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结构型设计模式
参考
什么是结构型是设计模式
结构型模式讲的是如何将类和对象按照某种布局组成更大的结构。它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其中类结构型模式采用继承机制来组织接口和类,其中对象结构型模式采用组合和聚合来组合对象。由于组合和聚合比继承的耦合性低,满足“合成复用原则”,所以对象结构型模式比类结构型模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1.适配器设计模式(Adapter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如用直流电的笔记本电脑接交流电源时需要一个电源适配器,用计算机访问照相机的 SD 内存卡时需要一个读卡器等。
为什么需要适配器设计模式?
在软件设计中也可能出现:需要开发的具有某种业务功能的组件在现有的组件库中已经存在,但它们与当前系统的接口规范不兼容,如果重新开发这些组件成本又很高,这时用适配器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什么是适配器设计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目标(Target)接口:当前系统业务所期待的接口,它可以是抽象类或接口。
- 适配者(Adaptee)类:它是被访问和适配的现存组件库中的组件接口。
- 适配器(Adapter)类:它是一个转换器,通过继承或引用适配者的对象,把适配者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让客户按目标接口的格式访问适配者。
即现在想要在 目标接口
中调用 适配者类
中的某些方法,所以定义一个 适配器类
继承 适配者类
,实现目标接口
。
分类
适配器模式分为类结构型模式和对象结构型模式两种,前者类之间的耦合度比后者高,且要求程序员了解现有组件库中的相关组件的内部结构,所以应用相对较少些。
实例
实例一:使用类结构型模式
第一步:首先需要一个适配者类(已经存在的)
class Adaptee{
public function usedMethod(){
echo "this is Adaptee method";
}
}
第二步:现在想要开发一个组件(源系统中存在,但是不符合规范)
interface Target{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
第三步:定义一个适配器类
class Adapter extends Adaptee implements Target{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this->usedMethod();
}
}
第四步:使用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request();
实例二:使用对象结构型模式
前两个条件与上面相同
第三步:定义一个适配器类
class Adapter implements Target{
public $adaptee;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Adaptee $adaptee){
$this->adaptee = $adaptee;
}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this->adaptee->usedMethod();
}
}
第四步:使用
$adapter = new Adapter();
$adapter->request(new Adaptee());
模式的应用场景
适配器模式(Adapter)通常适用于以下场景。
- 以前开发的系统存在满足新系统功能需求的类,但其接口同新系统的接口不一致。
- 使用第三方提供的组件,但组件接口定义和自己要求的接口定义不同。
2. 代理模式(Proxy)
在有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能或者不想直接访问另一个对象,这时需要找一个中介帮忙完成某项任务,这个中介就是代理对象。例如,购买火车票不一定要去火车站买,可以通过 12306 网站或者去火车票代售点买。又如找女朋友、找保姆、找工作等都可以通过找中介完成。
为什么需要代理模式?
在软件设计中,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如安全)不想访问真实对象的话,可以使用代理模式。
什么是代理模式?
代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角色:
- 抽象主题(Subject)类:通过接口或抽象类声明真实主题和代理对象实现的业务方法。
- 真实主题(Real Subject)类:实现了抽象主题中的具体业务,是代理对象所代表的真实对象,是最终要引用的对象。
- 代理(Proxy)类:提供了与真实主题相同的接口,其内部含有对真实主题的引用,它可以访问、控制或扩展真实主题的功能。
实例
第一步:首先存在一个抽象主题接口
Interface Subject{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
第二步:存在一个真实主题
class RealSubject implements Subject{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echo "这个是真实主题
";
}
}
第三步:使用一个代理模式
class Proxy implements Subject{
public $realSubject;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
$this->realSubject = new RealSubject();
}
public function request(){
$this->preRequest();
$this->realSubject->request();
$this->postRequest();
}
public function preRequest(){
echo "这是调用真实主题之前的
";
}
public function postRequest(){
echo "这是调用真实主题之后的
";
}
}
第四步:测试
$testProxy = new Proxy();
$testProxy->request();d
模式的应用场景
- 远程代理,这种方式通常是为了隐藏目标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方便客户端访问。例如,用户申请某些网盘空间时,会在用户的文件系统中建立一个虚拟的硬盘,用户访问虚拟硬盘时实际访问的是网盘空间。
- 虚拟代理,这种方式通常用于要创建的目标对象开销很大时。例如,下载一幅很大的图像需要很长时间,因某种计算比较复杂而短时间无法完成,这时可以先用小比例的虚拟代理替换真实的对象,消除用户对服务器慢的感觉。
- 安全代理,这种方式通常用于控制不同种类客户对真实对象的访问权限。
- 智能指引,主要用于调用目标对象时,代理附加一些额外的处理功能。例如,增加计算真实对象的引用次数的功能,这样当该对象没有被引用时,就可以自动释放它。
- 延迟加载,指为了提高系统的性能,延迟对目标的加载。例如,Hibernate 中就存在属性的延迟加载和关联表的延时加载。
3. 桥梁模式(Bridge)
引用设计模式(八)桥梁模式(Bridge),这篇文章中的一个例子:
现需要提供大中小3种型号的画笔,能够绘制5种不同颜色,如果使用蜡笔,我们需要准备3*5=15支蜡笔,也就是说必须准备15个具体的蜡笔类。而如果使用毛笔的话,只需要3种型号的毛笔,外加5个颜料盒,用3+5=8个类就可以实现15支蜡笔的功能。实际上,蜡笔和毛笔的关键一个区别就在于笔和颜色是否能够分离。
为什么需要Bridge模式?
一个类中有多个纬度的变化,那可以使用Bridge模式对该类进行解耦,即将多个纬度进行抽象。所以桥梁模式的用意是“将抽象化与实现化脱耦,使得二者可以独立地变化。”
什么是Bridge模式?
桥接(Bridge)模式包含以下主要角色。
- 抽象化(Abstraction)角色:定义抽象类,并包含一个对实现化对象的引用。
- 扩展抽象化(Refined Abstraction)角色:是抽象化角色的子类,实现父类中的业务方法,并通过组合关系调用实现化角色中的业务方法。
- 实现化(Implementor)角色:定义实现化角色的接口,供扩展抽象化角色调用。
- 具体实现化(Concrete Implementor)角色:给出实现化角色接口的具体实现。
实例
可以实现一个包含颜色的形状接口。
第一步:定义一个颜色接口(Implementor角色)。定义一个形状抽象类(Abstraction角色),其中包含一个颜色接口的引用。
//定义颜色接口
Interface Color{
public function showColor();
}
//形状抽象类
abstract class Shape
{
protected $color;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Color $color)
{
$this->color = $color;
}
public function setColor(Color $color){
$this->color = $color;
}
abstract public function draw();
}
第二步:实现具体化实现角色(Concrete Implementor)
class Red implements Color{
public function showColor(){
return "red";
}
}
class Green implements Color{
public function showColor(){
return "green";
}
}
第三步:实现扩展抽象化(Refined Abstraction)角色
class Square extends Shape{
public function draw(){
echo "i am " . $this->color->showColor() . " square
";
}
}
第四步:测试
$redSquare = new Square(new Red());
$redSquare->draw();
$greenSquare = new Square(new Green());
$greenSquare->draw();
4.装饰模式(Decorator)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需要对现有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或美化其外观,如房子装修、相片加相框等。
为什么需要装饰模式?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时想用一些现存的组件。这些组件可能只是完成了一些核心功能。但在不改变其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地扩展其功能。所有这些都可以釆用装饰模式来实现。
什么是装饰模式?
装饰(Decorator)模式的定义:指在不改变现有对象结构的情况下,动态地给该对象增加一些职责(即增加其额外功能)的模式,它属于对象结构型模式。
装饰模式主要包含以下角色。
- 抽象构件(Component)角色:定义一个抽象接口以规范准备接收附加责任的对象。
- 具体构件(Concrete Component)角色:实现抽象构件,通过装饰角色为其添加一些职责。
- 抽象装饰(Decorator)角色:继承抽象构件,并包含具体构件的实例,可以通过其子类扩展具体构件的功能。
- 具体装饰(ConcreteDecorator)角色:实现抽象装饰的相关方法,并给具体构件对象添加附加的责任。
实例
比如现在有一个输出字符串接口,现在只能输出原有字符串,现在想要增加输出JSON,XML等字符串的功能。
第一步:先定义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构件
Interface Component{
public function renderData();
}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implements Component{
public $data;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data){
$this->data = $data;
}
//输出字符串功能
public function renderData(){
return $this->data;
}
}
第二步:定义一个抽象装饰角色
abstract class Decorator implements Component
{
protected $component;
public function __construct(Component $component)
{
$this->component = $component;
}
}
第三步:定义具体的装饰类
// Json装饰类
class JsonComponent extends Decorator{
public function renderData(){
return json_encode($this->component->renderData());
}
}
// XML装饰类
class XmlComponent extends Decorator{
public function renderData(){
return "this is Xml renderData method";
}
}
第四步:测试
$component = new ConcreteComponent(["1", "2"]);
var_dump($component->renderData());
$jsonComponent = new JsonComponent($component);
var_dump($jsonComponent->renderData());
$xmlComponent = new XmlComponent($component);
var_dump($xmlComponent->render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