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TCP、UDP的区别


    TCP、UDP的区别

    1、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

    Tcp通过校验和,重传控制,序号标识,滑动窗口、确认应答实现可靠传输。如丢包时的重发控制,还可以对次序乱掉的分包进行顺序控制。

    3、UDP具有较好的实时性,工作效率比TCP高,适用于对高速传输和实时性有较高要求的通信或广播通信。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多,UDP对系统资源要求较少。

    HTTP与TCP的区别和联系

    1. HTTP协议与TCP/IP协议的关系

    HTTP属于应用层协议,在传输层使用TCP协议,在网络层使用IP协议。

    IP协议主要解决网络路由和寻址问题,TCP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在IP层之上可靠地传递数据包,使得网络上接收端收到发送端所发出的所有包,并且顺序与发送顺序一致。TCP协议是可靠的、面向连接的。

    HTTP负责传输数据。

    2. 如何理解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指的是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服务器不知道客户端是什么状态。也就是说,打开一个服务器上的网页和上一次打开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HTTP是一个无状态的面向连接的协议,无状态不代表HTTP不能保持TCP连接,更不能代表HTTP使用的是UDP协议(无连接)。

    3. 什么是长连接、短连接?

    在HTTP/1.0中默认使用短连接。也就是说,客户端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当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的某个HTML或其他类型的Web页中包含有其他的Web资源(如JavaScript文件、图像文件、CSS文件等),每遇到这样一个Web资源,浏览器就会重新建立一个HTTP会话。

    而从HTTP/1.1起,默认使用长连接,用以保持连接特性。使用长连接的HTTP协议,会在响应头加入这行代码:

    Connection:keep-alive
    

    在使用长连接的情况下,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TCP连接不会关闭,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时,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实现长连接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接

    HTT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实质上是TC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

    4、HTTP请求方式,Get与Post区别

    (1) 在客户端,Get方式通过URL提交数据,数据在URL中可以看到;POST方式,数据放置在HEADER中,以表单方式提交。

    (2) GET方式提交的数据有长度限制(1024字节),而POST则没有此限制。

    (3) 安全性问题。正如在(1)中提到,使用 Get的时候,参数会显示在地址栏上,而 Post不会。

    所以,如果这些数据是中文数据而且是非敏感数据,那么使用 get(可使用URLEncode);如果用户输入的数据不是中文字符而且包含敏感数据,那么还是使用 post为好。

    (4) 安全的和幂等的。所谓安全的意味着该操作用于获取信息而非修改信息。幂等的意味着对同一 URL的多个请求应该返回同样的结果。完整的定义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严格。换句话说,GET请求一般不应产生副作用。从根本上讲,其目标是当用户打开一个链接时,她可以确信从自身的角度来看没有改变资源。比如,新闻站点的头版不断更新。虽然第二次请求会返回不同的一批新闻,该操作仍然被认为是安全的和幂等的,因为它总是返回当前的新闻。反之亦然。POST请求就不那么轻松了。POST表示可能改变服务器上的资源的请求。仍然以新闻站点为例,读者对文章的注解应该通过 POST请求实现,因为在注解提交之后站点已经不同了(比方说文章下面出现一条注解)。

     5、请求头中包含哪些数据

    6、怎么实现断点续传 

    (https://blog.csdn.net/liang19890820/article/details/53215087)

    HTTP1.1 协议(RFC2616)开始支持获取文件的部分内容,这为并行下载以及断点续传提供了技术支持。

    它通过在 Header 里两个参数实现的,客户端发请求时对应的是 Range服务器端响应时对应的是 Content-Range

    Range 头部的格式有以下几种情况:

    Range: bytes=0-499 表示第 0-499 字节范围的内容 
    Range: bytes=500-999 表示第 500-999 字节范围的内容 
    Range: bytes=-500 表示最后 500 字节的内容 
    Range: bytes=500- 表示从第 500 字节开始到文件结束部分的内容 
    Range: bytes=0-0,-1 表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字节 
    Range: bytes=500-600,601-999 同时指定几个范围

    Content-Range 用于响应头中,在发出带 Range 的请求后,服务器会在 Content-Range 头部返回当前接受的范围和文件总大小。一般格式:

    Content-Range: bytes 0-499/22400

    0-499 是指当前发送的数据的范围,而 22400 则是文件的总大小。

    而在响应完成后,返回的状态码也不同:

    HTTP/1.1 200 Ok(不使用断点续传方式) 
    HTTP/1.1 206 Partial Content(使用断点续传方式)

    增强校验

    在实际场景中,会出现一种情况,即在终端发起续传请求时,URL 对应的文件内容在服务器端已经发生变化,此时续传的数据肯定是错误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显然此时需要有一个标识文件唯一性的方法。

    在 RFC2616 中也有相应的定义,比如实现 Last-Modified 来标识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这样即可判断出续传文件时是否已经发生过改动。同时 FC2616 中还定义有一个 ETag 的头,可以使用 ETag 头来放置文件的唯一标识。

    Last-Modified

    客户端:If-Modified-Since

    服务器: Last-Modified 

    都是用于记录页面最后修改时间的 HTTP 头信息,只是 Last-Modified 是由服务器往客户端发送的 HTTP 头,而 If-Modified-Since 则是由客户端往服务器发送的头。

    再次请求本地存在的 cache 页面时,客户端会通过 If-Modified-Since 头将先前服务器端发过来的 Last-Modified 最后修改时间戳发送回去,这是为了让服务器端进行验证,

    通过这个时间戳判断客户端的页面是否是最新的,如果不是最新的,则返回新的内容,

    如果是最新的,则返回 304 告诉客户端其本地 cache 的页面是最新的,于是客户端就可以直接从本地加载页面了,这样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就会大大减少,同时也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

    Etag

    Etag(Entity Tags)主要为了解决 Last-Modified 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

    1. 一些文件也许会周期性的更改,但是内容并不改变(仅改变修改时间),这时候我们并不希望客户端认为这个文件被修改了,而重新 GET。
    2. 某些文件修改非常频繁,例如:在秒以下的时间内进行修改(1s 内修改了 N 次),If-Modified-Since 能检查到的粒度是 s 级的,这种修改无法判断(或者说 UNIX 记录 MTIME 只能精确到秒)。
    3. 某些服务器不能精确的得到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

    为此,HTTP/1.1 引入了 Etag。Etag 仅仅是一个和文件相关的标记,可以是一个版本标记,例如:v1.0.0;或者说 “627-4d648041f6b80” 这么一串看起来很神秘的编码。但是 HTTP/1.1 标准并没有规定 Etag 的内容是什么或者说要怎么实现,唯一规定的是 Etag 需要放在 “” 内。

    If-Range

    用于判断实体是否发生改变,如果实体未改变,服务器发送客户端丢失的部分,否则发送整个实体。一般格式:

    If-Range: Etag | HTTP-Date

    也就是说,If-Range 可以使用 Etag 或者 Last-Modified 返回的值。当没有 ETage 却有 Last-modified 时,可以把 Last-modified 作为 If-Range 字段的值。

    例如:

    If-Range: “627-4d648041f6b80” 
    If-Range: Fri, 22 Feb 2013 03:45:02 GMT

    If-Range 必须与 Range 配套使用。如果请求报文中没有 Range,那么 If-Range 就会被忽略。如果服务器不支持 If-Range,那么 Range 也会被忽略。

    如果请求报文中的 Etag 与服务器目标内容的 Etag 相等,即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应答报文的状态码为 206。如果服务器目标内容发生了变化,那么应答报文的状态码为 200

    用于校验的其他 HTTP 头信息:If-Match/If-None-Match、If-Modified-Since/If-Unmodified-Since。

    工作原理

    Etag 由服务器端生成,客户端通过 If-Range 条件判断请求来验证资源是否修改。请求一个文件的流程如下:

    第一次请求:

    1. 客户端发起 HTTP GET 请求一个文件。
    2. 服务器处理请求,返回文件内容以及相应的 Header,其中包括 Etag(例如:627-4d648041f6b80)(假设服务器支持 Etag 生成并已开启了 Etag)状态码为 200。

    第二次请求(断点续传):

      1. 客户端发起 HTTP GET 请求一个文件,同时发送 If-Range(该头的内容就是第一次请求时服务器返回的 Etag:627-4d648041f6b80)。
      2. 服务器判断接收到的 Etag 和计算出来的 Etag 是否匹配,如果匹配,那么响应的状态码为 206;否则,状态码为 200。

    检测服务器是否支持断点续传

    CURL 实现检测:

    [root@localhost ~]# curl -i --range 0-9 http://www.baidu.com/img/bdlogo.gif
    HTTP/1.1 206 Partial Content
    Date: Mon, 21 Nov 2016 05:26:29 GMT
    Server: Apache
    P3P: CP=" OTI DSP COR IVA OUR IND COM "
    Set-Cookie: BAIDUID=0CD0E23B4D4F739954DFEDB92BE6CE03:FG=1; expires=Tue, 21-Nov-17 05:26:29 GMT; max-age=31536000; path=/; domain=.baidu.com; version=1
    Last-Modified: Fri, 22 Feb 2013 03:45:02 GMT
    ETag: "627-4d648041f6b80"
    Accept-Ranges: bytes
    Content-Length: 10
    Cache-Control: max-age=315360000
    Expires: Thu, 19 Nov 2026 05:26:29 GMT
    Content-Range: bytes 0-9/1575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Type: image/gif

    能够找到 Content-Range,则表明服务器支持断点续传。有些服务器还会返回 Accept-Ranges,输出结果 Accept-Ranges: bytes ,说明服务器支持按字节下载。

  • 相关阅读:
    字符编码相关
    函数之形参与实参
    文件操作模式
    函数对象,名称空间,作用域,和闭包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BOOT开发实战处理'spring.datasource.url' is not specified and no embedded datasource could be autoconfigured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BOOT开发实战处理XXXX that could not be found.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BOOT开发实战SpringBoot HTML表单登录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BOOT开发实战SpringBoot REST示例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Boot开发实战学习笔记处理 Could not write metadata for '/Servers'.metadata\.plugins\org.eclipse.core.resources\.projects\Servers\.markers.snap (系统找不到指定的路径。)
    吴裕雄天生自然SPRINGBOOT开发实战SpringBoot Tomcat部署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jl1119/p/9643842.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