
  • 相关阅读:
    android HashMap的几种遍历方法
    Android android:windowSoftInputMode属性详解
    Linux环境变量的设置和查看方法
    linux 定时执行shell脚本
    Linux 定时执行shell脚本_crontab
    Linux下修改字符集,转自
    解决Linux下Oracle中文乱码的一些心得体会 ,转自
    SSH Secure Shell Client连接Linux 命令行显示中文乱码问题 和oracle 查询数据中文乱码问题
    VMware 虚拟机(linux)增加根目录磁盘空间 转自
    linux 虚机增加硬盘大小 转自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q78292959/p/2077057.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