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ython redis使用


    1,安装

    pip install redis

    2,基本使用

    使用: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r['test'] = ‘test’ #或者可以r.set(‘test’, ‘test’) 设置key

    r.get(‘test’) #获取test的值

    r.delete(‘test’) #删除这个key

    r.flushdb() #清空数据库

    r.keys() #列出所有key

    r.exists(‘test’) #检测这个key是否存在

    r.dbsize() #数据库中多少个条数

    >>> import redis
    
    >>> pool = redis.ConnectionPool(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r = redis.StrictRedis(connection_pool = pool)
    
    >>> r.set('foo', 'bar')
    
    True
    
    >>> r.get('foo')
    
    'bar'
    

      

    3.API参考

    Redis 官方文档详细解释了每个命令(http://redis.io/commands)。redis-py 提供了两个实现这些命令的客户端类。StrictRedis 类试图遵守官方的命令语法,但也有几点例外:

    ·SELECT:没有实现。参见下面“线程安全”部分的解释。

    ·DEL:’del’ 是 Python 语法的保留关键字。因此redis-py 使用 “delete” 代替。

    ·CONFIG GET|SET:分别用 config_get 和 config_set 实现。

    ·MULTI/EXEC:作为 Pipeline 类的一部分来实现。若在调用pipeline 方法时指定use_transaction=True,在执行 pipeline 时会用 MULTI 和 EXEC 封装 pipeline 的操作。参见下面 Pipeline 部分。

    ·SUBSCRIBE/LISTEN: 和 pipeline 类似,由于需要下层的连接保持状态, PubSub 也实现成单独的类。调用 Redis 客户端的 pubsub 方法返回一个 PubSub 的实例,通过这个实例可以订阅频道或侦听消息。两个类(StrictRedis 和 PubSub 类)都可以发布(PUBLISH)消息。

    除了上面的改变,StrictRedis 的子类 Redis,提供了对旧版本 redis-py 的兼容:

    ·LREM:参数 ‘num’ 和 ‘value’ 的顺序交换了一下,这样‘num’ 可以提供缺省值 0.

    ·ZADD:实现时 score 和 value 的顺序不小心弄反了,后来有人用了,就这样了

    ·SETEX: time 和 value 的顺序反了

    注:最好不要用 Redis,这个类只是做兼容用的

     

     

    4.详细说明

    4.1 连接池

    在后台,redis-py 采用了连接池(ConnectionPool)来管理对 Redis 服务器的连接。缺省情况下,每个Redis 实例都创建自己的连接池。也可以采用向 Redis 类的 connection_pool 参数传递已创建的连接池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客户端分片或精确控制连接的管理:

    >>> pool = redis.ConnectionPool(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r = redis.StrictRedis(connection_pool=pool)
    

      

    4.2 连接

    ConnectionPool 管理一组 Connection 实例。redis-py 提供两种类型的 Connection。缺省情况下,Connection 是一个普通的 TCP 连接。 UnixDomainSocketConnection 允许和服务器运行在同一个设备上的客户端通过 unix 套接字进行连接。要使用 UnixDomainSocketConnection 连接, 只需要通过unix_socket_path 参数传递一个 unix 套接字文件的字符串。另外,确保redis.conf 文件配置了unixsocket 参数(缺省情况下是注释掉的):

    >>> r = redis.StrictRedis(unix_socket_path='/tmp/redis.sock')
    

      

    也可以自己创建 Connection 子类。这个特性可以在使用异步框架时用于控制 socket 的行为。要使用自己的Connection 初始化客户端类,需要创建一个连接池,通 connection_class 参数把自己的类传递进去。传递的其它关键字参数会在初始化时传递给自定义的类:

    >>> pool = redis.ConnectionPool(connection_class=YourConnectionClass, your_arg='...', ...)
    

      

    4.3 分析器

    分析类提供了控制如何对 Redis 服务器的响应进行分析的途径。redis-py 提供了两个分析类, PythonParser和 HiredisParser。缺省情况下,如果安装了 hiredis 模块, redis-py 会尝试使用 HiredisParser,否则使用 PythonParser。

    Hiredis 是由 Redis 核心团队维护的 C 库。 Pieter Noordhuis 创建了 Python 的实现。分析 Redis 服务器的响应时,Hiredis 可以提供 10 倍的速度提升。性能提升在获取大量数据时优为明显,比如 LRANGE 和SMEMBERS 操作。

    和 redis-py 一样,Hiredis 在 Pypi 中就有,可以通过 pip 或 easy_install 安装:

    $ pip install hiredis

    :

    $ easy_install hiredis

    4.4 响应回调函数

    客户端类使用一系列回调函数来把 Redis 响应转换成合适的 Python 类型。有些回调函数在 Redis 客户端类的字典 RESPONSE_CALLBACKS 中定义。

    通过 set_response_callback 方法可以把自定义的回调函数添加到单个实例。这个方法接受两个参数:一个命令名和一个回调函数。通过这种方法添加的回调函数只对添加到的对象有效。要想全局定义或重载一个回调函数,应该创建 Redis 客户端的子类并把回调函数添加到类的 RESPONSE_CALLBACKS(原文误为REDIS_CALLBACKS) 中。

    响应回调函数至少有一个参数:Redis 服务器的响应。要进一步控制如何解释响应,也可以使用关键字参数。这些关键字参数在对 execute_command 的命令调用时指定。通过 “withscores” 参数,ZRANGE 演示了回调函数如何使用关键字参数。

    4.5 线程安全

    Redis 客户端实例可以安全地在线程间共享。从内部实现来说,只有在命令执行时才获取连接实例,完成后直接返回连接池,命令永不修改客户端实例的状态。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SELECT 命令。SELECT 命令允许切换当前连接使用的数据库。新的数据库保持被选中状态,直到选中另一个数据库或连接关闭。这会导致在返回连接池时,连接可能指定了别的数据库。

    因此,redis-py 没有在客户端实例中实现 SELECT 命令。如果要在同一个应用中使用多个 Redis 数据库,应该给第一个数据库创建独立的客户端实例(可能也需要独立的连接池)。

    在线程间传递 PubSub 和 Pipeline 对象是不安全的。

    4.6 Pipeline

    Pipeline 是 StrictRedis 类的子类,支持在一个请求里发送缓冲的多个命令。通过减少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往来的数据包,可以大大提高命令组的性能。

    Pipeline 的使用非常简单:

     1 >>> r = redis.Redis(...)
     2 
     3 >>> r.set('bing', 'baz')
     4 
     5 >>> # Use the pipeline() method to create a pipeline instance
     6 
     7 >>> pipe = r.pipeline()
     8 
     9 >>> # The following SET commands are buffered
    10 
    11 >>> pipe.set('foo', 'bar')
    12 
    13 >>> pipe.get('bing')
    14 
    15 >>> # the EXECUTE call sends all bufferred commands to the server, returning
    16 
    17 >>> # a list of responses, one for each command.
    18 
    19 >>> pipe.execute()
    20 
    21 [True, 'baz']
    View Code

    为了方便使用,所有缓冲到 pipeline 的命令返回 pipeline 对象本身。因此调用可以链起来:

    >>> pipe.set('foo', 'bar').sadd('faz', 'baz').incr('auto_number').execute()
    
    [True, True, 6]
    

      

    另外,pipeline 也可以保证缓冲的命令组做为一个原子操作。缺省就是这种模式。要使用命令缓冲,但禁止pipeline 的原子操作属性,可以关掉 transaction:

    >>> pipe = r.pipeline(transaction=False)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在进行原子事务操作前需要从 Redis 中获取事务中要用的数据。比如,假设 INCR 命令不存在,但我们需要用 Python 创建一个原子版本的 INCR。

    一个不成熟的实现是获取值(GET),在 Python 中增一, 设置(SET)新值。但是,这不是原子操作,因为多个客户端可能在同一时间做这件事,每一个都通过 GET 获取同一个值。

    WATCH 命令提供了在开始事务前监视一个或多个键的能力。如果这些键中的任何一个在执行事务前发生改变,整个事务就会被取消并抛出 WatchError 异常。要实现我们的客户 INCR 命令,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操作:

    >>> with r.pipeline() as pipe:
    
    ...     while 1:
    
    ...         try:
    
    ...             # 对序列号的键进行 WATCH
    
    ...             pipe.watch('OUR-SEQUENCE-KEY')
    
    ...             # WATCH 执行后,pipeline 被设置成立即执行模式直到我们通知它
    
    ...             # 重新开始缓冲命令。
    
    ...             # 这就允许我们获取序列号的值
    
    ...             current_value = pipe.get('OUR-SEQUENCE-KEY')
    
    ...             next_value = unicode(int(current_value) + 1)
    
    ...             # 现在我们可以用 MULTI 命令把 pipeline 设置成缓冲模式
    
    ...             pipe.multi()
    
    ...             pipe.set('OUR-SEQUENCE-KEY', next_value)
    
    ...             # 最后,执行 pipeline (set 命令)
    
    ...             pipe.execute()
    
    ...             # 如果执行时没有抛出 WatchError,我们刚才所做的确实“原子地”
    
    ...             # 完成了
    
    ...             break
    
    ...         except WatchError:
    
    ...             # 一定是其它客户端在我们开始 WATCH 和执行 pipeline 之间修改了
    
    ...             # 'OUR-SEQUENCE-KEY',我们最好的选择是重试
    
    ...             continue
    

      

    注意,因为在整个 WATCH 过程中,Pipeline 必须绑定到一个连接,必须调用 reset() 方法确保连接返回连接池。如果 Pipeline 用作 Context Manager(如上面的例子所示), reset() 会自动调用。当然,也可以用手动的方式明确调用 reset():

    >>> pipe = r.pipeline()
    
    >>> while 1:
    
    ...     try:
    
    ...         pipe.watch('OUR-SEQUENCE-KEY')
    
    ...         current_value = pipe.get('OUR-SEQUENCE-KEY')
    
    ...         next_value = unicode(int(current_value) + 1)
    
    ...         pipe.multi()
    
    ...         pipe.set('OUR-SEQUENCE-KEY', next_value)
    
    ...         pipe.execute()
    
    ...         break
    
    ...     except WatchError:
    
    ...         continue
    
    ...     finally:
    
    ...         pipe.reset()
    

      

    重点(译者注):

    ·WATCH 执行后,pipeline 被设置成立即执行模式

    ·用 MULTI 命令把 pipeline 设置成缓冲模式

    ·要么使用 with,要么显式调用 reset()

    有一个简便的名为“transaction”的方法来处理这种处理和在 WatchError 重试的模式。它的参数是一个可执行对象和要 WATCH 任意个数的键,其中可执行对象接受一个 pipeline 对象做为参数。上面的客户端 INCR 命令可以重写如下(更可读):

    >>> def client_side_incr(pipe):
    
    ...     current_value = pipe.get('OUR-SEQUENCE-KEY')
    
    ...     next_value = unicode(int(current_value) + 1)
    
    ...     pipe.multi()
    
    ...     pipe.set('OUR-SEQUENCE-KEY', next_value)
    
    >>> 
    
    >>> r.transaction(client_side_incr, 'OUR-SEQUENCE-KEY')
    

      

  • 相关阅读:
    WF4.0 Beta1 自定义跟踪
    WF4.0 Beta1 流程设计器与Activity Designer
    新版本工作流平台的 (二) 权限算法(组织结构部分)
    WF4.0 Beta1 WorkflowInvoker
    WF4.0 基础篇 (十) Collection 集合操作
    WF4.0 基础篇 (十五) TransactionScope 事物容器
    WF4.0 基础篇 (六) 数据的传递 Arguments 参数
    WF4B1 的Procedural Activity 之InvokeMethod , InvokeMethod<T> 使用
    WF4.0 Beta1 异常处理
    WF4.0 Beta1 变量 Variable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qianyuliang/p/654401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