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卡知识介绍


    IC卡概述及分类
    1、IC卡定义
    IC卡是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简称,是镶嵌集成电路芯片的塑料卡片,其外形和尺寸都遵循国际标准(ISO)。芯片一般采用不易挥发性的存储器(ROM、EEPROM)、保护逻辑电路、甚至带微处理器CPU。带有CPU的IC卡才是真正的智能卡。
    2、IC卡的分类
    按照嵌入集成电路芯片的形式和芯片类型的不同 IC卡大致可分为:

    非加密存储器卡:卡内的集成电路芯片主要是 EEPROM,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硬件加密功能。
    逻辑加密存储器卡:在非加密存储器卡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密逻辑电路,加密逻辑电路通过校验密码方式来保护卡内的数据对于外部访问是否开放,但只是低层次的安全保护,无法防范恶意性的攻击。
    CPU卡:也称智能卡,卡内的集成电路中带有微处理器CPU、存储单元[包括随机存储器RAM、程序存储器ROM(FLASH)、用户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装有COS的CPU卡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不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同时具有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IC卡国际标准
    1.ISO 7816-1:1987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1部分:物理特性
    规定了卡的物理特性,包括尺寸(同 ISO 7810)。
    2.ISO 7816-2 :1987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2部分:触点的尺寸和位置
    规定了各触点的尺寸、位置和功能,每个触点应有一个不小于 2.0mmX1.7mm的矩形表面区,各触点间相互隔离,但未规定触点的形状和最大尺寸,故IC卡模块表面形状有各种各样,但各触点的有效接触面积和位置是固定的。IC卡有8个触点,目前一般用到6个,另2个触点留作将来使用。
    3.ISO 7816―3:1987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3部分:电信号和传输协议
    规定了电源及信号结构,以及 IC卡和读写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讯协议。CPU卡读写器根据此标准开发。
    4.ISO 7816―4:1987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4部分:行业间交换用命令
    规定了读写器与卡之间传送的命令和应答信息内容、卡中的文件、数据结构及其访问方法等。 CPU卡读写器和CPU卡操作系统COS按此标准开发。
    5.ISO 7816―5:1987 识别卡 带触点的集成电路卡 第5部分:应用标识符(AID)的编号系统和注册过程
    应用标识符( AID)主要在CPU卡中使用,用于确定卡中应用的地址,可以包括注册应用提供者标识符。在逻辑加密卡中只有SLE4442、SLE4428卡有AID,AID全球唯一,可以增加应用的安全性。

  • 相关阅读:
    《Effective Java 第三版》——第五章 泛型
    线性代数在数据科学中的十个强大应用(一)
    ​知识图谱里的知识存储:neo4j的介绍和使用
    一份从入门到精通NLP的完整指南 | NLPer
    NeurIPS审稿引发吐槽大会,落选者把荒唐意见怼了个遍:“我谢谢你们了”
    知识图谱与机器学习|KG入门 -- Part2 建立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与机器学习 | KG入门 -- Part1-b 图深度学习
    ​知识图谱与机器学习 | KG入门 -- Part1 Data Fabric
    使用特定领域的文档构建知识图谱 | 教程
    ICCV 2019|70 篇论文抢先读,含目标检测/自动驾驶/GCN/等(提供PDF下载)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pingkeke/p/464741.html
Copyright © 2020-2023  润新知