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载安装包
pip install fontTools
2、下载查看工具FontCreator
百度后一路傻瓜式安装即可
3、反爬虫机制
网页上看见的
后台源代码里面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生这个字变成了乱码,请大家特别注意箭头所指的数字。
3、解决
1、确定反爬方法
在看了别人的解析文章之后,确定采取的是字体反爬机制,即网站定义了字体文件,然后进行相应的查找替换,在前端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其实从审查元素的也是可以看到的:
和大众点评的反爬差不多,都是通过css搞得。
2、寻找字体文件
以上面方框里的”customfont“为关键词搜了一下,发现就在源代码里面:
而且还有base64,直接进行解密,但是解密出来的其实是乱码,这个时候其实要做的很简单,把解密后的内容保存为.ttf格式即可。
ttf文件: *.ttf是字体文件格式。TTF(TrueTypeFont)是Apple公司和Microsoft公司共同推出的字体文件格式,随着windows的流行,已经变成最常用的一种字体文件表示方式。
@font-face 是CSS3中的一个模块,主要是实现将自定义的Web字体嵌入到指定网页中去。
因为我们要对字体进行研究,所以必须将它打开,这里我是用的是FontCreator,打开以后是这个样子(其实很多字,在这里为了看的清楚,所以只截了下面的图):
很明显,每个字可以看到字形和字形编码。
观察现在箭头指的地方和前面箭头指的地方的数字是不是一样啊,没错,就是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映射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思路似乎就是在源代码里找到箭头指的数字,然后再来字体里找到后替换就行了。
恭喜你,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就掉坑里了。
因为每次访问,字体字形是不变的,但字符的编码确是变化的。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每次访问,动态解析字体文件。
字体1:
字体2:
所以想通过写死的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对字体文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
3、研究字体文件
刚刚的.ttf文件我们是看不到内部的东西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对字体文件进行转换格式,将其转换为xml格式,然后来查看:
具体操作如下:
1
2
3
|
from fontTools.ttLib import TTFont
font_1 = TTFont('58_font_1.ttf')
font_base.saveXML('font_1.xml')
|
xml的格式如下:
文件很长,我只截取了一部分。
仔细的观察一下,你会发现~这俩下面的x,y,on值都是一毛一样的。所以我们的思路就是以一个已知的字体文件为基本,然后将获取到的新的字体文件的每个文字对应的x,y,on值进行比较,如果相同,那么说明新的文字对就 可以在基础字体那里找到对应的文字,有点绕,下面举个小例子。
假设: “我” 在基本字体中的名为uni1,对应的x=1,y=1,n=1新的字体文件中,一个名为uni2对应的x,y, n分别于上面的相等,那么这个时候就可以确定uni2 对应的文字为”我”。
查资料的时候,发现在特殊情况下,有时候两个字体中的文字对应的x,y不相等,但是差距都是在某一个阈值之内,处理方法差不多,只不过上面是相等,这种情况下就是要比较一下。
其实,如果你用画图工具按照上面的x与y值把点给连起来,你会发现,就是汉字的字形~
所以,到此总结一下:
一、将某次请求获取到的字体文件保存到本地[基本字体];
二、用软件打开后,人工的找出每一个数字对应的编码[
一定要保证顺序的正确,要不然会出事];
三、我们以后访问网页时,需要保存新字体文件;
四、用Fonttools库对基本字体与新字体进行处理,找
到新的字体与基本字体之间的映射;
五、替换;
4、代码
# coding=utf-8 import requests import re import time import lxml.html as H import base64 from fontTools.ttLib import TTFont import requests from lxml import etree def get_data(url): headers = {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8.0.3440.106 Safari/537.36', } response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font_data_origin = re.search(r'base64,(.*?))', response.text, re.S).group(1) font_data_after_decode = base64.b64decode(font_data_origin) new_font_name = "font_new.ttf" with open(new_font_name, 'wb') as f: f.write(font_data_after_decode) # font_base = TTFont('font_base.ttf').saveXML('font_base.xml') # font_base = TTFont('font_new.ttf').saveXML('font_new.xml') map_data = tff_parse(new_font_name) names = etree.HTML(response.text).xpath('//span[@class="infocardName fl stonefont resumeName"]/text()') # 有的时候会找不到,可以多执行几次; if names: for name in names: print('name in page source', name) for j in map_data.keys(): name = name.replace(j, map_data[j]) print('name actual', name) def tff_parse(font_parse_name): # 我这里的字体的顺序,如果你的不同,一定要修改 font_dict = [u'博', u'经', u'硕', u'届', u'大', u'刘', u'8', u'1', u'士', u'E', u'2', u'6', u'张', u'M', u'验', u'5', u'本', u'赵', u'陈', u'吴', u'李', u'生', u'4', u'校', u'以', u'应', u'黄', u'技', u'无', u'女', u'A', u'周', u'中', u'3', u'王', u'7', u'0', u'9', u'科', u'高', u'男', u'杨', u'专', u'下', u'B'] font_base = TTFont('font_base.ttf') font_base_order = font_base.getGlyphOrder()[1:] # font_base.saveXML('font_base.xml') #调试用 font_parse = TTFont(font_parse_name) # font_parse.saveXML('font_parse_2.xml')调试用 font_parse_order = font_parse.getGlyphOrder()[1:] f_base_flag = [] for i in font_base_order: flags = font_base['glyf'][i].flags f_base_flag.append(list(flags)) f_flag = [] for i in font_parse_order: flags = font_parse['glyf'][i].flags f_flag.append(list(flags)) result_dict = {} for a, i in enumerate(f_base_flag): for b, j in enumerate(f_flag): if comp(i, j): key = font_parse_order[b].replace('uni', '') key = eval(r'u"u' + str(key) + '"').lower() result_dict[key] = font_dict[a] return result_dict def comp(L1, L2): if len(L1) != len(L2): return 0 for i in range(len(L2)): if L1[i] == L2[i]: pass else: return 0 return 1 if __name__ == '__main__': url = "https://su.58.com/qztech/" get_data(url)
看一下成果
参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